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注】:
1.提案编号说明:前两位是本年度提案总顺序号;最后四位是年号。
2.每份提案的承办单位中,排第一位的为牵头承办单位,其后均为承(协)办单位。
提案编号 012023
案 名:关于新校区新食堂建成师生餐饮、学习研讨、互动交流联合体的建议
提案人:陈 洁 (外国语学院)
附议人:李清平 (外国语学院) 仲文明 (外国语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新校区在动工兴建一处食堂,建成后将解决新校区师生的就餐问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指日可待。
新校区包括综合教学楼群、图书馆和外国语学院、机电院、物理与电子学院、数统院、化学化工学院、建艺院等二级机构,每天在这里活动的学生以数万人计。如何全面营造高校的学术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丰富多层次的校园生活,以满足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的精神生活,值得引起学校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国内外的高校在建设多功能餐厅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如除餐饮区外,还包含学习讨论区,学生社团活动区、报告厅、阅读区、运动休闲区等。中南大学之前也有过此类成功案例。本提案希望:新校区新食堂能够建成一个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学术成长和价值观塑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师生餐饮、学习研讨、互动交流联合体。
(二)主要建议
本提案主要就如何错峰使用餐厅,提高就餐区使用率提出一些设想与建议,具体如下:
1.就餐区布局宜大厅与单间结合,大厅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单间采用10-20人的长条桌,可以预约使用,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师生面对面”午餐会或学生社团活动。
2.大厅就餐区不宜一律统一使用排座,建议分设排座区和互动方桌或圆桌区。
3.就餐区在餐食时间(早上6:30-8:00,中午11:30-1:00,晚上5:30-7:00)之外,划分为学习区(要求保持安静)和交流区(可以轻言细语交谈),全天候开放。
4.就餐区采用连续不间断7/24开放制,除提供一日三餐服务外,其他非餐食时间有咖啡、茶水、牛奶、面包、蛋糕、三明治等简餐供应,以满足师生灵活就餐的需要。
(三)主要理由
高校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思政育人、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全心全意育人。高校的工作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新校区新食堂的功能布局要基于这一工作思路,充分考虑到广大学生的切实需求,满足学生在学术成长、科研启迪、心理疏导、思政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二、承办单位
基建处、后勤保障部、学生工作部
三、答复内容
1.在设计阶段,已按后勤保障部的要求,充分考虑了提案涉及的相关需求,为未来投入使用后的各种就餐布局预留相关条件。
2.餐饮大楼正在建设,在建成后,后保部饮食中心将结合师生就餐需求,合理规划就餐区布局及就餐时间,以满足师生对餐饮大楼的多功能需求。
提案编号 02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新时代学校教师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建议
提案人:朱 力 (建筑与艺术学院)
附议人:毛 寒 (建筑与艺术学院) 张金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知人才能善任,识人才能善管”,做好新时代人才分类评价工作,必须充分明确新时代人才分类评价的总体要求。学校现有的教师人才分类评价机制需要完善和贯彻执行。
有关事项:学校现有的教师人才分类评价机制需要完善和贯彻执行。完善教师人才在职、引进人才、外聘教师的具体分类机制,特别是解决文科在职教师晋升分级和引进人才、外聘教师的矛盾问题。
(二)主要建议
学校人事部门深入一线教师进行访谈,特别是文科学院。
改进措施建议:
1.学校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积极推动和贯彻执行分类评级机制,完善评价指标。
2.充分尊重同行评价,建议试行大同行、小同行等评价方式。
3.人文高水平著作、教材纳入评估体系;实践型设计作品、方案采用等纳入评价指标。
(三)主要理由
1.学校已经有相关文件,但操作起来困难。
2.具有实践技能的教师、研究性教师和专职教学型教师是不同的。特别是例如设计实践、翻译、新闻、艺术,等等教师,评聘困难,长此以往,若干年以后就将缺乏实践性教师,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实践教学将逐渐淡化、退出。
3.影响人才引进。
4.符合教育部改革的相关政策。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人文社会科学处、教师工作部
三、答复内容
1.学校不断完善职称分类评价制度。人事处于5月份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职称分类评价体系,健全不同学科特别是人文社科学科、基础学科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要求各二级学院进一步凝练学科特点,结合学院发展目标修订高级职称申报条件,并于10月份组织了校学术委员会专家对人文社科学科、基础学科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进行了审定。
2.学校一直在推行并不断健全同行专家评议制度。学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实行校外同行专家函评、学院教授委员会小同行评议、学校学科组大同行评议、高评委评议“四审”制度,未达到规定要求者,不得参加后续的评审。在教师招聘中,学校自2020年12月以来已经实行校外同行评价,并将校外同行评价结果作为进人的重要参考。接下来人事处将继续征求相关单位和学院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同行评价机制,力争更加全面准确评估应聘人才。
022023提案附件材料:
属于提案征集范围4。深化人事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
“知人才能善任,识人才能善管”,做好新时代人才分类评价工作,必须充分明确新时代人才分类评价的总体要求。学校现有的教师人才分类评价机制需要完善和贯彻执行。
有关事项:学校现有的教师人才分类评价机制需要完善和贯彻执行。完善教师人才在职、引进人才、外聘教师的具体分类机制,特别是解决文科在职教师晋升分级和引进人才、外聘教师的矛盾问题。
牵头承办单位和参与办理部门,办理时限等:学校人事部门深入一线教师进行访谈,特别是文科学院。时间越早越好。
改进措施建议:①学校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积极推动和贯彻执行分类评级机制,完善评价指标,做好细分研究型、实践型、双师型,等分类评价的指标设计。②充分尊重同行评价,建议试行大同行、小同行等评价方式;③人文高水平著、教材作纳入评估体系;实践型设计作品、方案采用等纳入评价指标。
相关主要政策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评价工作,连续颁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等人才评价方面的重要文件。
国外情况分析:
借鉴发达国家在人才分类评价中的经验,总结经验与成效,为下一步具体开展人才分类评价工作、创新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和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美国:各个科研院所内部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体系的设立却系统且严格,其特点为:重视科研产出和实践能力:在科技人才评价方面侧重定量考核,包括专著、学术报告、项目经费和其他学术活动的考核;强调人才的科技特长: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的考核;分岗位设立不同的评价制度:无论是否终身职位还是临时职位均定期接受评价;同行评价的人才评价机制。美国对升职终身教授评价等一般采用内部和外部同行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英国:早在1986年,英国就开始推行“科研评估机制(RAE)”,2014年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卓越框架(REF)”的评估体系,认可并鼓励跨学科研究的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人才创新思维的延伸。其特点是:重视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环境三个方面分别占比60%、25%和15%。评价重点指标是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综合影响力,从而促进了科研机构和社会的交流;采用同行评议进行定性评价:对学术论文的评价是评审专家组通过加权评分来进行定级。
法国: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相结合:将出版物、国际交流、与企业互动等纳入评估标准;
评价工作公开透明:评估标准与学术委员会的评价意见要公开报告,接受质疑;采用同行平议法:学科领域专家对人才进行定期考核,2年一次中期评价,4年一次高级别评价。
提案编号 03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资助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出版的建议
提案人:晏选军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附议人:仲文明 (外国语学院) 邹 涛 (建筑与艺术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学术专著,是人文社科学者的标志性成果,其学术含量和学术权重往往超过学术论文。研究(张瑞雪、邓三鸿,2012年)显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各个学科,无论从种数还是次数上看,学术专著的引用总体上都比较高,对各学科的影响力较大。我国诸多高校已设立相关的出版基金,并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绩。
目前,我校尚未有专门的基金用来资助人文社科类学术专著的出版,同时,学术专著在教师考评体系中的权重也有待加强。
(二)主要建议
1.建议设立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出版专项基金。
2.建议成立出版资助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校分管领导、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为加强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建议成立基金管理办公室,挂靠科研部。科研部人文社科处、校学术委员会人文社科学部、计财处等参与基金各环节的工作。
3.建议讨论酝酿后推出基金管理和实施办法,着力打造人文社科出版品牌。主要涵盖基金资助范围与资助要求、资助额度及经费管理、基金的申请受理与审批程序、出版及结项要求、基金管理机构及日常运作等。
4.建议每年设定总资助额度,每本专著设定最高资助额度,并列入学校年度预算。
(三)主要理由
1.在强调“破五唯”的时代背景之下,学术专著的重要性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2.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中,已明确将学术专著的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列入到评价体系之中。
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985院校,均设立了相关出版基金,并有力助推了各校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如部分学术专著获得学校资助出版后,顺利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二、承办单位
人文社会科学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计划财务处
三、答复内容
学校于2023年4月6日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处,并于7月19日宣布了处领导班子成员。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人文社会科学处高度重视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工作,并将打造人文社科品牌列入人文社会科学处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之中。11月10日,在2024年度经费预算申报(一上)中,人文社会科学处申报了“中南大学人文社科成果文库工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我校人文社科高水平研究成果在高水平出版社出版。后续将根据学校预算批复情况继续落实相关工作,完善成果出版资助管理办法、体制机制等,进一步明确资助范围、资助额度、评审程序等。
提案编号 042023
案 名:关于建立跨校博士生联合培养机制,服务我校一流基础文科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罗军飞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附议人:李清平(外国语学院) 朱力(建筑与艺术学院) 范明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我校文学、哲学等基础文科办学历史不长,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不大,培养经验不多。建立博士研究生的跨校联合培养机制,有助于借助国内文科名校强校教育资源,提升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我校一流基础文科建设。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基础文科建设均有超过上百年历史,有深厚学术底蕴和教育积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资源充沛。根据前期对以上相关高校学院的调研和走访情况,相关学院均对进行博士生合作培养表达了高度的认同和意愿。
与此同时,根据调研情况,博士生跨校联合培养缺乏学校政策层面支持,缺少学分认定、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保障。
(二)主要建议
1.建议由学校出面、相关文科学院参与,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文科强校达成博士研究生跨校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时间可明确1年),明确在合作导师配备、课程修读等方面的联合培养机制,以及在校园出入、学校住宿、图书馆资源使用等方面提供便利。
2.建议研究生院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基础文科博士生参加联合培养,在学分认定、日常管理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
3.建议计财处出台支持跨校博士生联合培养的相关财政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联合培养经费支持;
4.建议后勤保障部建立可行方案,支持跨校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灵活住宿需要。
(三)主要理由
1.响应国家教育发展相关政策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2.基础文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要。我校基础文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历史不长,培养经验不多。借助国内文科名校强校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3.有助于提升文科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跨校联合培养机制,将吸引本校基础文科学生,以本博计划或硕博连读计划,留在本校攻读博士。
二、承办单位
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处、计划财务处、后勤保障部
三、答复内容
学校积极吸纳科研优势资源和行业优质资源参与研究生培养,大力鼓励并支持文科学生与国内大型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一流大学开展学习交流,依托双方的科研合作,在对方单位愿意接收的基础上,我校学生可赴外开展学习交流。如需签署学生联合培养协议,研究生院将积极协助办理。
在课程修读方面,赴校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交流学习的我校学生在联合培养单位修读的研究生课程,经学院审核同意,可认定为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学分。
在与高水平人文社科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方面,学校人文社科相关学院已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日报社等54家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且聘任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导师。未来人文社科相关学院、学科与研究生院一起努力,进一步与更高层次的人文社科科研单位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研合作与研究生联合培养。
提案编号 052023
案 名:关于降低人文社科类副教授申报教授本科纯课时规定的建议
提案人:关 健 (商学院)
附议人:许源源 (公共管理学院) 李大元 (商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学校人事处文件规定,人文社科类副教授申报教授需满足每年承担64本科纯课时要求。
(二)主要建议
建议将副高职称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纯课堂本科教学工作量由64课时调整为32课时,或者副高职称教师完成的纯课堂研究生教学工作量可以替代纯课堂本科生教学工作量。
(三)主要理由
为优化专业结构,商学院从2020级开始停招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三个专业,公共管理学院从2022年开始停招劳动与保障专业。最新培养方案也将各专业学分降到160学分。同时,商学院近年新进教师较多,副教授64学时要求让年轻老师选课余地更少。因上课班级及选课人数减少的原因,我们近三年平均纯课堂本科教学工作量逐年下降,导致部分副高职称教师不能达到学校规定的64课时的要求。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本科生院
三、答复内容
学校已经对《中南大学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将申报人文社科类教授的教学工作量要求修订为“年均完整讲授1门本科生课程或年均本科课堂教学纯学时不低于32课时”,将申报人文社科类副教授的教学工作量要求修订为“完整讲授1门本科生课程或年均本科课堂教学纯学时不低于16课时”。该修订方案已经通过校党委常委会审定。
提案编号 06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进一步整合校园网各系统,打通数据孤岛,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的建议
提案人:毕文杰 (商学院)
附议人:刘 媛 (公共管理学院) 王 翔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门户网站中的各类App类别繁多,界面和操作流程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甚至地址都不一致,导致老师、学生在选课、成绩、毕业论文查重评审、财务、年度考核等环节需要处理大量无效、重复的操作,严重影响了老师学生的工作效率。
(二)主要建议
建议学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梳理各部门工作流程,由校办、信网中心等牵头,尽快解决校园网各系统的数据、操作界面的整合问题,在全校实现“一张表工程”,进一步简化学生老师相关工作。
(三)主要理由
去年就有张彦春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教师信息数据整合,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的建议》,学校有关部分进行了回复和处理,但试点的学院较少,现需要进一步推进。
二、承办单位
信息与网络中心、学校办公室
三、答复内容
学校于2015年建设了统一信息门户(my.csu.edu.cn)和统一APP(中南e行),并于2022年对APP进行了升级,同时增设了企业微信,更符合广大师生用户使用需求。统一门户和统一APP目前已经集成了百余个系统,包括本科生教务、研究生教务、财务系统、人事系统(考核),师生可通过统一门户、中南e行访问各种应用系统。
2021年开始建设网上办事大厅,优化工作流程,截止目前已上线17个部门共计94项网上办事服务,服务师生50余万人次,让信息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缓解了师生办事难、难办事的痛点问题。
已建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2020年12月发布《中南大学校务数据管理办法》,让数据聚起来,跑起来,解决学校数据孤岛,现已经支撑30个部门65个信息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
关于“一张表”建设:2021年开展“一张表”工程一期建设,试点了3个学院,实现了计算机学院年度考核工作,法学院与化学化工学院岗位年聘任工作(2019-2021);2022年开展“一张表”工程二期建设,拟推广10个学院,但因客观原因(经费未落实),没有实施;2023年,开展“一张表”工程三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1.教师画像、个人导出填报、轻应用等一张表软件平台功能升级;2.建设教师个人数据平台,平台于2023年12月29日上线试运行,并与人事处合作,减轻教师年度考核重复填报工作,目前在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试点,共同探索后续如何为学院、教师填报减负,并寻找后续优化方案。
后续将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持续推进数据共享、系统整合和优化工作流程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提案编号 072023
案 名:关于商学院江湾楼东侧空地整改及配置停车坪、电动车充电棚 的建议
提案人:龚艳萍 (商学院)
附议人:任胜钢 (商学院) 危 平 (商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目前江湾楼装修工程已基本完结,楼栋东侧空地现仍为荒土地,占地面积约为152㎡,目前的情况不能满足师生日常使用需求,对日常出行、校园环境均有影响,并影响了学校入门处的整体形象。
(二)主要建议
建议学校委派相关部门对该区域进行整改,使其成为能够供师生日常使用的常规道路,并希望学校能在该区域配置停车坪、电动车充电棚,进一步便利师生生活。
(三)主要理由
由于江湾楼侧门正对该区域,此处有较多人员进出,且该区域处于中南大学新校区东门正对面,目前的荒土地无论对具体使用的便利程度,还是对校园环境,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又因为江湾楼距离B、C座教学楼较远,学生电动车充电不便利,为保障学生出行方便故建议配置充电棚。另外,新校区常有道路两侧随意停车的现象存在,增加停车位将进一步改善新校区环境管理。
二、承办单位
基建处、后勤保障部、保卫部
三、答复内容
在接到教代会提案意见后,基建处立即与提案人及单位充分沟通,听取意见,随即委托设计单位出具方案并委托施工单位。2023年7月16日,施工单位进场对商学楼东侧空地、南侧人行道等区域进行整理,拆除原破损石材面层、混凝土场地等;8月27日完成商学楼东侧停车坪及南侧人行道施工;9月6日完成商学楼东侧草坪绿化施工。完成后的停车坪可提供机动车停车位30余个。
提案编号 082023
案 名:关于法学等文科教授申报条件优化的建议
提案人:黄 曦 (法学院)
附议人:许中缘 (法学院) 唐东楚 (法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出台、从2022年开始实施的《中南大学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关于人文社科类(不含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授申报条件中的一些规定,与一些文科学科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如按《实施细则》执行,将导致副教授层次的教师成长过慢;并且,会导致有关文科学院缺乏足够数量的正教授,无法充分参与国家、省部级学术资源分配与竞争(因为诸如重大项目申报、党政咨询专家等的资格条件之一就是正教授),这就势必影响相关文科专业健康有序发展。
按“水桶原理”,文科是制约我校整体实力的短板,对于这个短板,学校既要施加压力以促使其奋起直追,也要注入能量以保护其顺利成长。应当承认,我校文科起步较晚,底子较薄,文科整体水平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我校工科、医科那样的高度。对此,需要综合施策,促进文科快速发展,但不可违背文科发展规律,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如果那些勤奋努力、已取得较好成果的副教授因为过高的条件而不能顺利晋升,将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年轻教师也会望而却步,最终反而不利于文科师资队伍建设、不利于文科快速发展。为此,应制定出既符合我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又符合相关文科学科生态实际情况的教授申报条件,促进我校文科建设行稳致远。
(二)主要建议
1.《实施细则》规定的人文社科类(不含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授申报条件中的专著档次条件、教材档次条件、获奖档次条件,建议要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
2.关于论文的条件,建议不应“唯A刊”,应考虑几篇(例如3篇)B级论文也可等同1篇A级论文。
3.关于科研项目的条件,建议增加一个选项: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因为该项目之前只有教授才能申报,从2021年开始,如果获得省级以上人才称号或者省级社科成果奖的副教授也可以申报。2021年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立项13项,其中法学学科仅1项。
4.关于C类智库成果,建议增加一项:上报的对策建议与咨询报告被中央有关部门单篇采用。
5.建议尽快请人事处或者委托文科相关学院重新梳理教授申报条件,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充分听取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从2023年起实行新的职称评审细则。
(三)主要理由
1.一些条件要求不切实际的理由如下。
(1)《实施细则》规定“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申报公告,申报条件之一是“同一成果申报人不能超过2人,且第一申报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可见,如果副教授不是与教授合作出版专著的话(这种情况极少),则副教授根本不具备申报资格。
【该公告网址:http://www.nopss.gov.cn/n1/2022/0304/c431033-32366481.html】
(2)《实施细则》规定“或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专著2本(独著);作为第一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本;或作为第一主编出版‘马工程’教材1本”。这三条,文科副教授要实现,在全国是凤毛麟角,其中,副教授成为马工程教材的第一主编,目前全国尚无。因为马工程教材的主编必定是资深、著名教授,一般的教授都不可能主编马工程教材。
2.一些条件要求对于法学学科而言不切实际的理由如下。
(1)《实施细则》规定“获人文社科高水平专项奖第1名”。文件附件4所列适用于法学的专项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该奖项从2014年第五届到2022年第八届,每届评出一等奖1-2名,获奖者均为知名教授、博导;每届评出二等奖6-14名不等,获奖者均为知名教授、博导;甚至一些颇为知名的教授仅获得三等奖,其中不少教授还担任院长、副院长,甚至副校长职务。
