如何实现高校课堂教学的师生良好的互动、改变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低头听”的状况,2014年11月19号下午数学与统计院组织开展的、郑洲顺教授主讲的《高等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示范课教研活动,对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一种新的有益尝试。
在课前利用精心准备的课程导学材料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前十分钟由学生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点与知识体系的梳理、释疑。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记忆、做题等被动机械的方式,变为学生在多种激励方式下进行思辨、讨论、研究、实践等主动学习模式,通过对知识的重建过程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利用这一方式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是“活”的,过程是愉快的。
本次课程听课的一线教师、相关领导多于在读学生,师生们都融入了郑教授的课堂。课后本科生院黄建陵院长在点评时用“共振”两个字高度概括这次课堂教学的特点,即实现了师生间“思想、情绪、思维”的三个共振,宛如演奏了一场“小型交响乐”。
由数学与统计学院郑洲顺教授主持的我校首批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教学建设课题《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已经历了一年多的研究、教学试点,目前已在2014级新生的部分班级开展了更深入的试点,相信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将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