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荣获校“三十佳”之“十佳讲课”之际
2016年6月4日,新校区B座206教室,中南大学第八届校“三十佳”之“十佳讲课”竞赛现场,一番激烈的角逐,一场教学的盛宴,一次思想的洗礼,一种永恒的、不能忘却的记忆:这场由中南大学校工会与本科生院联合举办的教学大比武已持续八届跨越十六个年头,这场比武本着“优者为王”的信念,鼓励教师努力超越旧式教学的惯性牵绊,力图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融入到信息时代大学课堂中来;这场两年一度的教学比武既是教学理念方法的激情碰撞,也是教学改革自觉的精神喷涌。
在这次激烈的教学大比武中,我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有幸以讲授公共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胜出,开心之余更多几分感慨,回想起十年磨剑的艰辛与执着,更想用文字记载下我与“三十佳”纠葛多年的心路历程以飨读者,并借此自勉。
往事如烟,回顾第一次登上校“三十佳”选拔的讲台已是十年前的事情,虽时隔久远,但当日的情形仍历历在目。初来工作的我,乍遇校第四届“三十佳”比赛,当时意气风发的我全凭一腔热血,没有教学理念,没有教学方法,更遑论教学技巧,结果一战而溃。人们经常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尽管当时的我输得一塌糊涂,但彼时那些经过精心准备、全身心投入教学竞赛的教师们登台授课时那侃侃而谈的气场、娓娓道来的气度、镇定自若的气质、临危不乱的气概却深深地震憾了我,让我感到教学竟然可以做到这样的妙不可言、熠熠生辉。从此,在我心中便与校“三十佳”结下了不解之缘。“立志在中南大学的讲台上做最好的自己”也成为主导我人生修行的信念之源。那么,如何修行才能做讲台上最好的自己呢?十年参悟,我体认到:要做讲台上最好的自己,必须修“声”、修“身”和修“生”。
修“声”
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课过程就是一个用语言描述世界、用声音展现世界的过程。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是我们的“诗意栖居地”。世界存在于语言之中,语言之外无世界。语言有多丰富,世界就有多丰富;反之,语言的贫乏则显示了存在的贫乏。良好的语言表达是让学生爱上一门课的不二选择:幽默而富有启发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妙趣横生的语言让师生沟通无限。所谓“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故而,修“声”是我参悟到的“做讲台上最好的自己”的第一要义:要让引人入胜的语言成为课堂的第一乐器。以生动传情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丰富,以锐利清晰的语言演绎理性世界的完整。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孔子也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文采的语言是很难打动人心的。为此,要修炼语言的文雅流畅,使人听起来富有生机活力;要修炼语言的简洁有力,使人听起来思路清晰明了;要修炼语言的生动幽默,使人听起来倍感温暖亲切。
修“身”
修“身”的真正要义在于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作为一名公共政治课教师,“万金油”、“百事通”之类的身份标签往往让我们尴尬不已。公共政治课也被视为“杂家学说”,博而不深,广而不精。然而实际情况是,公共政治课是真正融政治性、学术性、生活性三位一体的课程,它要在科学逻辑中生成价值目标,在价值指向中锻造生命厚度。它要在政治目标、知识目标、个体目标三结合的基础上实现青年学生价值逻辑、科学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
由此,我所体悟的公共政治课教师修“身”的要义在于:第一,具备志坚行苦的操守。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做好信息流转的思想使节,积极传递正面能量,坚持不懈地把公共政治课科学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意义关系从陌生世界转换到熟悉世界,从理念世界转换到生活世界。第二,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公共政治课教学十余年,要论最深刻的感受,唯“难”字耳!因为她的内容既“多”且“变”;而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又进一步打破了教师“绝对知识占有者”的神话。因此,惟有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纵向经典觅真知,横向同行借宝鉴,才能在这个“变是惟一的不变”的时代里积极跟进、解“惑”去“难”。第三,锻造知行合一的品格。从思想力到行动力的转化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古人云:“言知之易,行之难”;“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可见知易行难是常态。为此,要克服心理上的惰性,坚持不懈地学习,尽可能广泛地与自己身边优秀的同事交流,利用互联网信息开放共享的优势在网络空间搜寻并聆听每一位名家的教诲,以不耻下问的心态认真倾听并主动吸收课堂讨论时学生们迸发出的每一个思想火花,以海纳百川的心怀接收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融会贯通,成一家之言。
修“生”
修“生”是我所体悟的“做讲台上最好的自己”的最高修炼。这里的“生”一为生活,二为生命。就生活而言,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光怪陆离,变动不居,精彩纷呈。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就曾经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由此可见,一切的思维,一切的知识,一切的意识,它的本质性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个现实生活过程就是被后来的哲学家胡塞尔称之为“生活世界”的领域。唯有在生活世界里,理性才能找到安排自身的标准;唯有在生活世界里,公共政治课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源。因此,我认识到,一名好的公共政治课教师,一定首先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她善于从生活的变化中及时洞察世异时移的微妙,从生活的细微中精准把握抽象理论的定在。
十年的修行同时也浓缩为对生命本身的感悟。面对三尺讲台,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持续思考着一个问题:“我的生命究竟存在于哪里?”内心也总有一个声音在回答:“我的生命存在于三尺讲台之中。”讲台与教师相伴而生、相和而成、相随而行,是教师特有的生存情态、意义之所在。讲台之于教师,既为事业的平台,也为生命的舞台,更为照耀千古的心台。既然生命存在于三尺讲台之中,我应自觉地倾毕生之心力在三尺讲台上释放生命的光彩。记得有一句歌词写道:“千锤百炼苦修身,刹那光辉即永恒。”成绩的取得永远属于过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修行仍将持续,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悟道者智,顺道者成,初心不改,整装待发,是为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