(2)《实施细则》规定“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2名”(该奖项无特等奖)。从2010年第十届到2022年第十五届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的法学学科获奖者,均已是教授、博导,且其中大多数都担任院长、副院长,甚至副校长职务。
(3)不要“唯A刊”的理由:日本医学家、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提醒大家: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没在顶级刊物发表。
(4)项目新增一个选项条件: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理由:因为该项目之前只有教授才能申报,从2021年开始,如果获得省级以上人才称号或者省级社科成果奖的副教授也可以申报。2021年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立项13项,其中法学学科仅1项。
(5)C类智库成果增加一项:上报的对策建议与咨询报告被中央有关部门单篇采用。理由:这里的“中央有关部门”是指中央纪委和党中央工作机关(中办、中组部、中宣部等),被“中央有关部门”单篇采用后,就将送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委员参阅,其作用相当于现行C类智库成果中的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人民日报社《内参》、光明日报社《情况反映》等。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人文社会科学处
三、答复内容
学校一直在不断完善人文社科类高级职称申报条件。人事处于5月份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职称申报条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职称分类评价体系,健全不同学科特别是人文社科学科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要求各二级学院进一步凝练学科特点,结合学院发展目标修订高级职称申报条件,并于10月份组织了校学术委员会专家对人文社科学科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进行了审定。
082023提案附件材料:
关于法学等文科教授申报条件优化的建议
一、本建议的背景
2021年出台、从2022年开始实施的《中南大学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关于人文社科类(不含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授申报条件中的一些规定,与一些文科学科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如按《实施细则》执行,将导致副教授层次的教师成长过慢;并且,会导致有关文科学院缺乏足够数量的正教授,无法充分参与国家、省部级学术资源分配与竞争(因为诸如重大项目申报、党政咨询专家等的资格条件之一就是正教授),这就势必影响相关文科专业健康有序发展。
按“水桶原理”,文科是制约我校整体实力的短板,对于这个短板,学校既要施加压力以促使其奋起直追,也要注入能量以保护其顺利成长。应当承认,我校文科起步较晚,底子较薄,文科整体水平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我校工科、医科那样的高度。对此,需要综合施策,促进文科快速发展,但不可违背文科发展规律,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如果那些勤奋努力、已取得较好成果的副教授因为过高的条件而不能顺利晋升,将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年轻教师也会望而却步,最终反而不利于文科师资队伍建设、不利于文科快速发展。为此,应制定出既符合我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又符合相关文科学科生态实际情况的教授申报条件,促进我校文科建设行稳致远。
二、建议事项
(一)《实施细则》规定的人文社科类(不含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授申报条件中的专著档次条件、教材档次条件、获奖档次条件,建议要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
(二)关于论文的条件,建议不应“唯A刊”,应考虑几篇(例如3篇)B级论文也可等同1篇A级论文。
(三)关于科研项目的条件,建议增加一个选项: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因为该项目之前只有教授才能申报,从2021年开始,如果获得省级以上人才称号或者省级社科成果奖的副教授也可以申报。2021年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立项13项,其中法学学科仅1项。
(四)关于C类智库成果,建议增加一项:上报的对策建议与咨询报告被中央有关部门单篇采用。
(五)建议尽快请人事处或者委托文科相关学院重新梳理教授申报条件,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充分听取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从2023年起实行新的职称评审细则。
三、主要理由
(一)一些条件要求不切实际的理由。
1.《实施细则》规定“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申报公告,申报条件之一是“同一成果申报人不能超过2人,且第一申报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可见,如果副教授不是与教授合作出版专著的话(这种情况极少),则副教授根本不具备申报资格。
【该公告网址:http://www.nopss.gov.cn/n1/2022/0304/c431033-32366481.html】
2.《实施细则》规定“或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专著2本(独著);作为第一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本;或作为第一主编出版‘马工程’教材1本”。这三条,文科副教授要实现,在全国是凤毛麟角,其中,副教授成为马工程教材的第一主编,目前全国尚无。因为马工程教材的主编必定是资深、著名教授,一般的教授都不可能主编马工程教材。
(二)一些条件要求对于法学学科而言不切实际的理由。
1.《实施细则》规定“获人文社科高水平专项奖第1名”。文件附件4所列适用于法学的专项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该奖项从2014年第五届到2022年第八届,每届评出一等奖1-2名,获奖者均为知名教授、博导;每届评出二等奖6-14名不等,获奖者均为知名教授、博导;甚至一些颇为知名的教授仅获得三等奖,其中不少教授还担任院长、副院长,甚至副校长职务。详见下表。
【历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全部获奖名单请见:https://mp.weixin.qq.com/s/nvv4MjdiBxDp8fBJ3Qf8Zw】
2.《实施细则》规定“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2名”(该奖项无特等奖)。从2010年第十届到2022年第十五届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的法学学科获奖者,均已是教授、博导,且其中大多数都担任院长、副院长,甚至副校长职务。详见下表.
(三)不要“唯A刊”的理由。
日本医学家、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提醒大家: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没在顶级刊物发表。
【原文网址: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9655427】
(四)主持科研项目建议新增一个选项条件: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理由是:该项目之前只有教授才能申报,从2021年开始,如果获得省级以上人才称号或者省级社科成果奖的副教授也可以申报。2021年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立项13项,其中法学学科仅1项。
(五)取得C类智库成果建议增加一项:上报的对策建议与咨询报告被中央有关部门单篇采用,理由是:这里的“中央有关部门”是指中央纪委和党中央工作机关(中办、中组部、中宣部等),被“中央有关部门”单篇采用后,就将送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委员参阅,其作用相当于现行C类智库成果中的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人民日报社《内参》、光明日报社《情况反映》等。
提案编号 092023
案 名:关于工会会员福利提货券不得记载“有效期”条款等的建议
提案人:黄 曦 (法学院)
附议人:许中缘 (法学院) 唐东楚 (法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校为保障工会会员福利,以招投标方式选中供应商向我校职工提供“提货券”。以麦德龙为代表的供应商,持续在提货券上记载有效期条款且期限通常不超过一年,如超期则不予适用。
(二)主要建议
1.以买方名义对麦德龙设置提货券有效期,超期不允许购物的行为予以纠正,切实维护至少近三年我校职工提货券不因所谓到期而得到正常使用。
2.在今后的采购中,供货商提供的条款的合法规范性、提货券的使用便利性等,与价格一并纳入采购考量。在让职工选择时,应将有效期条款及其他使用限制性条件一并公示。
(三)主要理由
“提货券”无论采用塑料卡、纸质卡、电子积分任何形式,在法律上都属于预付式消费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此类卡所谓“有效期”有明确规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不记名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
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对超过有效期尚有资金余额的不记名卡应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其实质就是不得实质有效期。该规定属强制性规定,不能通过合同、招投标文件排除适用。”
据不完全调查了解,我校相当多教职工的提货券未能消费完毕,特别是因疫情等原因,不少人甚至干脆没有使用。
麦德龙通过有效期条款及其实施,严重损害我校职工合法权益。
据此提出上述建议。
二、承办单位
校工会
三、答复内容
已就相关事项与提案人沟通,提案人已接受。
校工会认为,这个提案的建议是在相关情况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提出的,不合理,不可行,对其建议不采纳。
1、学校工会发放的工会会员超市“提货券”的结算方式为每月或每季度(因商家不同结算时间有所不同)按照实际消费数额结算,实际为赊销卡,不属于预付费卡。不适用于《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
2、在每年的超市“提货券”招标文件中,对“提货券”使用期有明确条款要求,并已纳入了采购考量。
3、“新冠疫情”期间,为拉动经济、促进消费,政府对发放的各类“消费券”的使用期限有明确要求。
4、校工会采取了多项措施,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①在每次的“提货券”发放通知中告知会员“提货券”的使用有效期限;
②在发放的“提货券”上对有效期有明确标注;
③在“提货券”使用过程中,校工会通过校内通知、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多次提醒教职工在有效期内及时使用完毕;
④针对部分确因个人原因未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的现象,校工会多次主动与中标商家联系,均已适当延长有效期,切实维护了教职工的权益。
今后校工会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心用情努力做好教职工的福利工作。
提案编号 10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和恢复校园观光车的建议
提案人:段泽球 (数学与统计学院) 李志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宁辉 (党委保卫部)
附议人:刘有才 (化学化工学院) 李登伶 (物理与电子学院) 林高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 翠 (粉末冶金研究院)
李玲芝 (学生工作部)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而校园综合治理工作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加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提升光大师师生的幸福感满意度,学校应扎实做好校园内综合治理工作。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目前的地位排名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新校区的交通问题、自行车电动车杂乱无序问题、公共区域垃圾堆放杂乱问题以及本部教职工住宿楼栋老化问题等等,堪称顽疾,持续多年都未能得到解决。
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校园观光车被取消。校本部、新校区占地面积大,宿舍区、教学区、行政区功能布局不合理,师生非机动车的使用量增加,存在一定交通安全隐患。建议学校继续推行校园观光车,方便师生出行、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二)主要建议
1.新校区数理化三栋大楼前自行车、电动车停放秩序杂乱,严重影响师生出行且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在数理楼前荒地建设建议自行车电动车区域增加建设校内新能源车充电桩的建设,规范停车,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建议人:段泽球、刘有才、李登伶)
2.新校区的交通亟待改善,学生上课步行骑行的人数众多,雨天出行更加困难。建议沿玉带河旁边建设校园文化风雨长廊,实行人车分流,一方面可以展示学校风采,一方面也方便学生步行,减少骑行的数量,减少安全风险。升华公寓路口的立交桥可否打通以方便师生。(建议人:段泽球、刘有才、李登伶)
3.新校区南门口进来的地段道路低洼不平,导致下雨天师生进出门不方便。新校区数理楼前的空坪长期闲置没有建设,现在变成了垃圾堆放场所,严重影响校容校貌。(建议人:段泽球、刘有才、李登伶)
4.对小电车(特别是学生用小电车)采取校园登记和准入限制制度,非跨校区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不予“准入证”,且无“准入证”的小电车每次进入校园每超过10分钟则收取校园空间占用费5元、以此递增收费。学生小电车的准入,由所在学院审批、学校有关部门审核、校安保部门与门卫管理实施(或其他监管模式)。(建议人:李志成、林高用、张翠)
5.严格限制外卖小电车出入校园。外卖小电车经常飞速行驶,是最大隐患源之一。(建议人:李志成、林高用、张翠)
6.规范已有小电动车的行车路线与存放方式,规划行车线路、行车采用单行道单方向行走方式(如安装一定数量的具有单行道方向限制的限速阀)。可采取与奖助学金、各种校内评优挂钩,采取“一票否决制”。(建议人:李志成、林高用、张翠)
7.规范师生的汽车轿车停放。乱停乱放,可采取锁车、与评优挂钩等措施。(建议人:李志成、林高用、张翠)
8.建议学校继续推行校园观光车,方便师生出行、减少交通安全隐患。由后勤保障部牵头,调研分析师生交通需求,吸取以往管理经验,制定和落实具体可行的校园观光车运营管理方案。由于用途特殊,校园观光车无法在社会公共道路上运营。建议采购一批安全、环保、节能的电动观光车。(建议人:张宁辉、李玲芝)
(三)主要理由
校园内交通隐患确实存在,并且近年来越来越突出,且经常能看见一些交通事故。建议学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集中整治,对于属于能立行立改的项目要尽快落实到位,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建设的项目建议学校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回复通报。
1.校园观光车方便师生出行。校园观光车方便便宜、安全平稳、承载量合理,且运营时间间隔较短,能为师生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
2.恢复校园观光车能优化校园交通秩序。目前,校内电动车多,上下课高峰期主要路段车流量巨大。合理的校园观光车运营方案能够满足师生的出行需求,促进师生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一定程度上缓解校内交通问题。
3.校园观光车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校园观光车的指引性较强,乘客可以欣赏到沿途的美景,可以体现校园的新精神、新文化。
二、承办单位
保卫部、后勤保障部
三、答复内容
在收到提案后,保卫部(处)高度重视,针对提案所提建议和意见,逐一对照提案要求组织开展调研和论证,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推动校园综合治理各项举措落实落地,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针对自行车、电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保卫部(处)已安排人员加强日常交通指挥及引导,对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的行为进行劝止。
2.针对新校区交通问题,一是已制定《新校区交通优化建议方案》,优化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行车路线,规范校园通行秩序,目前已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方案进行论证,并通过校领导办公会议修改完善,待上校务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二是已重新调整新校区北三门限行时段,高峰时段禁止机动车驶入,降低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同时对玉带路(北三门—轻合金研究院)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实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校园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玉带路沿线增设水马、交通锥,形成物理隔离护栏,穿行、逆行行为大大减少;三是已联合后勤保障部施划主校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域,目前已完成校本部二办后坪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建设,南校区、新校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优化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四是完善主校区机动车停车区域规划建设,已建成本部计算机楼前坪及二办公楼前坪机动车停车坪。
3.针对升华公寓门口立交桥开放问题,保卫部(处)已组织开展调研,该立交桥可直接由南校区通往新校区。因该处校外道路未设置红绿灯,一旦打开侧面通往马路的通道,易造成人车混行,又存在逆行情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出于安全考虑,立交桥侧面通往马路一侧的通道未开通。
4.针对电动车校园登记和准入问题,保卫部(处)已初步制定《中南大学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拟推行电动自行车实名认证。目前已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实名认证方案进行论证,与相关公司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深入交流,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5.针对限制外卖电动车入校问题,保卫部(处)于10月份开始,安排职工及校卫队员加强值守,全面禁止外卖电动车进入南校区。
6.针对继续推行校园观光车问题,保卫部(处)已与管辖单位后勤保障部生活服务中心沟通,因收益亏损、运营困难,交通工具多导致客源分流严重、安全隐患多且使用寿命短,车辆年度折旧率高等原因,校园观光车服务工作困难重重,生活服务中心答复暂时无法恢复校园观光车服务。
在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后续,保卫部(处)将继续协同相关部门做好相关治理工作,为学校营造更加安全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提案编号 112023
案 名:关于提质建设新校区化学楼后坪气排球场的建议
提案人:刘有才 (化学化工学院)
附议人:刘又年 (化学化工学院) 阳 华 (化学化工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为响应学校“活力中南”健康素养提升计划,增强教职工户外锻炼的意识,增进教职工间的交流,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化学化工学院部门工会自筹资金在新校区化学楼后坪建设了两个气排球场,并安装了球场灯光。该球场自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后,给新校区周边多个学院及学校机关及直附属单位的教职工课余时间气排球训练和比赛提供了专门场地,受到广大教职工的热爱和拥护。据初步统计,该场地使用率在非雨天使用率达到95%以上,晴天更是两个球场忙不过来,老师们轮流候场,经常打球到晚上10点,目前简陋且有限的球场满足不了新校区周边教职工日益高涨的锻炼热情,且新校区这么多学院没有一个带顶棚的气排球场,迫切希望学校工会予以支持建设顶棚式气排球场地,在原户外场地加盖顶棚,以便于更好发挥该场地的开放使用功能,让更多的教职工受益,增加广大教职工的幸福感、价值感、满足感。
(二)主要建议
1.建议在原来户外气排球场加装顶棚,以满足更多教职工的锻炼和培训需求。
2.再增加建设2个气排球场。化学化工学院后坪气排球场旁边目前是停车场,可以改造成为新的气排球场。
3.同时对现有两个气排球场地进行提质改造。
(三)主要理由
建议学校工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现场调研,广泛倾听广大教职工迫切的需求呼声,希望学校工会积极围绕"服务职工、保障职工"的工作方针,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内在活力。
二、承办单位
后勤保障部、校工会
三、答复内容
学校高度重视“关于提质建设新校区化学楼后坪气排球场的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学校也积极支持教职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气排球训练比赛活动。收到提案后,后勤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多次到现场及周边实地查勘,并与化工院有关负责人多次沟通,现就提案回复如下:
1.经勘查,目前使用的气排球场本身不符合现有设计规范,如在该场地上加装顶棚存在安全隐患。
2.提案要求的新建气排球场与化学楼主建筑的最小距离为9米,不满足场地设计要求的25米,该场地选址不合理。
提案编号 122023
案 名:关于中南大学附属小学提供午餐、午休托管的建议
提案人:李登伶 (物理与电子学院)
附议人:孙克辉 (物理与电子学院) 李长庚 (物理与电子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1.附属小学作息时间与职工工作时间一致,中午须按时接送,而中午来回接送,非常耗时,对老师教学、科研工作成为较大的困难。
2.学生家长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无法准备中餐。
3.学生疲于学校家庭奔波,午休时间得不到保障,致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普遍存在将学生送到外面托管机构的现象,而这些机构大多无资质,孩子安全、饮食等均无法得到保障。
(二)主要建议
1.学校提供的营养午餐,合理膳食搭配,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可以纠正孩子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同时还可以增进同学情和师生情。
2.用餐后孩子们在学校午休,避免外出带来的安全隐患,养成良好作息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效率。
3.严格执行饮食留样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技能培训,确保餐饮各环节安全可控。
4.合理安排小学老师的作息时间,采用轮班、调休、错时上班制等措施,对教师午餐午休工作期间给予适当经济补助。
(三)主要理由
1.由于学校作息时间与职工工作时间一致,且学校不提供午餐午休,家长们得按时接送小孩多次,苦不堪言。
2.由于中午放学时间集中,人流车流量大,道路拥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部分学生会在路边摊点、快餐店或者托管机构就餐,这些地方的食品安全、就餐用具卫生等系列问题难以监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4.中午放学就餐及午休时间不充裕,来回往返学校,学生午休时间很难得到保障,影响下午学习效率。
二、承办单位
普教管理服务中心、后勤保障部、房产管理处
三、答复内容
在接到122023号提案后,普教管理服务中心会同附属小学认真研究相关问题,经过开展调查问卷、查阅省市相关文件等方式,认为我校附属小学暂不具备提供午托的条件,具体情况如下:
1.办学用地紧缺,无生活服务场地,尤其学生午休场地。附属小学办学场地小。第一附属小学仅有一栋教学楼。近几年子弟入学数量增多,学校已将部分功能室改造为教室,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已面临难题,更无法协调午托所需的场地及床位。经问卷调查630名家长,有50.6%的家长有午托需求,其中1/3的家长明确提出需要午休床位,学校场地无法满足。
2.缺少午托服务人员。附属小学教师编制紧缺,事业编教师缺口近50%,非事业编教师占比大但稳定性差。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午托带来的庞杂工作在岗教师无法全部承担。
3.缺少提供午托服务的必要经费。根据国家政策,午托不属于课后服务范畴,禁止学校收取午托相关费用。长沙市已于2018年秋季全面取消“非全日制寄宿生生活服务费”。学生午餐及午休设施设备,相关服务人员酬劳都需投入专项资金,附属小学无相关经费来源。
教职工对附属小学提供午餐、午托服务的需求可以理解,但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附属小学现阶段尚不具备提供午托服务的条件,无法开展午托服务。后续普教管理服务中心及附属小学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探索研究附属小学提供午餐、午托的方式方法,在所需的场地、人员、经费等方面尽力争取各方支持。
提案编号 132023
案 名:关于在新校区设立综合服务窗口的建议
提案人:何 建 仁 (机电工程学院)
附议人:欧阳鸿武 (机电工程学院) 郑 志 莲 (机电工程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目前,新校区已入驻9个学院,占我校二级学院近三分之一;所有新生均在新校区上课,专用教师到新校区上课占70%左右;在新校区学习和工作的师生比例占全校60%以上。广大师生办事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现新校区已有计财处设立的一个收集凭证的地方,其余业务办公室还没有在新校区设立窗口。根据校长工作报告关于给师生办实事的第一条,为使师生“少跑路”,建议在新校区逐步设立和完善业务窗口。
(二)主要建议
1.在新校区图书馆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
2.人员由学校各业务机关各自派出一名老师在值班。值班老师可以采用轮流制,每人值班一周
(三)主要理由
1.符合学校今年为师生办实事的第一条。
2.计财处已有初步实践,但没有人员值班,造成有时的重复劳动现象。
3.各级政府无前办公综合窗口情况,减少了人员流动,提高了效率。
二、承办单位
学校办公室、人事处、房产管理处、后勤保障部
三、答复内容
2023年,学校办公室针对教代会提案,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加大为师生办实事力度,切实解决师生“少跑路”问题。人事处在新校区、铁道校区、湘雅校区新增人事证明自助打印机,可打印中英文收入证明、在职(站)证明、退休证明、职称证明、特聘证明等,实现教职工线下打印证明不跨校区。后勤强化24小时热线服务质量,受理师生的服务咨询、业务办理及投诉建议等,实现“一号对外、统一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计财处在新校区图书馆、毓秀楼、外语楼南楼设置报销投递机,每天收集报销单据,正常情况下可实现2-3个工作日完成单据报销,报销进度可在网上同步查看。师生还可以提前拨打投递机上的计财处服务电话,咨询清楚报销单据要求再进行报销,避免退单。同时,学校办公室还协调信网中心等部门,拓展网上办事大厅等线上平台的业务办理范围,增加网络平台功能,并在相关网站公布业务咨询电话,让师生少跑路。
提案编号 142023
案 名:关于建设虚拟实验室教育培训平台的建议
提案人:张 斗 (粉末冶金研究院)
附议人:徐国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 昆 (粉末冶金研究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推进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增强实验室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包括实验室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实验室管理的信息技术化。本次提案中涉及的虚拟实验室教育培训平台,集合了仪器设备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知识技能、本科实验教学、思政导学等内容,可分模块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搭载内容自主编辑模块,支持教师对设备操作、安全教育等教学内容的可持续更新,从而不断丰富平台功能与内容。
(二)主要建议
1.仪器设备操作规程通常以纸质化形式上墙或打印成册,内容枯燥不够具体化,培训学习需花费时间较多;
2.实验室安全技能学习局限于理论考试、集中演讲培训等模式,覆盖层面不全,学习不到位不深入,效果欠佳;
3.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典型实验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专业讲解指导;
4.学生在思政文化方面自主学习程度不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5.缺乏便捷、快速操作的创作工具,导致实验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尤其是VR/AR等仿真资源更新受限。
(三)主要理由
1.开发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模块。首先加强仪器设备信息及操作规范数据库建设。将每台设备的信息完善,操作规程可通过视频、动画、交互式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其次,基于数据库,利用AR技术进行关联呈现。线上,学生通过平台索引学习;线下,学生通过手机直接扫描设备触发数据库资源学习。
2.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技能模块。一是加强实验室信息云数据库的全校性统筹、管理;二是开发实验室安全技能仿真资源,填补当前理论考试和实践教学(演讲培训)场景中仿真教学的空白,通过平台开展“理-虚-实”一体化教学,采集、分析与呈现资源操作数据与痕迹,为评估实验室安全教育奠定大数据基础。
3.开发实验教学模块。针对典型实验如制备、加工等环节,通过web3D技术实现模拟化、可视化讲解,以及流程、数据、现象的同步呈现,有利于直观学习、重复性学习和可溯性学习,降低实验风险,提升实验效果。
4.开发思政导学模块。如学科史、杰出人物介绍、党的重要文件、重大突破等,不局限于VR/AR、交互式仿真等多种技术形式的呈现,并实现“思政教育”在专业实验室的处处学、时时学和人人学,最终通过平台统一展示、管理与应用,提高自主学习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开发资源自主编辑模块。研究“零起点”的web浏览器开发技术,无需编程,方便师生通过模板化操作,完成仪器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实验教学、思政导学等内容的更新与维护。
二、承办单位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信息与网络中心、本科生院
三、答复内容
1.为配合本科生院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信息与网络中心从2021年至今,为相关建设单位提供了30余个虚拟机,完成了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安全等相关检查与设置工作,保障了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稳定运行;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建有资产管理平台、安全环保教育平台、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等,拟建实验室安全环保远程监管与综合管理平台;学生工作部建有思政教育方面的信息平台。学院要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现有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条件及信息资源,建设或完善实验室管理及教育教学平台。
2.进一步提升实验课程的数字化与智慧化程度,尽早实现沉浸式实验操作与过程的数字化重现很有必要,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要“遵循能实不虚的原则”。开出纳入实验教学大纲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所需的条件,应纳入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由学院统一规划论证申报。
3.学院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建设,配足配齐实验室人员,并提升实验室人员的实验指导与实验课的完成质量。
提案编号 152023
案 名:关于取消二年级研究生评定一等学业奖学金学术论文要求的建议
提案人:宋 旼 (粉末冶金研究院)
附议人:刘 咏 (粉末冶金研究院) 陈志永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是用于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科研创新、积极进取,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目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置了一等、二等和三等学业奖学金,评定一等学业奖学金要求研究生创新成果必须达到《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施细则》中的基本要求,对于刚完成课程学习才进入科研阶段的二年级研究生,其中学术论文要求较高,造成能获评一等学业奖学金的二年级研究生人数较少,难以达到激励效果。
(二)主要建议
1.由学校下发一等学业奖学金指标,二级单位根据指标以及研究生成绩和创新成果综合计分由高至低进行评定。
2.二级单位制定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创新成果计分细则,按指标评定各年级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三)主要理由
研究生要潜心科研,积极创新,需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发挥其积极的激励作用,鼓励优秀研究生充分展现其能力及优势,认可研究生们各方面创新成果,而不以论文为主要评价依据。二级单位根据各学科专业特色,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制定评定细则,通过学业奖学金激励所有研究生积极投入到科研创新中来。
二、承办单位
研究生院
三、答复内容
(一)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经费来源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及学校自筹经费统筹设立。中央财政经费来源为:博士生:按全日制在校生的70%进行拨款,拨款标准为1万元/生.年;硕士生:按全日制在校生的40%进行拨款,拨款标准为0.8万元/生.年。按中央财政经费来源,只有70%左右的博士生可以享受1万元的学业奖学金,只有40%左右的硕士生可以享受0.8万元的学业奖学金。
学校为激励研究生创新的同时又保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同时自筹经费,统筹中央财政和自筹经费,将我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级及奖励标准设置如下(见附表一):从下表可以看出,一等是激励、二等是保障。博、硕士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的标准分别为1.8万元和1.2万元,获奖比例设置为30%,二等学业奖学金金额分别为1.3万元和0.8万元,获奖比例已到达60%,加上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一等学业奖学金未完成计划追加到二等奖学金计划中),一、二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已到达90%。每年学校统筹支出的学业奖学金金额已超过中央财政拨款。这样既激励了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得者,又保证了学术成果欠缺者60%-90%能获得二等学业奖学金。
(二)一等学业奖学金的激励作用逐步显现
附表二为2020年-2022年博、硕士二年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评定情况,虽然二年级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的获奖比例没有达到预设的30%,但是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逐年递增,一、二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已达到90%,说明我校学业奖学金奖励激励作用逐步凸显。
(三)一等学业奖学金学术成果和综合能力评定条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校设定的一等学业奖学金的创新成果要求不能取消,可以鼓励在读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来达到一等学业奖学金条件,二级培养单位可以自主设定二等学业奖学金的条件和要求。
当然,学科之间存在不平衡,理工科、医学、人文社科管理等专业存在差距,这样需要进一步科学合理制定一等学业奖学金学术成果和综合能力评定要求,以便更好地奖励研究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培养成为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国际竞争力,未来能引领科技创新、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领导者。
所以,根据目前情况,本提案所提的建议暂时无法采纳,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评价体系。
提案编号 16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优化横向科研经费绩效支出的建议
提案人:韦伟峰 (粉末冶金研究院)
附议人:李 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 咏 (粉末冶金研究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按照中大财字【2019】22号文《中南大学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横向科研经费的绩效支出限定为按照课题组的科研工作量和科研产出绩效核算的人力成本费用,仅可用于课题组人员费用支出。随着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日益增长,目前的绩效支出制度已造成了横向项目结转结余资金比重越来越大,且缺乏对存量资金的有效安排和规范管理,使得这部分闲置的存量资金无法发挥更大效益,不利于我校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建议
为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开展横向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科研人员主体地位,促进学校科研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采取一下举措:(1)进一步提升横向科研经费的绩效支出比例,简化绩效支出的审批流程;(2)拓宽横向科研绩效的支出范围,允许科研人员用于所有合理的科研活动费用支出;(3)进一步盘活横向结余经费,允许科研人员将结余经费出资进行成果转化,激励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
(三)主要理由
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前者为科技创新增力,后者为科研人员减负,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科研力量茁壮成长。为充分发挥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陕西省明确支持科研人员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以现金出资方式入股科技型企业,高校可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相应的审批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
二、承办单位
计划财务处、科学研究部
三、答复内容
根据 162023提案:计划财务处高度重视,协同科学研究部修订完善《中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赋予教职工更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为教职工开展科学研究、获得更多竞争性经费减负,同时改革了科研绩效提取比例,优化横向科研绩效的支出范围,引导教职工科研经费进入学校财务,保持科研经费持续增长。
拟修订的文件提高了横向科研经费入账的绩效提取比例:“横向文科类不超过40%,”(原文件为30%)。同时文件还增加了:“横向科研绩效可转横向科研发展基金报销科研活动直接支出。”进一步优化横向科研绩效的支出范围和赋予经费使用自主权。
2023年计划财务处已多次征求科学研究部、人事处、研究生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审计处、纪委检查处等部门和各二级学院意见,于5-6月开始修订,7月5日召开科研经费文件修改征求意见会,征求了36个二级学院代表的意见和建议。7月24日至8月1日分组对各二级学院进行现场调研和会议调研,听取收集意见。10月份再次对文件进行讨论,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反复多次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中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送审稿)》。
目前,该办法已经过多轮调研和修改完善,将结合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整体要求修订完善,2024年提请学校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
提案编号 172023
案 名:关于提升中南大学二附小教学质量的建议
提案人:彭 勇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附议人:陈维亚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赵炼恒 (土木工程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优质的子校配套,是当前高校引进和留住人才的强有力措施。提高子校教学质量对助力中南大学高质量建设“双一流”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老师们反映和代表调研,认为中南大学二附小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1.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事业编师资不足,现事业编专业教师仅27人,在校学生800余人,师生比1:31,低于国家标准。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中,编制27人,非编30人;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46人;教师队伍老龄化;以科技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板块和学校特色办学亮点,缺少事业编教师。
3.教师内生动力激发不足。在编教师总体规模偏小,缺少竞争活力;由于待遇和发展受限,非编教师积极性有待提高。
4.国际化办学水平不足。缺少外籍教师,不利于学生外语水平提高和国际化视野培养。
(二)主要建议
1.保障师生比,引入竞争机制,激活事业编教师队伍;改善非事业编教师待遇和发展,稳定军心。
2.提高引人学历门槛,配置科技学科专任教师。
3.加强教师队伍日常培训和校际交流,邀请名师名家开展短期教育项目,联合优势单位培育精品课程体系。
4.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保障合理需求,解决后顾之忧。
5.引入外教,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三)主要理由
1.根据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国家城市小学师生比标准1:19。依据二附小目前学生人数,教职工编制数应为45个。
2.优质子校是支撑中南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面实施,2022年国家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办好子校是国家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普教管理服务中心
三、答复内容
提案办理情况如下:
1.关于师资配备的问题: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城市小学每班配备教职工2.1-2.4,二附小需配备教职工38-44人;目前,二附小实有教职工57人,远高于教育部规定。
2.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学校成立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小组,启动了名师招聘计划和教师转聘、转编工作,打通了优秀教师从临聘、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事业编制的发展通道。
3.关于教师培训的问题:人事处拟从2024年开始在学校师资培训项目中单独设置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改水平。
提案编号 182023
案 名:关于加强铁道校区学生公共活动场域(馆)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宋晓东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附议人:杨 鹰 (土木工程学院) 乔世范 (土木工程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铁道校区共有学生上万名,但校区内开展学生活动的室内场域(馆)仅有铁道校区大礼堂、立业厅,其中大礼堂容纳人数近1000人,不适合举办中小型的学生活动;立业厅主要为就业指导中心管理使用,为铁道校区就业活动服务,安排较满。
校区的室外活动场所主要为靠近西大门的操场,但是在周末时,社会人员进入校园开展体育活动较多,影响校内师生使用。
(二)主要建议
希望加快铁道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并尽快投入使用。铁道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有包括学术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等场地,启动建设已超过2年,希望学生工作部(处)、铁道校区管委会可以共同加快其建设,尽快投入使用,以扩充铁道校区活动场地。
出台相关措施,在满足校内师生使用校内体育场所的基础上,有序向社会开放。希望保卫部(处)加强校外人员入校管理,体育教研部出台校内体育场所管理办法。
(三)主要理由
高校校园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希望可以在满足校内师生日常教学、学习生活的基础上,有序对外开放校内活动场所。如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校外人员入校需要进行申请审批。
二、承办单位
基建处、铁道校区管理委员会
三、答复内容
(一)关于铁道校区大学生科技文化中心建设:
目前,该中心空调已经安装到位;一楼报告厅,365张座位已经安装到位。一楼报告厅目前还不能开放使用,是因为还需要安装LED屏、音响、灯光等设施;二楼排练大厅还不能开放使用,是因为还缺少地板(或地胶垫)、镜子、把杆、音响、灯光、桌椅等设施。
(二)为促进上述设施到位,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向学校申请相关经费。今年5月上旬,铁道校区管委会再次在学校预算申报平台,申请大学生科技文化中心LED屏、灯光、音响等设施专项经费141万元。只要学校批准经费,我们就会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让大学生科技文化中心尽快投入使用。
(三)今年11月,大学生科技文化中心一楼多功能厅采购招标公告发布,预计12月21日上午进行开标,该中心的设备设施采购工作正稳步推进。
提案编号 19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集中举办退休教职工荣休仪式的建议
提案人:徐志胜 (土木工程学院)
附议人:钟春莲 (土木工程学院) 张 升 (土木工程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隆重的教职工荣休仪式充满荣誉仪式感和暖意融融的氛围,会让退休教职工深深感受到学校尊师重道的情怀和对退休教职工的尊重与关爱,建议在每年教师节期间集中举行教职工荣休仪式,授予包含工作年份的纪念奖牌与荣誉证书,对其为中南大学奉献青春表示感谢。
(二)主要建议
由校工会牵头,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和离退休工作处共同参与,组织每年教师节荣休仪式,为退休教师颁发包含工作年份的纪念奖牌与荣誉证书。
(三)主要理由
退休纪念牌,是退休人员此生最最珍贵的纪念品,珍藏余生。隆重的教职工荣休仪式充满荣誉仪式感和暖意融融的氛围,会让退休教职工深深感受到学校尊师重道的情怀和对退休教职工的尊重与关爱,故建议在每年教师节期间集中举行教职工荣休仪式,授予包含工作年份的纪念奖牌与荣誉证书,对其为中南大学奉献青春表示感谢。
二、承办单位
校工会、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三、答复内容
校工会高度重视《关于集中举办退休教职工荣休仪式的建议》这一提案,召开主席办公会、工会全委会专门讨论有关教职工荣休仪式事项,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所做主要工作包括:
1.由校工会牵头制定《中南大学教职工荣休仪式实施办法(试行)》文件,已于11月2日正式发文。文件明确学校每年举办1次全校性教职工荣休仪式,提倡并支持各二级工会组织各种形式的非全校性教职工荣休仪式。
2.经报请主要校领导同意,学校拟定于今年12月底举办首届中南大学教职工荣休仪式,目前由校工会牵头,正在有序推进荣休仪式的筹备工作。
提案编号 202023
案 名:关于推进各校区专家楼、房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建议
提案人:易 亮 (土木工程学院)
附议人:陈维亚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王卫东 (土木工程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以铁道校区为例,目前专家用房已有六套房间完成内外装修,但是服务、管理方案尚未落实,投入使用尚存困难。各学院聘请专家特别是长时限驻校工作的境外专家一般住校外高级酒店,上、下班出行不便,成本高。
(二)主要建议
采用服务、管理外包的方式由校外酒店企业或物业单位对校区专家楼、房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楼房使用效率,方便境外专家住宿,降低学院聘请外专住宿成本。
(三)主要理由
校内资源服务外包的方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提升单位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模式,在众多事业单位中取得了广泛地应用,不违反国家、政府部门相关规定,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承办单位
后勤保障部、人事处、房产管理处
三、答复内容
学院聘请外籍专家(教师),可参照邓迪国际学院申请外籍教师宿舍的做法,由学院与房产管理处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住房由学院统一进行装修,人员入住和退房由学院安排管理,住房管理费按学校现行标准由学院转账至计划财务处专用账户。
提案编号 212023
案 名:关于加强我校药学与生命科学大楼、护理与公卫大楼安全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胡德华 (生命科学学院)
附议人:刘 静 (生命科学学院) 龚 涛 (湘雅药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位于湘雅河西校区的中南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大楼、护理与公卫大楼作为国拨资金新建项目,是我校近年来体量最大的“一号项目”,也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四个学院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工作重地。
目前,生命科学学院和护理学院已搬迁入驻,据了解,6月份之前药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也会搬迁入驻新大楼。因为学科的性质,四栋大楼内存放各类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压设备等大型特种设备)、大量化学药品(包括但不限于剧毒药物、易燃易爆化学品)以及实验室废弃物等。
目前新大楼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新大楼未开启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地下车库未安装道闸、部分仪器设备房和实验室未安装锁具等;新楼邻近桐梓坡路车道及湘雅三医院地铁站,周边车流和人流量大,社会人员结构复杂,社会无关人员可随意进出,易造成校园安全隐患、车辆及行人出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二)主要建议
1.建议中南大学后勤保障部、保卫部等部门马上启用新大楼一层大厅门禁和监控系统,在地下车库安装道闸系统并安排安保人员值守,实施人员进出登记制度,限制无关人员通过一楼大厅或地下停车场进入新大楼。
2.建议中南大学相关部门尽快加装新大楼实验室、会议室、研讨室等房间的安全锁,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3.建议中南大学后勤保障部、保卫部等部门在新大楼六楼天台加装边侧护栏,加配新大楼安保人员队伍,适当增设校园安保岗亭,加强楼栋安全巡逻。
(三)主要理由
1.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已印发《中南大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度》等重要文件,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及校园安全工作实际要求,应长期坚持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故应切实保障湘雅河西校区新大楼的安全管理工作。
2.我校图书馆、学生公寓等已实施进出刷卡登记制度。中南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大楼、护理与公卫大楼目前一楼已安装刷卡进出门禁设备,只是目前仍未启用,地下停车场所有电梯入口处、未有门禁,应效仿图书馆增设门禁系统。
3.校园安全是校园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我校安保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高校安全管理职责,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建设和谐稳定校园。
二、承办单位
湘雅医学院、后勤保障部、保卫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三、答复内容
1.提案第一条基本合理,部分采纳。目前,医口相关二级学院已搬迁至新校区药学与生命科学、护理与公卫大楼,由于消防设施在各二级学院装修过程中部分烟感探头被拆除或损坏,导致消防系统与监控系统没有启用。10月31日上午,由湘雅医学院牵头,会同学校后勤保障部、保卫部、资产与实验管理处、基建处等职能部门与湘雅校区医口相关学院、提案人现场勘查并座谈,达成一致意见:①基建处尽快联系消防系统建设单位,协助查出烟感探头故障点,由拆除或损坏单位负责维修整改到位,要求年底前与监控系统一起移交后勤保障部物业部门进行管理。②各学院新大楼一层门禁,各单位可根据需求与基建处沟通后进行设置,尽快启用门禁系统。③基于地下车库道闸不能阻止无关人员进出负一楼停车场,建议暂不安装道闸,保卫部、后勤物业安保人员加强安全巡视,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2.提案第二条不合理,不采纳。根据公安机关、学校相关法律和规定,各学院对各自楼内实验室、会议室、研讨室内办公设备、仪器设备、化学药品以及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负有直接责任。
3.提案第三条基本合理,部分采纳。不采纳新大楼六楼天台加装边侧护栏,为保障校园安全,新大楼六楼进入天台大门由物业锁闭,物业要加强安全巡逻,确保校园安全。
提案编号 222023
案 名:关于开展中南大学校本部地下停车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唐礼忠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附议人:邹 滨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刘若华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最近几年特别近三年来,校区汽车流量急剧增加,加之学生广泛使用电动单车,致使校区停车面积和车位已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且问题正在进一步快速恶化。这造成了至少三个问题,首先,机动车辆无法驻停从而影响正常工作;其次,大量汽车直接驻停路边和占用人行通道造成了交通拥塞,潜在的交通事故及师生人身安全风险大大增加;第三,遍地的车辆影响了校园景观,恶化了校园环境。因此,现在已经到了学校必须面对和解决校本部的停车交通问题的时候了。
(二)主要建议
1.开展校本部地下停车交通系统规划,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总体和详细规划。
2.依据规划开展地下停车场的建筑结构与施工设计和相关交通设施设计。
3.建设工作本着积极推进,量力而行,着眼长远,逐步建设的原则,点线面逐步推进。
4.由学校主管部门成立或指定归口管理办公室,统一领导,组织开展工作。
(三)主要理由
1.城市地下交通已是世界人口众多密集的发达城市的常用做法。我国住建部曾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科技部曾设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国家重大专项研究以及我国已完成了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和相关研究,开发技术成熟,城市交通地下化已是共识,并得到了大规模开发建设。
2.按照校园环境与景观的一般认知,校本部地面建筑已经足够密集,绿化面积不能再被侵占而减少,现有地面建筑、绿地应总体保持不变,因此,必须开辟空间以容纳不断增长的机动车辆。
3.按照长沙市城市规划,岳麓山风景区建筑高度受限,校本部建筑不可能向高空扩展建高楼,而只能开发地下空间才能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建设地下停车交通系统正是校本部停车交通问题解决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可行之路。
二、承办单位
基建处、保卫部、后勤保障部
三、答复内容
1.基建处正在开展校园规划修编工作,形成了各校区空间布局规划初步成果,成果正提交学校审定。在初步成果经学校审定后,将依据各校区空间布局规划成果,会同保卫部、后保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研究各校区的交通规划,届时将充分考虑提案建议,合理规划地下停车交通系统;
2.正在开展交叉学科大楼的方案设计工作,已在交叉学科大楼规划两层的地下室用于停车,建成后将一定程度缓解校本部停车难的问题。
提案编号 232023
案 名:关于加强地、采、选、生等学科教学与实验重大仪器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周子龙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附议人:孙平贺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金胜明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学校地、采、选等学科在国内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科研与教学平台建设较中国矿业大学等相形见绌。学校去年年末的贷款储备项目建设中因各种原因没有对资安院、资生院、生科院的智慧实习实训平台进行建设,也暂停了地信院、资安院、资生院、生科院的科研实验平台建设项目。
由于教学基础设施与实验仪器设备质量与数量的不足,无法很好地满足“深地深海”等国家战略方向人才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距国家深地深海资源开发、智慧矿山、安全生产、人口健康和智慧教学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方向有较大差距,导致地、采、选、生等学科建设的推进与发展面临较大瓶颈。
(二)主要建议
建议学校在下阶段学科建设布局与规划中,协调计划财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等部门,通过其他方式支持因地信院、资安院、资生院、生科院的贷款储备项目暂停而导致的地、采、选、生等学科建设受阻的问题。经费主要用于以下2个方面:
1.支持资安院、资生院、生科院的智慧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增设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基础设施设备;
2.支持已经论证的地、采、选、生等学科建设中所必需重大实验仪器设备建设。
(三)主要理由
1.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众多相关政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而资安院、资生院、地信院、生科院的许多现有教学基础设施设备仍未革新,大部分传统的教学资源沿用至今,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学科建设的发展需求。
2.目前,围绕“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主题的前沿领域的是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而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与安全工程、生物科学专业现有的基础教学实践内容与科研实验体系仍未更新,尚未系统地面向深地深海的国家战略方向,另外深地、高寒、高温等极端环境灾源感知与控制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导致实验室建设面临瓶颈。由于教学与科研实验基础条件的缺乏,使得专业学生的科技素养和能力水平的提升十分受限。
二、承办单位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计划财务处
三、答复内容
地、采、选、生等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提案内容,经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计划财务处研究,形成以下意见:
鉴于贷款储备项目建设已经结束,相关学院所需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和重大仪器设备可以申报教育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中央专项资金,通过论证与申报程序后,资实处将重点支持推荐入库,计划财务处根据校级财力,项目的轻重缓急、成熟度,予以滚动安排。
建议项目论证要充分考虑实施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因条件缺乏导致设备的闲置、资产的浪费,提倡资源共享。
提案编号 242023
案 名:关于进一步改进地采选冶传统优势学科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建议
提案人:高志勇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附议人:冯德山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董陇军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研究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主要创新力量,中南大学矿业工程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学科、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据统计,2022年中南大学教师的人均硕士生/博士生指标为1.9个/1.3个,而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教师人均硕士生/博士生为1.2/1.1个。近些年来,中南大学地矿类专业毕业生去矿山一线就业的比例逐年走低,导致学校与矿山企业的合作与联系紧密度降低。中南大学地矿类传统学科研究生规模小、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紧密度降低,不利于一流学科建设。
(二)主要建议
针对目前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研究生规模小的现状,建议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及科研产出等作为研究生指标分配的主要因素,适当增加传统优势学科的研究生招生指标。针对学校与矿山企业合作与联系紧密度减低的现状,可考虑开放在职人员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扩大中南大学的校友圈,强化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牵头承办单位为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参与办理部门为中南大学科研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等。
(三)主要理由
中南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近年来稳中有升,但是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的招生指标原地踏步,因此建议给这些传统优势学科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同时考虑开放在职人员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二、承办单位
研究生院、科学研究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三、答复内容
学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按照《中南大学博士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试行)》(中大研字〔2018〕105号)、《中南大学硕士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试行)》(中大研字〔2018〕106号)文件执行。分配过程中已经考虑了对“双一流”学科的建设和理工优势学科的发展予以倾斜,其中已经包含了矿业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理工优势学科。
学校从2024年起开始扩大非全日制招生专业范围,矿业工程、冶金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纳入非全日制招生专业范畴,可以招收企业在职职工攻读研究生。
提案编号 252023
案 名:关于新校区羽毛球馆提质改造的建议
提案人:胡剑宏 (体育教研部)
附议人:史建权 (计算机学院) 胡琼莉 (体育教研部) 盛 羽 (计算机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羽毛球运动深受我校师生喜爱,来羽毛场馆打球的师生很多,场地预约一场难求。新校区羽毛球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训练、和师生锻炼需求,然而羽毛球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室内运动,对球馆背景、灯光、气流等有着专门的要求。目前,新校区羽毛球馆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背景墙是白色,而羽毛球也是白色,球打出去,看不大清(标准羽毛球馆都不是白色);二是羽毛球馆灯光非羽毛球专业用灯,太刺眼;三是羽毛球馆顶上两边是玻璃,自然光看不清球;四是空调通风口过低,气流紊乱影响羽毛球飞行方向,经常出现对方打的球怎么用力都不会出线;四是球馆没有接电的地方,没办法放置条码柜,师生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物品没地方存放,经常发生丢失现象。因此,师生意见比较大,部分老师宁愿花钱到外面球馆打球,对此,为更好地满足教学、训练以及师生打球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建议学校对新校区羽毛球馆进行提质改造。
(二)主要建议
1.背景墙体刷成中南蓝。标准羽毛球馆内墙体颜色需用跟羽毛球(白色)有明显色差的颜色,如蓝色、灰色、绿色等深色。
2.调节空调出风口高度。羽毛球馆空调出风口高度跟羽毛球高远球高度相当,开空调时气流紊乱影响球的飞行轨迹,建议出风口离地面8到10米。
3.灯光改成防眩灯,并安置于场地两边。灯光安置于场地正上方,直射影响视线,看不清球,应使用防眩灯并沿场地两边安置。
4.修建马道。羽毛球馆高度达12米,灯光损坏难以维修,修建马道便于工人检修,提高效率,目前已坏了20%的灯光,无法维修。
承办单位:基建处、后勤保障部、计划财务处
(三)主要理由
1.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让体育场馆更好地服务师生,解决师生困惑,使师生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国家新颁发的《体育法》及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都对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做了明确规定。
3.新校区体育馆的建造标准为乙级大型体育场馆,而现有条件无法满足乙级大型体育场馆中专业羽毛球赛事的要求:场地端线背景不得使用白色;场地上空灯光照度至少要达到1000勒克斯(LUX),并均匀分布;灯光不得直接置于比赛场地上方或后方,应沿场地两边安置;比赛区域四周不得有自然光;所有气流,如空调气流均应受到严格控制或予以排除。
二、承办单位
基建处、后勤保障部
三、答复内容
已完成。
在接到教代会提案意见后,基建处立即与提案人及单位充分沟通,听取意见,随即委托设计单位出具方案并委托施工单位。2023年7月21日,施工单位进场进行施工,于9月1日完工。完成施工内容如下:将羽毛球馆全部墙体颜色涂刷为中南蓝;加装空调出风口导流板;加装插座;通过搭设脚手架,更换已坏灯具等。
提案编号 262023
案 名:关于完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王 勇 (自动化学院)
附议人:王雅琳 (自动化学院) 阳春华 (自动化学院) 王一军 (自动化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2021年,自动化学院“关于成立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硕士点的建议”的提案,由研究生院负责办理,学校组织自动化学院及相关学院召开了研讨会,深入系统地分析了新增该学位点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增该学位点的论证报告和简况表等材料,并顺利完成了同行专家论证、校内公示及审批等流程。2022年,我校获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主要建议
1.尽快建立中南大学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管理机制、体制。
2.大力促进中南大学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引进与培养。
3.完善中南大学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通过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南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水平,促进中南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催生学科新增长点,更好地服务于中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三)主要理由
我校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现状:
7个学科10个学院3个附属医院共建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管理困难;
2023年牵头单位自动化院人工智能硕士生指标5人,博士生指标3人(全校也仅10人);
交叉学科师资队伍皆来源于各学科的骨干力量,同时面临自身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压力;
学校有关交叉学科建设的政策不是很明朗;
学校缺乏交叉学科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研究生指标分配政策不明确。
二、承办单位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事处
三、答复内容
按照学校提案工作委员会的要求,五届五次教代会提案《262023关于完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建议》由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牵头承办,人事处、研究生院负责协办。按照学校教代提案办理程序,我处高度重视,秉承着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采纳提案人意见,征集协办单位的相关意见,形成了提案回复意见。在办理的过程中主动与提案人通过面谈、电话、信息等方式进行沟通,形成了回复意见如下,详见《关于中南大学五届五次教代会第01112022号提案答复的函》(见附页)。下一步,我处将积极推动相关内容落实落地,力争取得实效。
关于中南大学五届五次教代会第262023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人事处、研究生院,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尽快建立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管理机制、体制
1. 学校已经制定《中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管理办法》(中大发字〔2022〕9 号),对管理架构、新兴交叉研究方向(团队)培育与管理、新兴交叉学科学位点建设与管理、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建设管理也按照此办法执行;
2. 学校高度重视交叉学科的建设,在充分调研学院学科,征求校学术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基础上,形成《中南大学学科发展战略行动方案》(中大发字〔2023〕2号),明确以“创新研究范式,领跑科技前沿”为核心,探索构建和完善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管理新机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形成“理工结合、工文渗透、医工融合”的交叉类学科生态布局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筑牢筑高“优势特色学科+ X”交叉类学科发展第一方阵,支持人工智能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
3. 按照《中南大学 2023 年一流学科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实施方案》,2023年学校对人工智能学科给予47万元学科建设专项经费支持,按照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力度。
二、关于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引进与培养
在学院申报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引进方面,学校将积极对接支持;
为推动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已制定《中南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双聘管理办法(试行)》并将于近期提请校务会审定,该办法的施行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问题。
三、关于完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1. 学校制定了《中南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实施方案(试行)》,逐步建立健全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博士研究生招生保障机制。每年安排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其中自动化学院安排3个博士计划,支持学院开展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
2. 研究生院已完成人工智能交叉学科2023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学位授予标准修(制)订工作,未来将依托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新能源与储能技术、轨道交通智能建设、量子医学等校内外新型交叉研究中心开放式培养交叉人才,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和学科交叉课程体系,推行跨学科选课制度,实现优质课程资源跨层次跨区域共享。
感谢您对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提案编号 272023
案 名:关于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建议
提案人:阳春华 (自动化学院)
附议人:王雅琳 (自动化学院) 蒋朝辉 (自动化学院) 王 勇 (自动化学院) 周 前 (自动化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是国际交流合作、承办高端学术会议的重要载体。经调研,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均建设有设施完善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每年承办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好评。
(二)主要建议
1.启动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用于承办国内外会议,接待来校交流、访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部分长期在校工作的外国专家。
2.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打造成集大型会议承办、对外学术交流、文化品鉴等功能于一体的学术交流平台。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作为拓展外事服务的窗口单位之一,对提升学校国际形象、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中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三)主要理由
1.我校获批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2个(全国高校排名第1),引智基地海外专家团队由国外院士、IEEE Fellow等国际知名学者组成,约200余人。教育部明确规定将海外专家来校工作时间,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我校每年承担大量外国专家接待任务。
2.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是吸引国外智力的重要途径,我校每年承办了大量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作为配套设施,是高校对外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二、承办单位
基建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三、答复内容
1.已经与教育部的相关部门核实,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无法通过教育部立项,故无法建设该项目。
2.已经与后勤和房产等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在其他楼栋的报告厅和会议室,以及新建的部分教学科研建筑中,结合考虑融入学术交流功能。
提案编号 282023
案 名:关于将信息与网络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划归计算机学院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王建新 (计算机学院)
附议人:陈志刚 (计算机学院) 赵 明 (计算机学院) 奎晓燕 (计算机学院) 盛 羽 (计算机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现为信息与网络中心管理的教学支撑单位,主要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支持工作以及高考网上评卷等公共性服务工作。该实验室目前主要分布在新校区综合实验楼403、404、414、415、418、419五个房间,使用面积共计1630.2平方米。实验室形态主要为计算机机房,设备以台式计算机为主,目前共有机位800个。该实验室目前有实验技术员6名,主要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维护和相关实验和公共服务支撑工作。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原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同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2014年,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划归信息与网络中心管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仍归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计算机学院)管理。两个原本紧密结合的单位划归两个部门管理后带来了一些实际具体问题,比如教学实验难以统筹安排,实验资源难以整合使用的。
(二)主要建议
建议将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划归计算机学院统一管理,具体包含:
1.将在新校区综合实验楼的场地划归计算机学院统一管理和使用;
2.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相关设备划拨至计算机学院领用和管理;
3.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相关人员及编制划归至计算机学院统一管理。
建议牵头承办单位和参与部门:人事处、信息与网络中心、房产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计算机学院。
该调整为校内调整,无需增加人员编制、场地、设备等。具备可行性。
(三)主要理由
将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划归计算机学院统一管理,可以为教学、公共服务、学科发展等提供更好的支撑服务,具体包括:
1.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验的统筹安排。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一直承担了几乎全校所有计算机基础教学公共课的教学工作。实验作为教学的辅助支撑手段,与教学密不可分。两个单位分别归为两个部分的管理增加了协调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如果将两个单位统一管理,可以在教学安排、实验内容、实验指导、教学改革等方面实现全面统筹,从而有效提高实验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2.实现设备更加充分的利用。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的机房在为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实验支持工作以及其他公共性服务工作外,尚未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提供相应的支撑。计算机学院仍为保障专业教学需要,建设了相应的机房,从而造成了存在一定的重复建设。特别是由于计算机学院机房机位数量有限,每年度大一新生C语言上机考试一直在教室由学生自带笔记本进行。如果将计算机基础实验划归计算机学院管理可以实现机房统一管理和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撑服务。
3.实现资源优化整合。计算机学院在近期实验室建设中,建设了相应的实验云资源,实现了服务器资源的弹性服务。将计算机学院云资源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台式机资源整合使用。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信息与网络中心、房产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三、答复内容
通过充分调研沟通和充分论证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从2014年划归信息与网络中心至今,其职能有了较大的调整和拓展,承担了更多的全校性教学工作及公共服务,不宜划归学院管理。针对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可通过优化管理、整合资源等方式来解决。具体如下:
1.关于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验的统筹安排
(1)加强机房建设,优化管理模式,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对机房的需求。鉴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不仅承担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还承担了全国的大型考试、期末机考、高考阅卷等相关学校公共职能,因此,应参照公共教室资源使用模式,信息与网络中心、本科生院、后勤保障部等共同联动,加强日常管理,做好教学服务。
(2)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开展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部分,根据本科生院要求排定课表,加强联动,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
2.关于实现设备更加充分的利用
(1)加强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间的充分协调沟通,在保障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及其他公共性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尽力保障相关专业教学需求。
(2)建立科学的预约机制。实施网上预约,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含计算机相关公共课程、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与考试)、实验室开放等。
3.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2021—2023年学校信息化建设重点围绕“五个一”工程,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系统进行盘点、整合、重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作为基础教学设施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在网络、云计算资源、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统筹协调使用,目前可保障相关单位专业课程实验的需求。
提案编号 292023
案 名:关于高家坪小区进水管外置的建议
提案人:陈志刚 (计算机学院)
附议人:史建权 (计算机学院) 王建新 (计算机学院) 盛 羽 (计算机学院) 周 前 (自动化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高家坪小区1999年交付使用,当时进水管是走室内,年久失修,现在已经陆陆续续穿孔漏水,造成楼上楼下甚至整栋楼住户遭殃。
建议:将每户的入水管统一移到户外,以避免这种问题再次发生。
(二)主要建议
改进措施:架设新的水管,把进水管移到室外沿墙进入每户,废弃老的进水管。这样,可以彻底解决漏水问题,即使某户漏水也不会影响整栋。
牵头承办单位和参与办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
可行性:工程量并不大也不算复杂,建议从高家坪15栋开始,因为15栋只有一个单元,易于实现。
(三)主要理由
1.将入水管移到户外可以更方便地维修和更换;
2.将入水管移到户外可以有效地预防水质污染,保证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3.将入水管移到户外不仅可以节约市内空间,还可以美化小区环境,提高小区的整体品质。
二、承办单位
后勤保障部、房产管理处
三、答复内容
学校积极争取政策支持,2023年对高家坪等老旧小区进行提质改造。学校已投入专项资金对高家坪等老旧小区进行水管改造。高家坪小区多个楼栋存在一户多表的问题,供水立管外置后需在房间内部和多个用水点连接,改造会破坏住户原有装修。如住户家里水管出现漏水问题,可拨打后勤服务热线88836000报修,学校及时做好维修工作。
提案编号 30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采购流程优化及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蒋朝辉 (自动化学院)
附议人:阳春华 (自动化学院) 周 前 (自动化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采购仪器设备、专用材料、办公用品等资产是教学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实力和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尽管已经进行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资产采购流程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采购流程长,审核环节较多。例如,采购总价10万元以上的一批专用材料/仪器设备,需经过竞价网竞价—合同签订—资产验收—建账建卡—财务报账五个大流程,每个大流程又包括负责人申报—学院审核—学院盖章和领导签字—学校职能部门审核—学校职能部门盖章签字等小流程,涉及大量的联络和跑腿,采购周期长,影响教学科研工作进展。
二是采购各环节信息孤立,无法互通,例如,资产验收目前尚无信息化系统,网上竞价、合同签订、建账建卡、财务报账等环节系统繁多,且相互独立,线上—线下流程交错运行,项目负责人往往需要重复填报采购信息,且依然需要大量的纸质材料和面对面审核环节,在采购量较大时面临着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时间成本。
以上师生意见比较大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科研人员的采购积极性和采购质量,阻碍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为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议学校对采购流程进行优化,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二)主要建议
1.适当简化采购流程。落实国家出台的系列科研“放管服”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采购自主权和财物支配权,灵活调整科研项目监督机制,简化建账建卡填报内容,减少强制审批环节,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自主决定采购方式和内容。精细划分需建账的仪器设备和需备案的专用材料,放宽对专用材料的采购政策。
2.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资产验收等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网上竞价、合同签订、资产验收、建账建卡、财务报账等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结互通,进一步推行跨流程的无纸化办公和线上审批,需要重复提供的材料进行互通共用,简化内容填报、审批签字和票据归集程序。
(三)主要理由
1.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研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科研人员明明白白完成程序申报,轻轻松松投入科研教学,清清爽爽实现创新创造,促进大学科研管理方式的优化、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的提高、科研创新活力的迸发。
2.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区频频“松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进行招投标程序,缩短采购周期”,旨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
3.目前,普遍存在采购周期较长、采购流程复杂、信息化建设不充分等问题,教学科研人员负担较重,采购积极性和采购质量受到影响,难以实现“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管理目标。
二、承办单位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计划财务处
三、答复内容
针对学校五届五次教代会302023号重点提案提出的主要建议,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讨、与提案人进行了沟通,就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并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了管理流程。与提案老师沟通后,提案老师说“看了附件中的方案,觉得挺好,能为老师们在设备购买和验收建账建卡方面减少50%以上的工作量”!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处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将“加强资产验收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减少老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时间成本”列入调研清单,共收集有效问卷55份,其中资产干事答卷19份,一线老师答卷36份,涵括3个机关部门和直附属单位、19个学院(中心);并通过网络调研比较分析了10所兄弟院校的设备管理模式。
通过现状分析和模式比较,我处研究制定了“仪器设备验收、建账一体化建设方案”,在已实现竞价采购与建账建卡、设备建账与财务报账的数据互联基础上,将验收、建账2个管理环节合二为一,研发构建在线验收建账一体化管理模块,真正实现仪器设备网上竞价采购、验收建账、财务报账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破解提案提出的“流程长、审核环节较多”、“各环节信息孤立,无法互通”的问题。
目前,我处已在学校“资产综合管理系统”中研发了“设备验收-建账”模块,现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于2024年1月上线试运行。该模块运行后,预计可产生以下效应:
1.大幅减少工作量:将现行验收、建账2个管理环节合二为一后,可减少设备信息重复填报等环节,预计可减少用户老师和资产干事近一半的工作量。
2.优化签章备案:(1)合同金额10-20万元的仪器设备验收、建账全部线上完成,并删减老师线下至我处签字审核并备案流程。(2)对验收报告进行梳理优化,只需对总的验收报告进行一次签字审核,其余材料作为附件,从而改变了以住多次签字审核的情况。
3.提升管理效能:可推动解决二级单位资产干事把工作重心放在设备建账审核,而对设备验收参与较少的问题,进一步发挥资产干事协调、指导一线老师熟悉设备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能。
提案编号 312023
案 名:关于重视研究生科研主力军地位的建议
提案人:马 健 (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所)
附议人:黄 河 (基础医学院) 陈 律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在我校科研工作中,研究生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他们是绝大部分科研论文的第一作者。但是他们面临诸多的困难,他们的主力军地位没有被重视。
1.他们的工作环境较差,许多研究生没有自己固定的实验场所、办公场所(如一张电脑桌)。
2.他们的生活环境较差,比如湘雅医学院老校区研究生宿舍多年来没有改善,宿舍内没有卫生间,整个老校区没有任何运动场所。
3.他们的工作条件较差,缺乏做实验的必要条件,比如实验动物场所极紧张,公用仪器平台使用较紧张且费用贵。
4.他们得不到科研职业技能训练,比如科研论文写作辅导、科研基金申报写作辅导、电脑软件设计/使用辅导、前沿技术辅导、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学术交流论坛、求职辅导等。
(二)主要建议
明确研究生作为科研主力军的地位,保障主力军的工作、生活条件。
1.保证每个研究生有固定的实验场所、办公场所(如一张电脑桌)。
2.逐步改善研究生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湘雅医学院老校区。
3.改善研究生们的实验条件,特别是公用平台,增加位置、降低费用。
4.改变我校研究生管理的思路,把研究生管理的重心转向“服务”,为研究生提供较全面的满足他们需求的科研职业技能训练。
(三)主要理由
在一场真正的战役中,我们知道要想尽千方百计去满足主力军的需求(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人员队伍)。谁都无法否认研究生是目前我校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但是研究生的科研条件确实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所得到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与主力军的地位不符合。希望研究生的科研和生活条件能逐步得到改善,这对于提升我校科研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二、承办单位
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
三、答复内容
在科研工作中,研究生是科研主力军,学校也高度重视研究生科研地位和条件。
1.在学校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中,将科研项目做为必要条件,以保障导师具有相关科研经费,可为研究生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开展学术科研工作。
2.为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优化研究生教育引导服务,每学期立项30余支研究生学术论坛、20余支研究生学术先锋沙龙,每学年暑期立项近30支社会实践队伍,并予以经费支持。这些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了宽范围、多领域的科研交流平台。
3.学校为全校研究生开设了论文写作必修课程;设立了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和校企联合创新项目,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申报书并开展研究;通过跨学院选修、自学、导师指导等方式增强软件使用能力;开设了学科前沿类课程,同时每年积极动员学院承办研究生创新论坛,如基础医学院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承办了癌变原理研究生创新论坛和癌变与侵袭原理研究生创新论坛,帮助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
4.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设立了“AI面试亭”、开设职业选择能力相关课程、开展职业测评为求职学生提供专业并且形式丰富的求职培训。
5.生活环境方面,中南大学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有“湘雅校区学生公寓”,学校将根据校园规划修编情况推进学生公寓建设。目前杏林小区学生公寓新建项目正在准备立项前期工作。
提案编号 322023
案 名: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吴晓英 (基础医学院)
附议人:李 涛 (湘雅护理学院) 刘谭明 (基础医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党的干部在整个党的事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我校的教学、育人及科研工作中,干部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伟大事业中,在教育和科技强国的战略中,尤其需要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充满蓬勃朝气的年轻干部攻坚克难、接力奋进。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及培养一支充满战斗力的年轻干部队伍关系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主要建议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延续党的事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干部队伍建设及培养、储备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干部,作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作为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作为顺应时代潮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从制度保障、政策激励、跟踪管理、择优任用等方面探索建立一套现任干部及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制度体系。
2.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管理及建设的措施。建议对现任干部根据业绩、管理能力及专长等定期安排其去不同的二级机构轮岗锻炼、交流,以激发活力、动力!建议适当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成员中的比例,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建议在新干部上岗前,提前一年利用业余时间,设置课程和相关实践,预先加强对新任干部、年轻干部政治理论、管理理论、法律法规、高教制度的培训等;建议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三)主要理由
进入新时代,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政治保证,培养忠诚敢于担当的高素质高校干部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客观需要,只有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才能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使广大干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
二、承办单位
组织部、人事处
三、答复内容
1.学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建设政治过硬、具备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领的干部队伍为关键,着力提升选人用人工作质量,为学校推进各项重大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2017年以来,学校党委先后研究制定干部工作制度20余项,内容涉及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全链条,形成了较完善的干部工作制度体系,并已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执行。
2.在2023年学校中层领导班子换届调整中,学校党委注重干部轮岗交流,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特点,加大机关部门(直附属单位)之间、二级学院之间、二级学院与机关部门(直附属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任职。对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超过两届或八年的中层领导干部,一般要进行组织调整,以此增强干部活力。同时,在集中换届调整过程中,学校党委注重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目前,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均配备了至少1名40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换届调整后,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平均年龄得到显著下降,让年轻干部用当其时。
提案编号 332023
案 名:关于提高学院在人才引进自主权方面的建议
提案人:殷 刚 (基础医学院)
附议人:李顺长 (基础医学院) 刘昭前 (湘雅药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医口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引进面临着诸多困难:
1.医学下属二级学科繁多,专业各具特点,差异化相对较大,而目前进人的量化计分方法非常不适合评价医口人才的真实业绩以及影响力。
2.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会优先选择到基础来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而基础医学院又承担着临床医学本科生70%的教学工作,该矛盾日益凸显。
3.学院作为用人主体,经过系室初筛,学院组织教授委员会面试等等环节,看中的候选人才上报人事处后存在50%以上的流失。
4.学缘结构以及第一学历的内部设限依然对引才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主要建议
1.聘用权与留用权分离,增加二级单位引进人才的聘用自主权,三年聘期到期时留人权由人事处拔高标准,并依据三年内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以及留用通过率对二级学院进行考核,优秀的继续拥有聘用自主权,末尾的收回聘用自主权
2.计分标准根据专业进一步细化
3.出台一定政策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到基础任教。
4.适当放宽人体解剖、寄生虫、组织胚胎等艰苦专业进人门槛
(三)主要理由
1.国内医科大学中只有四所高校是211,用第一学历设限将会把一批医学排名前列高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比如首都医科大、南京医科大、哈尔滨医科大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医科大,但他们不是985也不是211。
2.目前进人的量化计分方法非常不适合评价医口人才的真实业绩以及影响力,比如新英格兰、柳叶刀、以及这两个杂志的大子刊都不是NI指数期刊,目前其评分只按照一区7分计算,而3+3讲师的门槛分都要求18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
三、答复内容
1.当前学校正在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在教师选聘方面,拟将进一步增加二级单位引进人才的聘用自主权。如在选聘“3+3”岗位人选时,针对完全符合学校人才引进条件,学缘背景良好、地缘结构合理的,不再进行校外同行专家评价,可直接聘任。
2.为了保障学校“双一流”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巡视有关精神,学校一直努力提高师资队伍质量。针对提到的绩分不合理、引才难等问题,一是《部分学院学科新进教师选拔与聘用补充规定》(中大人字〔2019〕23号)中已对基础医学申请“3+3”岗位绩分调整为10分及以上,对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申请“3+3”岗位要求调整为发表专业领域SCI论文2篇以上,这些政策也是当前该学科专业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参考;二是对学术水平高,但第一学历、绩分等稍弱的仍有破格的绿色通道。
3.基础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已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渠道与关系、聘请了部分临床教师授课,学校也已制定了教学科研人员双聘办法,即将由学校进行审定。该办法通过后,也将助力学院与医院的交流合作。
提案编号 342023
案 名:关于提振湘雅精神、加强湘雅文化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王月红 (湘雅口腔医学院)
附议人:陈 旦 (基础医学院) 袁世平 (湘雅护理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湘雅医学院自建院以来,造就了汤飞凡、张孝骞、谢少文、李振翩等一批有影响的医学专家,形成了“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与湘雅文化,深受国人称赞,“湘雅人”有着极高的归属感、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中南大学合并后,医口各二级学院(医院)相对独立发展,特别是近年受新冠疫情等影响,湘雅文化建设难以系统、持续开展,这导致湘雅师生,特别是新职工、新学生对湘雅文化了解和认识不够,在工作、学习中体现出湘雅精神不足的状态,亟需通过加强湘雅文化建设来增强“湘雅人”的责任使命感、集体荣誉感与自豪感,使湘雅精神不断传承。
(二)主要建议
1.由湘雅医学院牵头,成立湘雅文化建设委员会,并由委员会负责统筹湘雅文化建设相关工作,定期举行有关提振湘雅精神的文化活动、创作相关作品,发现、挖掘、凝练、宣传、传承湘雅精神。
2.由湘雅医学院、医院管理处牵头,利用好湘雅医学院院史馆等现有资源,通过院史馆参观,湘雅文化讲座等,形成新职工、新学生湘雅文化教育机制;同时,可开设湘雅文化相关的选修课、制作相关慕课等,传承湘雅精神。
3.由湘雅医学院、医院管理处牵头,重点面向年轻教师、住院医师(含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每年评选一批践行湘雅精神,传承湘雅文化的优秀典型,设为校级获奖,形成示范效应。
4.由湘雅医学院、宣传部、基建处牵头,系统梳理湘雅新校区、湘雅老校区、各附属医院有关湘雅文化的人文景观,对现有景观积极维护,老旧景观及时修缮,并制定湘雅文化景观规划,积极推动人文景观建设,增强湘雅校园文化氛围。
(三)主要理由
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单位的灵魂,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是所有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一旦形成,便引导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使其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是百年湘雅的核心与灵魂,提振湘雅精神、加强湘雅文化建设有助于职工改善精神面貌、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强化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为湘雅系统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精神动力,从而不断增强湘雅“软实力”,提升凝聚力,用人文精神持续引领湘雅系统的高质量发展。
3.目前医学学科的新进职工大部分都来自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生源来源广泛,对湘雅精神、湘雅文化缺乏深刻理解,而湘雅院史馆等现有资源可进行充分利用。
4.年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巨大;住院医师是各附属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力量,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患者的重要窗口,在医患沟通交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年轻教师和住院医师处于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处于树立职业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情感、形成职业信仰的关键时期,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树立优秀典型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并将湘雅精神融入整个职业生涯,使医师不忘初心,传承湘雅文化。
5.湘雅医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但缺少对外展示的窗口,而建设具有湘雅特色的人文景观有助于展示湘雅历史与文化,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湘雅文化认同感。
二、承办单位
湘雅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基建处、后勤保障部
三、答复内容
第一条:基本合理。在中南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湘雅文化建设是湘雅医学院主要工作。学校赋予湘雅医学院“组织、统筹、管理、协调”职能,承担着湘雅文化建设委员会的职责。目前,湘雅文化建设与师生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近几年,湘雅医学院举办了系列提振湘雅精神的文化活动、创作一大批相关作品,对发现、挖掘、凝练、宣传、传承湘雅精神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二条:合理。湘雅医学院已成立了院史讲解团(老师讲解团、学生讲解团),每年接待了上千人次的参观。聘请过老专家为师生讲湘雅故事,举行一系列文化讲座。后续,建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把湘雅文化作为选修课。
第三条:合理。统筹附属医院,在住培学员入职培训及轮训实习中通过课程建设、雅医讲坛和党日活动对湘雅历史与精神传承进行学习。具体课程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践体现与意义;百年湘雅的红色印记与湘雅二医院的红色传承,厚德精医;止于至善——新湘雅人的传承、担当与奉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新时代的好住院医师等课程。
第四条:基本合理。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湘雅医学院的发展,先后投入资金进行湘雅老校区道路白变黑、口腔医学院和公卫楼外观提质、湘雅小礼堂维修等,今年,学校也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推进芙蓉实验室总部核心区提质改造。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善湘雅校区的总体环境,增强湘雅校区的硬实力。下一步,学校将结合提案意见,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对湘雅校区进行总体规划,改善破旧设施,优化校园整体环境,提高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提案编号 352023
案 名:关于引导和扶持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议
提案人:龚 涛 (湘雅药学院)
附议人:刘昭前 (湘雅药学院) 丁劲松 (湘雅药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1.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背景: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贯彻国家有关战略要求,自2020年开始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为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决定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坚持产业为要。依托优势学院专业,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增强人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突出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强化“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3)坚持产教融合。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功能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4)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双方或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区域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探索“校企联合”“校园联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3.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安排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拟在2025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300个左右现代产业学院。并将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列入了教育部高教司等的年度工作计划重点。
自2020年启动以来,国家已经进行了第一批立项(全国50个左右),我校轨道交通运输产业学院获得了批准。2023年正在进行第二批建设立项。因产业学院国家级立项必须在省级立项批准建设半年以上才能申报;而省级立项必须在校级立项批准半年以上才能申报。从第二批申报情况开看,我校无一个单位符合申报国家级立项的条件。
因此希望学校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加大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力争能创办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更好地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相关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二)主要建议
1.把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有关评估考核体系,以项目化等方式积极引导基础较好的学院学科建设一批国家、省、校级现代产业学院。
2.围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在校企合作课程开设、企业主体参与的兼职教师人员选聘、管理人员配备、企业研发平台引进、运转经费投入、招生(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工程博士招生)、现代产业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倾斜与扶持。
(三)主要理由
有关政策规定:教育部办公厅《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管理办法》(教高厅[2022]2号) 、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 )、教育部等五部委《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优化设置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 )
可行性:学校学科特色鲜明,产学研合作紧密,很多学科都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具有创建国家、省级产业学院的实力。
二、承办单位
科学研究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事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
三、答复内容
学校重视产教融合育人。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战略要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新需求,探索新时代高校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支撑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 号)和《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学校组织了申报,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专家进行专题研讨,一致认为现代产业学院旨在推进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我校培养定位存在差异,不宜过度扩大。
2023年7月学校印发《中南大学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充分应用行业背景优势和校内外优质资源,加大力度建设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布局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研究为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和学校社会深度合作的机制创新。学校将继续支持各学院紧密结合学校培养定位,加强现有专业内涵建设,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实化产学研协同育人。
提案编号 362023
案 名:关于建设高质量专职党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议
提案人:李 涛 (湘雅护理学院)
附议人:唐四元 (湘雅护理学院) 袁世平 (湘雅护理学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1.我校现有党务和行政干部队伍由学校党政机关和学院党务行政工作人员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在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工作的正式编制辅导员和四年制辅导员。这两个层面工作的干部队伍肩负着学校除教学、科研之外的党务和各种行政管理及服务工作,长期以来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贡献。
2.目前,从人员构成、专业素质、工作质量等方面看(辅导员队伍除外),学校机关层面干部队伍各方面情况相对来说优于学院层面。
3.新时代,高校要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在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加大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专职党务和行政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
(二)主要建议
1.由学校组织、人事部门研议,按综合办公室、组织、学工、宣传、教学、科研工作属性,适当增加科级岗位数,可以四个正科岗、两个副科岗。
2.由人事处部门,尝试开展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学院之间科级岗位干部的流动和交换。
3.对学院层面干部学校各对口部门除相关工作部署外,建议有计划地开展与部门业务相关的专属业务培训、研讨和交流。学校党校还可组织开展全校科级干部政治素养提升轮训。
4.学院一级党委书记和学生工作副书记,由组织部门研议,建议由具有丰富党务和学生工作经历经验的专职管理干部担任,以更好地保证党建和思政工作有效开展。
(三)主要理由
1.在现有干部队伍基础上,不增加人员编制数,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质量提升,有可行性。
2.针对各种岗位工作需求,开展专门业务工作培训和政治素质培训提升,可更加推进党务和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3.开展干部交流,有助于干部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能力提升和素质拓展。
二、承办单位
组织部、人事处
三、答复内容
1.学校中层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后,按照惯例,学校党委拟启动科级干部聘任工作,在工作方案中,拟对科级干部的轮岗交流提出有关要求。
2.按照本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已根据业务特点组织相关科级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以提升其履职能力。在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党委组织部、党校拟协同机关及直附属单位党委,进一步加强对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将其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工作交流,进一步提升科级干部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
3.在2023年学校中层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工作中,学校党委根据学院和干部特点,注重选优配强二级党组织书记和副书记,提拔使用的相关人选政治站位高,熟悉党务工作,较善于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在学院管理中能较好的发挥党委(党总支)领导作用。
提案编号 372023
案 名:关于给本校出版的期刊和编写的教材优先权的建议
提案人:吴 静 (湘雅医院)
附议人:王志明 (湘雅医院) 胡建中 (湘雅医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在临床医学领域,多年来主要是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故二级学院默认该出版社的教材为主干教材。但是目前我们学校很多老师主编了不同出版社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这些教材也是质量非常高的,但由于历年都是认可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故本校老师主编的其它出版社教材没有得到应用。
我院一直高度重视支持学术期刊的发展,多本期刊位于各主流数据库排名前列,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在学术圈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也为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在我校职称评定、科技成果认定的方面,我院期刊未得到合理的认可。
(二)主要建议
1.为进一步扩大湘雅教学在全国的影响力,支持我校自主编写教材使用,建议学校推广由本校老师主编的教材,无论是人卫版教材还是高教社版教材。
2.建议人事部门、科研部门、学科建设部门、期刊管理部门共同商议,本着促进学科和期刊融合发展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实际办刊情况,根据主流数据库的排名情况(统计源、知网、Pubmed等)综合,适当扩大期刊数量,制定更为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的期刊目录。
(三)主要理由
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教育界重要出版单位,是我校认可的高水平出版社之一,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医学本科生规划教材全国各高等院校均有使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中南大学主编的两本教材均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其影响力重大。
促进期刊发展,吸引学科优质稿件。进一步以期刊为平台,扩大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二、承办单位
湘雅医学院、人事处
三、答复内容
对于提案的主要建议:
湘雅医学院教材工作委员会和教材审核专家组部分采纳该意见,包括:
(1)目前我们学校很多老师主编了不同出版社教材,但质量层次不齐;
(2)多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在全国临床医学领域被广泛使用,质量广受认可,并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参考教材。且更换教材可能影响各个方面,如临床阶段课程更换教材可能涉及三个附属医院的老师分别需重新研讨教学方案、重新达到教学的同质化等。故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保留我校临床医学教材选用的系统性、延续性。但我校教师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国获奖教材,可在新一轮医学专业课教材选用工作中作为候选教材提交讨论、酌情选用。其他相关教材暂不纳入考量。
(3)近期的新一轮医学专业课教材选用工作将随2024年初的新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同期完成。
提案编号 382023
案 名:关于全面开放附属医院院管人员转校聘通道,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岳丽青 (湘雅医院)
附议人:王志明 (湘雅医院) 谭新发 (湘雅医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附属医院药、护、技系列有部分优秀人员由于不是校内编制根本无法参与中南大学高级职称晋升。这对于医院各学科发展、专科建设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其中护理学科人才建设断层现象逐渐体现。中南大学护理学多次在全国教学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学术影响力享誉全球。湘雅医院目前在岗护士2713名,其中校管437名,院管2276名,占全院护士总数的83.8%。目前护理副高职称69名,正高15名,高级职称占比仅为2.8%;高级职称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同级别高校附属医院。从年龄结构分析,护理高级职称年龄结构出现老龄化,平均年龄大于50岁,并且2008年及以后入职护士只有1名护士晋升为高级职称;年轻骨干院管护士无晋升通道无法获评高级职称及教师资格证,护理人才建设将会出现断层。因此护理学科对标中南大学的“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队伍”的目标也将受阻。
(二)主要建议
1.对于所有药、护、技岗位的院管人员,达到学校申报本专业领域副高级职称条件的院管人员,可申请转校聘;
2.以全日制本科身份来院的药护技岗位院管人员,来院后取得本专业领域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者,可申请转校聘;
3.如获得全国标志性荣誉,或获得省级人才项目,或参加政府组织的指令性援助并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可申请转校聘。
(三)主要理由
根据国卫医发(2020)11号文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第五条规定,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等有关规定,依法保障编制内外护士职称晋升。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医院管理处
三、答复内容
畅通附属医院院管卫生技术系列人员职称晋升通道,是推进附属医院院管人员转校聘工作的重要阶段性工作,将为接下来的转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人事处也将协同医院管理处、湘雅医学院等部门持续推进并优化该项工作。
提案编号 392023
案 名:关于出台院聘护理人员晋升副高级职称的建议
提案人:李亚敏 (湘雅二医院)
附议人:段绍斌 (湘雅二医院)
李 异 (湘雅二医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2007年及以后以本科学历入职的护理人员均为院聘,到2018年该类人员已经达到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年限要求。但是,根据中南大学和湘雅二医院相关文件精神,院聘护理人员并不在晋升之列,阻碍了该类人员的正常晋升。
目前,具备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的院聘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其中许多已是护士长。如仍没有相应晋升政策,该类人员职业发展受限,这将严重阻碍我院护理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建议
建议中南大学和湘雅二医院人事部门制定院聘护理人员工作满十年、具有硕士学历者转校聘的政策,参加现行政策下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三)主要理由
2007年始入职的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均属院聘,越来越多的院聘护理人员已经达到晋升副主任护师的条件,不乏获得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各级学会任职、担任护士长的优秀护士,且护理管理队伍中有将近一半是院聘人员。但是目前院聘护士尚没有晋升副高级职称的途径和政策,职业发展受到制约。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医院管理处
三、答复内容
医管处牵头、人事处、湘雅医学院参与已经制定学校附属医院院管卫生技术系列人员职称晋升方案,经校党委常委会审定后已经开始实施。
畅通附属医院院管卫生技术系列人员职称晋升通道,是推进附属医院院管人员转校聘工作的重要阶段性工作,将为接下来的转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人事处也将协同医院管理处、湘雅医学院等部门持续推进并优化该项工作。
提案编号 40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支持湘雅二医院申报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 的建议
提案人:周智广 (湘雅二医院)
附议人:黎志宏 (湘雅二医院) 柴湘平 (湘雅二医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学科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首批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仅两家)。学科声誉排名居全国第三 (其中科研标化值全国第二);学科先后四次牵头获得国家科技奖。
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设置数目为1-3个(未定),目前申报的有上海瑞金、北京协和和湘雅二院共三家。
医院已于2023年2月经省卫健委向国家卫健委递交了《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的申报材料。期盼得到学校大力支持。
(二)主要建议
期盼学校在下列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 牵头与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沟通,争取湖南省大力支持(2023年4月完成);
2. 配合湖南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积极与国家卫健委主要领导沟通(2023年5月完成);
3. 在研究生(含博士和硕士)招生指标上给予倾斜。
(三)主要理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把建设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提升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病的诊治防水平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我院完全满足《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的基本条件,如能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医院将整合中南大学、湖南和国内优势资源,并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医院协作,振兴湘雅品牌,造福全国广大患者群众,为我校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
二、承办单位
医院管理处、湘雅医学院、研究生院
三、答复内容
学校高度重视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工作,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成功获批创建,综合性国家医学中心已进入最后审批通道(全国仅8家),也正积极推动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的创建。
学校积极对接属地政府,协调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创建。2023年3月21日,李建成校长到湘雅二医院专题调研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建设情况,他表示要充分整合平台、学科、人才等资源,全力支持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创建;7月7日,沈晓明书记来湘雅二医院调研时,黎志宏副校长递交了《关于支持中南大学建设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的请示》;7月26日,为落实沈晓明书记指示精神,黎志宏副校长带领医院管理处陪同省卫健委祝益民主任去国家卫健委汇报。
接下来,学校将统筹指导湘雅二医院创建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继续与属地政府协调沟通,争取大力支持,同时配合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积极与国家卫健委沟通。
提案编号 41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中南大学湘雅学生宿舍提质扩容的建议
提案人:黎志宏 (湘雅二医院) 欧阳文 (湘雅三医院)
附议人:柴湘平 (湘雅二医院) 袁运长 (湘雅二医院) 黄飞舟 (湘雅三医院) 严 谨 (湘雅三医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湘雅医学院和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的研究生住宿均由各院管理,住宿条件不尽相同,特别是湘雅二医院和湘雅三医院,在读研究生数量很多,但提供的宿舍有限,成为了二家医院研究生办学的一个短板。
以湘雅二医院为例,湘雅二医院目前有3009名在籍医学生和909名规培/进修医生在院学习培训,目前医院仅自有复兴街学生宿舍853张床位、租赁的有色院宿舍1169张床位可供医学生使用,仍存在着2212张床位缺口。多数宿舍面积达不到国家均生建筑标准且多数无独立卫浴(相关数据和宿舍环境图片详见附件),医院亟需增加学生住宿用房,改善学生住宿条件。
(二)主要建议
历任校领导及各级职能部门都非常关心医学生在湘雅二医院的生活问题,医院也一直在积极响应校领导指示,多方走访洽谈,租赁院外宿舍来缓解学生住宿困难问题,但仍无法妥善解决。现恳请学校统筹、重视此情况,想办法保障和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建议人:黎志宏、柴湘平、袁运长)
为规范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生活管理,改善研究生的住宿条件,拟规划在杏林小区内新建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宿舍楼一栋,改善办学条件,解决研究生宿舍不足问题。本项目规划建筑面积43353.5㎡,拟投资2.41亿元预计。由学校基建处承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协办,从征地,规划完成到设计施工,竣工交付约需要36个月。此处地块无需拆迁,分属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西湖街道办事处,产权明晰无纠纷,周边均为中南大学住宅区,环境优雅安静,是不可多得的学生宿舍用地。和已经建成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科教楼一起,形成学生宿舍片区,更高效综合利用资源。(建议人:欧阳文、黄飞舟、严谨)
(三)主要理由
湘雅二医院学生宿舍床位缺口不断扩大。目前医院学生区宿舍所有床位均已住满,仍存在着2212张床位缺口,根据今年医学生的扩招计划,这个缺口数字还将不断扩大。医院位于中心城区,周边暂无新建设用地作学生宿舍使用。目前租赁的有色院研究生宿舍即将于2024年6月到期,是否能续租尚不明确,必须提前规划。原拟租赁的金辉大酒店已通知终止协议。
在杏林小区内新建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宿舍楼一栋,新的大楼拟设置学生食堂、生活服务部等配套设施,硕士研究生宿舍882间,博士研究生宿舍560间,加上与之毗邻且已建成的湘雅三医院科教楼宿舍135间,可满足约2780名研究生入住,同时提供停车位180个。此处交通便利,有多路公交直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更有地铁6号线从湘雅三医院站出发,3站6分钟可达湘雅医院,6站15分钟可达湘雅二医院,项目完成后能基本满足附二、附三研究生住宿需求,也便于学生对操场、图书馆等设施使用。
二、承办单位
基建处、湘雅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后勤保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三、答复内容
针对提案涉及问题,拟规划杏林小区学生公寓项目。目前,规划调整工作进展如下:
1.2015年,湘雅三医院将此地块性质调整为“医疗用地”,须将用地性质变更为“教学科研用地”,此变更须得到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同意。已于2023年9月28日致函,10月17日回复为“湘江新区在区内实现医疗用地平衡后依程序调整”,而湘江新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回复,暂无可用于平衡土地。
2.此地块西南角有约5.8亩零星土地,长沙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要求规划调整需统筹考虑,提高零星地块使用率。12月1日,学校根据以上意见,已致函湘江新区管委会,提请将此地块无偿划拨给学校。
412023提案附件材料:
湘雅二医院作为中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目前共承担3009名医学生(本科生940名、硕士研究生1197名、博士研究生892名)的教学培养工作。
除此之外,我院同时还承担着522名规培医师、387名进修医师的学员培训工作,医院有条件需为其提供便利的住宿条件。
根据2018年9月1日施行的《普通高效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号)文件规定:“学生宿舍(公寓)按现行行业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进行设计。本科生宜为4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10㎡;硕士生宜为2人~3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15㎡;博士生宜为2人1间,生均建筑面积20㎡。各地根据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但本科生生均建筑面积不应低于8㎡,硕士生生均建筑面积不应低于12㎡。”我院目前学生宿舍仍存在如下床位缺口:
提案编号 422023
案 名:关于给予附属医院院聘人员开放高级职称晋升通道的建议
提案人:杨飞龙 (湘雅三医院)
附议人:张劲强 (湘雅三医院) 严 谨 (湘雅三医院)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1.学校政策:
(1)根据中南大学附属医院人员招聘要求,符合中南大学进人要求的人员通过学校校编遴选才能认定为校聘,院聘人员达到学校文件规定的申报条件方可转为校聘。
(2)附属医院职称晋升须遵照中南大学政策执行,学校高级职称晋升仅对校编人员开放。
2.医院现状及问题:
为满足临床医疗服务工作的需求,医院招录了部分未达到学校招聘要求的人员来院工作,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同样存在此类情况。目前医院正式职工2976人,院聘职工1453人(占全院职工48.8%)。院聘职工中94%为临床一线人员,有一批年资较高的医院临床业务骨干,里面不乏外院想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维持医院运营和人才队伍稳定,医院需要留住这部分人员,他们也是援非、援鄂、抗击新冠疫情、医疗扶贫等工作的生力军,为医院、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学校高级职称晋升仅对校聘人员开放,导致院聘人员没有高级职称晋升通道和个人发展空间。医疗服务工作的内容与职称相关,虽然这批人员的业务能力达到高级职称水平,因他们无高级职称资质,不允许开展高级别手术和专家门诊,无法为病人提供更优质和高级别的医疗服务,同时也造成了医疗服务资源的浪费和影响人员稳定。
(二)主要建议
1.建议学校制定政策,开通附属医院院聘人员高级职称晋升通道;
2.对于达到学校高级职称晋升条件并通过评审的院聘人员转为校聘。
(三)主要理由
作为学校附属医院正式职工,应给予院聘人员高级职称晋升通道,有利于更好的服务病人,稳定队伍,激发活力。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医院管理处
三、答复内容
医管处牵头、人事处、湘雅医学院参与已经制定学校附属医院院管卫生技术系列人员职称晋升方案,经校党委常委会审定后已经开始实施。人事处也将协同医院管理处、湘雅医学院等部门持续推进并优化该项工作。
提案编号 432023
案 名:关于尽快修订《中南大学二级单位创收分配暂行管理办法》 的建议
提案人:高 凯 (图书馆)
附议人:石共文 (继续教育学院)
张朝晖 (档案馆)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现行《中南大学二级单位创收分配暂行管理办法》发布于2017年,文件中有的内容已过时,需要及时修订。如:网络教育学院已与原继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继续教育学院,其创收分配政策2019年后也一直未按原有规定执行。
另外,文件中直附属单位创收的人员经费提成比例偏低,无法满足用创收提成来聘请非事业编人员、以改善直附属单位人员队伍老化、短缺等的迫切需要。
(二)主要建议
1. 建议人事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充分调研直附属单位的急切需求,提高创收部分的人员经费提成比例,以满足直附属单位聘请非事业编人员来保障相关工作正常、高效开展的需求。
2. 建议对《中南大学二级单位创收分配暂行管理办法》[2017]34号文件中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内容尽快进行修订。
(三)主要理由
人员队伍结构老化、断层、短缺等是直附属单位突出的共性问题,学校五届历次双代会讨论环节中,直附属单位的代表们都有提及,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直附属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直附属单位创收的人员经费提成比例用以聘请非事业编人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直附属单位的人员队伍问题。
二、承办单位
计划财务处、人事处
三、答复内容
修订《中南大学二级单位创收分配暂行管理办法》是计划财务处配合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该文件也是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之一。今年以来,计划财务处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框架下,积极商人事部门推进该办法的修订。
今年上半年,计划财务处通过现场调研、会议调研、电话调研、问卷调查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充分了解兄弟高校经验做法、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意见建议,初步完成《中南大学二级单位创收分配管理办法》《创收收入提成比例表》的修订。利用暑假期间开展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调研,再次听取和征求二级学院建议。9月以来,结合二级学院意见建议以及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有关指导意见,计划财务处重点与深圳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测试中心、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等单位进行逐一沟通会谈,再次修订完善相关条款。
计划财务处将持续收集各单位意见建议, 2024年上半年拟再次调研部分高校和校内部分重点单位,并结合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改革文件要求修订完善,提请学校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
提案编号 442023
案 名:关于扩大校本部中小学教学用地的建议
提案人:汪瑞芳 (普教管理服务中心)
附议人:刘文胜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孙建明 (第一附属小学)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校本部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均为中南矿冶学院时期所建,当时学校的教职工总人数只有3000多人,中小学校舍是根据当时的教职工子弟人数设计的。附属中小学同时承担了小区配套设施和子弟学校的双重功能。
自2021年开始,随着二胎孩子进入学龄阶段,第一附小因学生人数爆涨而不得不将各种功能教室如绘画教室、科技创新教室等拆除改建成教室。
第一附属中学综合楼于2016年拆除以后,一直未能重建。导致近五年来雨雪天气学生无法上体育课,无法进行体育运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主要建议
方案一:就近在校本部院内扩展办学用地:将第一附属中小学附近楼栋修缮、改建,用作教室。
方案二:中南大学与岳麓区政府协商,以校地共建模式,在校本部周边新建附属中小学。
(三)主要理由
为了控制入学人数,大学在前几年出台了各种规定,比如按照“二代子弟→三代子弟→10年以上临聘人员子弟”的优先顺序,严格执行“8月31日之前出生入学”等等。根据近五年招生情况,即使严格执行上述规定,许多第三代子弟、非事业编人员子女仍然无法入学。对于为中南大学辛苦工作一辈子的老教师,他们的孙子连入读中南大学子弟学校的资格都没有,极大地伤害了这部分教职工的感情。在校本部及南校区,这部分教职工的住户数在3000户左右。而按照国家政策《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幼儿园属于小区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
子弟入托入学被拒,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退休教师,身为“双一流”大学的教职工,我们的后代入学还要到周边的学校,心里感觉不是幸福指数下降,而是寒心。
二、承办单位
基建处、学校办公室、普教管理服务中心、后勤保障部、房产管理处
三、答复内容
1.已经仔细核对第一附属中小学周边用地情况,确认无新的用地,附近楼栋均由学校相关部门使用,暂无法就近在校本部院内扩展办学用地。
2.已经积极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反映和协调用地紧张问题,如若周边的相关部门搬迁,将根据学校相关规划来新增教学用地。
3.已经与相关部门商讨校地共建模式的可行性,目前考虑到涉及学校资金投入及土地产权相关问题,需学校和政府进行高位协调,方可启动相关论证工作。
442023提案附件材料:
关于扩建校本部中小学和幼儿园办学用房的提案
校本部第一附属中学、第一附属小学均为1960年代初中南矿冶学院时期所建,当时学校的教职工总人数只有3000多人,办学规模是根据当时的教职工子弟人数设计的,那时候所有的教职工子弟均在校园内部居住。因此,附属中小学兼具承担了小区配套设施和子弟学校的双重功能。中学和小学校园占地面积分别为15984平米和15527平米,共计31511平米(47亩)。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因优质的教学质量被广大家长青睐,住在校本部以外的大量教职工将子女送到校本部上学,特别自2017年自2020年后,随着二胎子弟入学人数猛增,第一附小因学生人数爆涨而不得不将各种功能教室,如绘画教室、科技创新教室等拆除改建成教室。第一附属中学综合楼于2016年拆除以后,一直未能重建。导致近五年来雨雪天气学生无法上体育课,无法进行体育运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主要意见
为了控制入学人数,大学出台了各种规定和限制,比如按照“二代子弟——第三代子弟——10年以上临聘人员子弟”的优先顺序入学,严格执行“8月31日出生之前入学”等等。到了2020年,即使严格执行上述规定,许多9月份出生的二代子弟都不能入学了,第三代子弟求学无门。于是,居住在中南大学校本部及南校区的居民子弟,不得不到周边地区找学位。
在今年教代会校长报告征求意见期间,还有部分年轻教师反映,因第一附小无法提供中餐和午休服务,他们不得不花高价将孩子送到附近的阳光100某小学就读。他们强烈要求第一附小能够改善服务水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部分9、10月出生的子弟因教室不够被拒延迟入学,为了解决午休午餐问题舍近求远将孩子送到校外,严重影响年轻教师安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老年教职工为学校服务一辈子,不能享受“双一流”带来的红利,后代入学还要到周边找学校,大家的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三、提案建议
为了满足教职工子弟入学人数不断增加的需要,建议扩建第一附属中小学校舍。
(一)扩建理由:
1.方便全校75%左右的教职工接送子弟上下学。据统计,校本部、新校区和南校区的机关部处、学院等二级单位占全校机构总数的75%,由此推算相应部门的教职工人数至少占到全校教职工的75%。
中南大学合并组建以后,由于湘雅子校拆除,在校本部、新校区和南校区上班的很多原湘雅教职工,把子弟送到校本部幼儿园、第一附中、第一附小上学。从生源居住地所属小区来看,校本部院内有高家坪、建设新村、静宜园、阳光100、科教新村、园丁新村、洋湖湿地片区和翰林苑的年轻教职工基本上都想把小孩送到校本部上学。因此,第一附属中学、第一附属小学人数比中南矿学院时期已经增加一倍多。
2.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长久放开,中小幼子弟人数将成倍增长。现有办学场地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扩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目前,为了应对爆满的生源,第一附属小学不得不将各种功能用房如美术室、红领巾活动室、科技创新室等改建为教学教室,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第一附属中学用地更为紧张。2016年,原有的多功能楼因年久陈旧被鉴定为危房而拆除,六年多来未能重新建设,导致第一附属中学没有室内运动场和体育馆(室),遇到雨雪天气,学生无法上体育课,无处进行室外锻炼。室外运动场也因校园用地不足而未能建设标准运动场。其他各种功能用房如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也随着多功能楼的拆除而消失,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预计五至十年后,中南大学职工子弟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将会增长到现在的2-3倍。
根据2019年末统计,中南大学45岁以下育龄女教职工(即中小幼儿学生家长)共计3630人,其中事业编2325人,非事业编1278人,按每个育龄妇女生育2孩计算,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子弟将会超过7200人,这个数据还没有计算配偶在外单位的男性教职工和第三代子弟。按照小学班额45人、初中班额50人(长沙市教育局文件规定)的规定计算,中小学班级总数将会达到130-160个。即在现有附属中小学的规模上增加2-3倍。如果再把高中生计算进来,学生班数将达到180个左右。由于铁道校区中小学校园无法扩建,因此,校本部子弟学校校区面积至少要扩大一至二倍。
3.根据长沙市规划局2013年修订的《2003-2020年长沙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我校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规划达到25997平米(39亩)。而目前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高中加在一起占地面积只有15984平米(24亩),比规划少中的初中部都少15亩。如果将小学、初中和高中一并考虑,校园面积缺口至少在45亩以上,即现在校园面积只能满足一半规模的需求。
4.按长沙市教育局文件《长沙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长教发[2016]8号)规定,附属中小学现有校园面积未能达到标准化学校相关指标,从而导致附属中小学在省示范性学校督导评估、特色学校评估等工作中,基本资格和条件都达不到,从而影响市教育局中考直升生、指标生名额分配以及教师各类人才选拨、评优名额分配。
该文件同时强调,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按照“谁举办、谁建设”“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建设责任主体。
5.与兄弟院校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子弟学校相比,我们的子弟学校在校园建设方面已经落后。
与省内几所著名高校相比,我们的子弟学校在校舍建设方面是最差的一家,国防科大、湖南师大早在八年以前就投资兴建了子弟学校新校区,湖南大学在2018年也与岳麓区政府签署了校地合作办学协议,在洋湖垸获得78亩教学用地兴建附属中小学,学校建设规模为60个班。目前项目已经办理好各类基建手续,正在进行校园规划和设计,新校长人选已经通过全国招聘进校。计划2022年开始招生。
湖南大学计划附属中学新校区建设竣工以后,中学全部迁往新校区,小学全部留在老校区。这样布局以后,无论小学还是中学,该校都比我们的附属学校规模大,条件好,校舍外观都比我们的中小学气派。他们的幼儿园是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小学为双语实验学校,中学为完全中学,对年轻教师和引进人才而言,这将具有巨大吸引力。
6.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修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第五部分《配套设施》规定,城市居住配套设施“应遵循配套建设、方便使用,统筹开放、兼顾发展的原则进行配置...... 旧区改建项目应根据所在居住区各级配套设施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居住人口规模与住宅建筑容量;当不匹配时,应增补相应的配套设施......,该标准在附录B中规定幼儿园为5分钟生活圈,小学为10分钟生活圈,初中学校为15分钟生活圈。
综上所述,校本部附属幼儿园、附属中小学校园扩建迫在眉睫。
(二)扩建校园所需土地或校舍建议
校本部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舍扩建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在现在校舍周边寻找合适的房屋进行改建,这种办法的好处是见效快,能解燃眉之急;缺点是扩建规模有限,从长远看仍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且不利于建设标准化学校,使我们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始终落后于兄弟院校。
第二种方案:寻找新的办学场所,扩建新校舍。本提案建议采用第二方案。工作方案如下:
1.向岳麓区政府申请,将以西二环辅道、矿冶研究院西南围墙和第一附属中学东墙组成的三角地带划拨给中南大学,用于扩建校本部幼儿园、中小学。
目前,该地块已经完成拆迁工作,占地面积168亩,岳麓区政府正在等待招商引资。
根据2013年修订的《长沙市土地规划》,该地属于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规划用地。因此,中南大学完全有可能把这块地争取回来。如果不能争取到全部土地,我们争取一部分也可以。至少应该争取运动场和体育馆所需土地,把第一附属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学校。
2.新建校舍资金来源及学校管理模式
近年来,影响中南大学扩建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两大关键因素是建设资金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问题。下面根据普教中心对兄弟院校调研得到的经验,提供参考意见:
新校区采取“校地共建”模式,学校与岳麓区或长沙市政府就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协商:
1.土地实行无偿划拨。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7〕6号)及《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湘教通〔2018〕200号),以及长沙市教育局督导委员会《长沙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等各级文件精神,中南大学有理由向当地政府争取在中南大学校本部周边地区扩建附属中小幼校舍。
2.建设经费:学校出资三分之一,岳麓区或长沙政府出资三分之二。
3.学校日常运转费由岳麓区划拨。
4.编制内员工工资由中南大学支付,编制外职工工资由岳麓区或长沙市支付。
5.附属学校管理权限在中南大学。
6.学校建成后,三分之一学位给中南大学,三分之二学位给岳麓区或长沙市。
7.中南大学按照2014年11月4日校长办公会决议,保持附属中小学154个事业编制,用于招聘优秀教师和高端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第一,对国家如此,对家庭亦如此。附属中小学建设是一项长期投资,短期内我们只能看到投入和付出,看不到经济效益,但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中南大学的孩子是中南大学的未来,“双一流”大学需要一流人才,年轻教师的拼搏和接力,决定着中南大学未来的前途,只有为他们解决好子女教育问题,他们才能安心工作,才能奋力拼搏。因此,办好附属中小学,实际上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辅助工程。(普教管理服务中心 汪瑞芳2023年4月12日)
提案编号 452023 重点提案
案 名:关于落实提高职工医院医疗服务保障水平的建议
提案人:陈富周 (职工医院)
附议人:钟狂飚 (职工医院) 胡壮志 (后勤保障部)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职工医院现为一级甲等医院,在编54人,校本部33人,铁道校区14人,湘雅7人。临聘返聘33人(医院负担)。近2-3年还有约20人退休。学校编制90人,现缺编36人。现缺放射科、口腔科、传染病防控、护理、医保(约5万学生医保)等科室医护人员。
“双一流”高校多数校医院运行体制、机制与我校类似,湖南大学85个编制,缺的编学校补齐人员经费,可自行聘用;湖南师范大学的做法是根据医护人员退休情况,每年适当补充。
(二)主要建议
职工医院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已通过。落实该规划才能保证学校医院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目前制约职工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人员、经费不足;二是内在管理、激励机制不充分。
建议:
1.适当补充医护人员,特别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现在还急缺的科室医生(如放射、传染病防控、五官、学生医保、口腔等科室医生)。
2.学校支持一些运转经费。
(三)主要理由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刚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以“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为统领,全面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
湖南大学方案:按人员编制补充经费,可自主招聘,招聘人员不占学校编制。
湖南师范大学方案:在编制范围内,根据退休情况适当补充。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计划财务处
三、答复内容
1.针对职工医院人员不足的情况,回复如下:
(1)在学校审定的指标内,职工医院可通过公开招聘、校内异动等方式补充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2)根据工作需要,职工医院可通过招聘非事业编制人员,作为补充力量,提供医疗服务;
(3)职工医院应优化内部管理、激励机制,调动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针对经费支持的建议,回复如下:
(1)按照学校审定的职工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校级财力统筹考虑;
(2)积极开源节流,多渠道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在提升医疗收入方面下工夫,进一步优化学校职工医院收费及分配政策;
(3)从2019年开始,学校陆续投入1053.5万元用于购置医疗设备,但部分设备引进后因缺乏专业操作人员,设备无法得到正常运转造成闲置,建议后续设备购置结合职工医院发展规划按程序办理,同步要加强项目可行性论证。
提案编号 462023
案 名:关于加强大学生医保管理服务工作的建议
提案人:陈富周 (职工医院)
附议人:钟狂飚 (职工医院) 曾定帮 (后勤保障部) 李正荣 (资产经营公司)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2023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22〕67号)规定:
第九条 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在学校所在地整体参保,由学校代收代缴居民医保费,统一办理参保登记手续。新入学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统一在学校所在地参保,不得在原户籍地重复参保。
第十三条 落实困难人员参保资助政策
按照湖南省的相关政策,我校应有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大学生医保参保和报销工作。我校大学生医保管理工作原由学生工作部负责,后交由职工医院医保科代管,编制3人,经费每年3万元。现存在以下问题:
1.我校5万余学生参保,各种手续和学生信息收集困难,医保工作量巨大。但由于人员缺编、工作经费长期未下拨导致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大学生医保参保报盘工作要入学6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学生半年内没有享受到医保待遇,补报医保工作繁杂、多次报销占用学生时间和精力导致多起学生投诉。困难学生有的待遇得不到落实。
2.职工医院为医疗机构,医保管理职能衔接上存在短板。医保政策变化,医保系统没有正式文件通知到医院,导致学生利益受损。比如学生意外伤害门诊报销事实上已经取消,但并无正式文件通知。
3.由于省市医保系统和税务系统复杂及衔接经常出问题,以医疗机构医保科与省市医保局、税务局对接存在困难,学生很多参保、报销的现实问题多次反映,无法解决。港澳台学生因身份证问题无法参保,有的学生至毕业也未享受过医保待遇,要求医保局税务局退还医保费。
(二)主要建议
1.成立“中南大学大学生医疗保障管理办公室”,明确职能定位,建议由学工部日常管理,对接学生诉求、做好服务工作。
2.明确工作人员编制,及时下拨经费用于解决日常运转经费和合同制人员工资待遇,支持大学生医保工作,维护学生应当享受的权益。
3.职工医院增加本院医保药品、耗材等供应,在南校区设立大学生门诊部,满足学生门诊和住院医疗需求,充分发挥医保保障作用,减轻学生负担。
(三)主要理由
2023年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22〕67号)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职工医院、学生工作部
三、答复内容
1.关于成立“大学生医疗保障管理办公室”的问题:大学生医疗保障管理职能配置在职工医院,更有利于为学生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工作;职工医院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以下设机构的方式设置“大学生医疗保障管理办公室”。
2.关于编制的问题:职工医院目前管理岗位编制数及科级职数基本满足相关工作需要,职工医院可在总体编制内相应工作岗位。
提案编号 472023
案 名:关于出台政策支持学校高水平学术出版,推进学校学科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吴湘华 (出版社)
附议人:陈灿华 (出版社) 向 军 (后勤保障部)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中南大学拥有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5个双一流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被评为A+。建校以来,我校仅出版10余种获国家级图书奖的高水平学术著作、3种英文期刊,其中2种期刊被SCI收录,高水平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的数量、质量与我校学科建设目标相差甚远,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比更是远远不够。
(二)主要建议
针对A+、A类专业:
1.设立高水平学术著作专项,由出版社、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牵头,学校出资,院士、长江学者领衔评审,每年立项2~3种,按50万元/种的标准进行一次性资助,打造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著作。
2.设立英文学术期刊专项,由学校、学院、出版社联合出资,出版社、科研部牵头,院士、长江学者领衔评审,每年立项1~2种新刊,按每刊300万标准(资助期6年、每年50万)资助,创办一批有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英文期刊。
(三)主要理由
2018年11月,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指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2020年9月11日,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2021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 中南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术出版,拿住国际学术话语权!
二、承办单位
出版社、计划财务处
三、答复内容
1.“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在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均超过1亿元,其中包含了学科经费支持的高水平学术著作;2023年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投入3330万元,本科生院、研究生院投入课程、教材建设等300余万元。出版社将充分利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等经费,努力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著作和有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英文期刊,推进学校学科国际话语体系建设。
2. 出版社、计划财务处将多渠道拓宽多元化筹资,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学校高水平出版。
提案编号 482023
案 名:关于非事业编校内职工校园卡等权益事宜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吴湘华 (出版社)
附议人:陈灿华 (出版社) 胡壮志 (后勤保障部)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因工作需要,目前学校许多单位聘用了非事业编员工(如出版社现聘有85人,后勤保障部现聘有1000余人)。许多非事业编人员工作内容上与事业编职工并无差异,但公共资源共享权限等方面仍与事业编有着很大差别。特别是校园卡使用权限方面及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因大部分不是与学校签订合同,在学校系统内无工号,校园卡均为临时卡,在申请校内相关流程及特殊时期进出校园时频频受阻,为职工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主要建议
1.建议图书馆开通非事业编职工进入图书馆、查阅图书及电子资源、借阅图书权限。
2.建议人事处开通非事业编校内职工科研项目申请权限。
3.建议信网中心将非事业编校内职工校园卡参照记名卡管理,使用期限按照聘期管理,开通非事业编校内职工网络账号。
4.建议非事业编员工子女入学入托方面适当放宽在校服务期限,如服务年限10年降低至6年。
(三)主要理由
1.出版社非事业编员工均从事图书编辑专业技术工作,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将极大地便利出版社编辑人员更好开展工作。
2.出版社优秀非事业编编辑有能力自己接科研项目,需通过学校科研部提交相关流程。
3.部分非事业编员工实际从事管理岗位职责,有操作校内公文系统筹办实流程的实际需要。
4.当前所有非事业编员工校园卡均为临时卡,无个人身份及工号,仅可用于食堂用餐。现信网中心已实现校内光纤网络覆盖,但因非事业编职工无统一身份门户账号,无法享受校园网络服务。
5.非事业编职工均直接为学校师生服务,按原来的期限,10年后其子女大部分超过入托入学年龄。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信息与网络中心、图书馆、后勤保障部、普教服务中心
三、答复内容
1.校园卡中心严格按照《中南大学校园卡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学校在职非事业编人员(不含A类)办理记名卡。由学校人事处管理的非事业编人员,在人事处办理了入职手续并开具了相关证明办理校园卡的,校园卡中心均为其办理了卡面带照片、所属二级单位和学工号等信息的记名卡,记名卡有效期与其合同期相同,在校内具有身份识别和金融消费等功能。
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劳务协议的聘用人员以及学校接收的劳务派遣人员均可办理具有工号的校园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可由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办理校园卡并开通相应功能。
2.人事处无科研项目管理权限。
3.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竭力为学校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关于读者数据来源的问题:读者的数据统一由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提供,图书馆读者数据没有其他来源途径。
若统一规定非事业编校内职工读者身份按事业编职工读者身份处理,存在以下风险:非事业编职工因离校管理相对松散,对这部分职工借书不还办理了离校而可能造成学校资产流失的风险管控;发生违规使用学校电子资源,出借电子资源使用账号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管控等情况。
4.根据目前实际办学情况,非事业编职工子女入学入托年龄期限暂不宜调整。
提案编号 492023
案 名:关于学校非事业编制A类岗位人员转聘事业制的建议
提案人:彭满如 (计划财务处)
附议人:张宁辉(保卫部) 彭晓 (审计处) 闫红杰(学校办公室) 孙伟(研究生院) 杨旭东(房产管理处)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2013年以来,为解决部分机关及直附属单位队伍年龄偏大、人员严重不足问题,人事处组织开展了非事业编制A类人员聘用工作。2017年,学校招聘非事业编制A类人员调整为“2+3”模式。2019年起,学校停止该政策,转为直接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目前,2017年以后招聘的“2+3”人员均已按期转聘为事业编制,而2013年至2017年招聘的35名非A人员仍未解决事业编制问题,且主要分布在财务、资产、审计、校办、学工、保卫等职能部门,其中财务、资产、审计合计18人,占比51.43%。
(二)主要建议
建议由人事处牵头,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对合同届满的学校公开招聘的机关及直附属单位非事业编制A类岗位人员,在所在单位核定的编制数范围内,通过转聘考核方式,择优选聘进入事业编制管理。
(三)主要理由
一是部门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的迫切需求。一方面,因2000年三校合并,机关部门自2000年至2013年仅补充了极少数事业编制人员,导致各部门近三年面临人员集中退休高峰期且青年干部出现断层,加上近几年招聘补充的事业编制人员较少,各部门缺编严重,严重影响工作顺利开展,也带来较大管理风险。另一方面,招聘非事业编A类人员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队伍老化等问题,经过5至9年的锻炼,此类人员已成为各单位年轻骨干力量,承担重要管理工作。但由于身份原因,此类人员没有晋升通道,加剧了干部队伍断层问题,且个人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也受到影响,给单位的管理和工作开展带来诸多不便。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多次向学校呼吁给予该类人员晋升通道和转聘机会。
二是存在劳动纠纷的隐患。部分非事业编制A类人员已签订两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如此类人员提出需要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学校须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目前,已有部分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或咨询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相关政策和制度。
三是同时期入职的非事业编制辅导员已转聘为事业编制。学校已于2019、2020年根据校务会关于《审议进一步深化辅导员用人机制改革方案》精神,通过聘期考核,将10位非事业编制辅导员转入事业编制。
四是优化管理需要。招聘非事业编制A类人员是学校深化人事改革过程中的一次有益探索,符合当时改革政策背景。但随着学校不断推进改革发展,不同时期制定的用人模式并存,给学校和具体用人单位人事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和不便。在持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亟需精简用人类型,统一规范用人管理。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
三、答复内容
通过前期组织的大量调研论证,形成了《中南大学非事业编制A类人员转聘实施方案》;于2023年12月7日通过了校务会审定;拟在本学期启动非事业编制A类岗位人员转聘事业制相关事宜。
提案编号 502023
案 名:关于加强学校职工医院建设,推进社区医疗服务师生的建议
提案人:彭满如 (计划财务处)
胡亚军 (铁道校区管理委员会)
附议人:杨彦(铁道校区管理委员会) 韩响玲(本科生院) 李磊(机关党委) 姬志洲(离退休处)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以铁道职工医院为例。
1. 医院无法正常运转,各项新进设备闲置。原在编医护人员近40人,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妇产科、保健科、住院部等科室,门诊、夜班、住院部运转正常。现在编人员仅剩12人,平均年龄均超50岁。目前因缺乏医护人员,铁道职工医院仅能开设白天内科门诊,夜班停止、住院部停用、医院降级,大量医院用房荒废闲置。2021年学校虽投入购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但X射线、B超、DR等仪器因缺乏专业人员无法启用已闲置近两年,这岂不造成国有资产浪费?
2.师生需求强烈,后顾之忧不利学校发展。铁道校区现有师生员工万余人,其中教职员工近2000人,在校学生近7000人,国际学院留学生260余人,入托幼儿近300人(未包含3岁以下及在院外入托的职工幼儿),离退休、遗属近1300余人(未包含家属),目前铁道职工医院各项医疗服务已无法正常开展,大量普通门诊、住院、学生简易外伤处置、儿童保健等必须到校外挤占社会医疗资源,导致学生医保无法使用,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另外,目前大医院就医拥挤不堪、周边小诊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校外就医费时、费力、费钱、风险大,严重影响广大师生员工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秩序。
3.据了解,校本部职工医院更甚,前一阵有个病人缴费了彩超,跑到彩超室去做的时候,彩超医生以不能做为由拒绝受理,实在是完全不能满足师生员工对健康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的基本需求。
(二)主要建议
1.学校人事部门根据校职工医院发展现状,进一步优化员工选聘政策,有计划地引进全科医生等医护人员,通过招聘应届毕业生、遴选有经验的专技人才、返聘符合需要的退休医护人员等多种方式,逐步配齐建强职工医院医护人员队伍;
2.积极开源节流,优化学校职工医院收费及分配政策;
3.学校离退休人员及独居老人日益增多,修建改善现有住院条件,抓紧解决学校师生日常看病、住院、退休人员医护等广大师生“急难愁盼”难题。
(三)主要理由
1.国家政策支持,医养结合有需求。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等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基层函〔2019〕210号),鼓励、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大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明确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2.资源合理利用,闲置资产增效益。利用好现有资源,将学校投入的房屋、设备发挥最大效益,建设好学校职工医院,为大家提供良好的社区医疗服务,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及家属最关心问题,增进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承办单位
人事处、职工医院、计划财务处
三、答复内容
1.关于人员配备的回复意见:
(1)在学校审定的指标内,职工医院可通过公开招聘、校内异动等方式补充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2)根据工作需要,职工医院可通过招聘非事业编制人员,作为补充力量,提供医疗服务。
(3)职工医院应优化内部管理、激励机制,调动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关于财政经费的回复意见:
(1)按照学校审定的职工医院发展规划,鼓励职工医院在提升管理和服务的同时积极开源节流,多渠道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在提升医疗收入方面下工夫,进一步优化学校职工医院收费及分配政策。建议职工医院按照改革方案拟定进一步优化学校职工医院收费及分配工作建议,计划财务处将根据实际完善创收提成分配政策。
(2)从2019年开始,学校陆续投入1053.5万元用于购置医疗设备,但部分设备引进后因缺乏专业操作人员,设备无法得到正常运转造成闲置,建议后续设备购置结合职工医院发展规划按程序办理,同步要加强项目可行性论证;
(3)修建改善现有住院条件,建议纳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项目申请入库,经教育部评审后结合学校财力,项目的轻重缓急、成熟度,分年度予以滚动支持。
提案编号 512023
案 名:关于开展校园动静态交通综合治理的建议
提案人:黄合来 (国际教育学院)
附议人:彭满如 (计划财务处) 刘华森 (人事处)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随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南大学校园交通秩序和停车难困境日益显现,停车难、找车难、秩序乱等问题不仅给校园出行带来不便,也严重影响了中南大学的整体校园形象。
主要问题体现在:
1.缺乏校园交通流线设计,交通管理设施不完善不标准,交通安全和通行秩序问题凸显;
2.教学区、办公区停车泊位供不应求,缺乏高效管理办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严重;
3.校区内家属区和办公区交通通行及停车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缺乏合理的停车诱导系统,管理效率低下;
4.新校区、南校区及跨校区重要节点交通秩序混乱,导致高峰期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严重。
(二)主要建议
建议开展中南大学校园动静态交通综合治理的相关规划和建设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交通组织优化、停车优化管理、非机动车管理三个部分:
1.交通组织优化
(1)交通设施建设:梳理现有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减速带、凸面镜等交通基础设施,科学合理规划车道功能划分,健全交通标志标线和行人过街设施,全面挖掘周边已有道路交通潜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2)交通出行诱导:合理诱导各类出行的时空分布,完善交通组织,交通环境净化,减少交通干扰。
(3)慢行交通优化:人车分离,优化慢行空间,保障慢行道宽度合理,连续性较好,慢行安全性较高。
(4)接驳交通优化:设置公共交通接驳学生,调研现有校车行驶路线及运量,优化校车交通运行线路与站点。
(5)交通秩序管理:加强通勤车、非机动车的交通管理,通过停车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筹规范交通秩序。
2.停车优化管理
(1)校区停车供需分析:调研现有和可利用的停车场(位)的位置、容量、设备,以及停车时间限制、管理经营情况及停车收费标准等,全面掌握停车泊位资源供给情况。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调研停车高峰需求,停车时空分布,不同车流的停车特征及设施供应评价。此外,基于不同车流(职工-不同归属院系、家属、学生、临客)的保有量、周转率、日均进出次数、各校园功能分区(不同院系、家属区、宿舍区、办公区、教学区等)的停车需求,结合校园发展规划,预测近、中、远期所需停车泊位,科学指导停车设施的建设。
(2)停车泊位差异化管理:明确各区域停车泊位供给数量,在停车热区对停车位进行编号管理,完善泊位标识,规范停车秩序,对乱停乱放现象及进行严格管理。重点的停车热区在高峰时段需提前预约车位,科学诱导停车路径,对于无预约或者不按照预约泊车的行为进行精准管控。
(3)停车收费差异化管理:在有限空间和停车资源情况下,采用“分时分区差别化对待”的停车价格调控手段,即按照停车热区高收费、一般停车区低收费、高峰时间高收费、非高峰时间低收费,有预约高收费、无预约低收费的策略进行管理;校内职工停车收费采用额度分配和后补贴方式。
(4)智慧化停车管理与服务:建设智慧化停车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监管与动态调配所有停车资源。包括停车泊位智能化改造、泊位编号设置、动态停车泊位数据接入、停车云端管理、数据共享,运行监控、收费管理,实现停车信息的统一整合。
(5)停车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在需求突出区域规划建设立体停车设施,规范停车信息发布方式。健全充电桩等设施设备,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
3.非机动车管理
调研相关高校的非机动车优秀管理经验,结合中南大学校园非机动车交通实际问题,提出适合中南大学多校区功能划分的非机动车交通管理模式。对校园现有非机动车保有量开展现状调研、需求分析和预测;基于现有停放区域现状,结合实际需求,科学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如充电桩、非机动车停放卡位等;通过停车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筹规范非机动车的停放秩序。
(三)主要理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党中央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教育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2022年11月全省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安全排查整治、学生交通安全管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教育安全管控治理水平;还强调“各地各校要始终把‘保稳定、护安全’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化综合治理,强化应急处突,推动各项制度措施层层落实到位,共同维护教育一方平安”。
二、承办单位
保卫部、铁道小区管理委员会、湘雅医学院
三、答复内容
保卫部(处)高度重视提案所提建议和意见,已逐一对照提案内容组织开展调研和论证,制定相关工作方案,采取相关工作举措,着力改善校园交通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保卫部(处)于2023年10月10日专门成立了交通科,专职负责学校交通规划管理,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校园交通问题。
2.针对学校校园交通问题,保卫部(处)已采取以下几方面举措:
一是已制定《新校区交通优化建议方案》,优化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行车路线,目前已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方案进行论证,并通过校领导办公会议修改完善,待上校务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已重新调整新校区北三门限行时段,高峰时段禁止机动车驶入,降低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对玉带路(北三门—轻合金研究院)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实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校园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玉带路沿线增设水马、交通锥,形成物理隔离护栏,穿行、逆行行为大大减少。
二是完善校区停车位施划,已联合后勤保障部施划主校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完成校本部二办后坪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建设,建成本部计算机楼前坪及二办公楼前坪机动车停车坪,铁道校区增划改造车位24个、非机动车位规范点4个。目前,南校区、新校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优化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铁道校区还将增划机动车停车位89个,非机动车车位点4个。
三是已初步制定《中南大学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拟推行电动自行车实名认证。目前已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实名认证方案进行论证,与相关公司对具体实施程序进行深入交流,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四是完善校内交通基础设施。拆除全校老旧破损等非必要减速带89条,新增优化减速带64条,总计451.2平方。
五是规范校园施工车辆进出管理,所有车辆实施入校报备制,按规定时段进出和施工作业。
六是开展校园交通治理,共清理校内废弃机动车辆19台、废弃非机动车车辆3591台,批评提醒违规车主5600余人次,发放违规告知书4200余份,锁车520余台,拦截摩托车进校200余次,锁摩托车60余台。
七是正在推进校园智能门禁、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拟在校本部试点行人门禁系统和非机动车实名登记系统,实现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校管理,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在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校园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后续,保卫部(处)将继续协同相关部门做好相关交通管理工作,为学校营造更加安全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提案编号 522023
案 名:关于铁道校区多功能体育场(爱国广场)升级改造的建议
提案人:胡亚军 (铁道校区管理委员会)
附议人:李 磊 (机关党委) 李玲芝 (学生工作部)
一、提案内容
(一)基本情况
以铁道校区室外体育场(爱国广场)为例。在爱国广场下挖地下停车场,地面新建运动场,可进行篮球、排球等体育锻炼。
1.师生对高质量运动场所的迫切需要。爱国广场的篮球场是铁道校区师生员工的主要休闲、锻炼场所,长期高频率使用至今已逾23年,球场老化、磨损严重,地面凹凸不平、积水频发。由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极易造成运动伤害。仅有篮球场,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师生对排球场的需求。
2.定期举行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迫切需要。爱国广场是铁道校区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定期举行升旗仪式的重要场所,目前场地和旗杆台等设施急需修缮。
3.消防安全对道路交通顺畅的迫切需要。老校区,道路窄,停车位少,车流量大,会车困难,导致青年路常年拥堵,礼堂和六食堂的消防通道经常被占用,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4.修建停车场是创建文明校园的迫切需要。车辆不断增多,停车位少得可怜,道路因停车变窄,导致交通压力大,剐蹭事故增多,大大降低了校园的文明程度。尤其在上下学、上下班、用餐高峰期,青年路拥堵不堪,对通行人群,特别是中小学生、幼儿和老年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5.修建停车场是还师生完整运动场地的根本保障。常年有一半作为停车场,遇大型活动,整个篮球场都变成了停车场,如果不解决停车难问题,篮球场的未来只可能是彻底“沦”为停车场。
(二)主要建议
将爱国广场建设成为多功能运动场,包括地上部分的篮球场和排球场,地下部分的停车场。
建设地面篮球场4个,排球场4个,改善体育锻炼场所,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健康生活环境。地下停车位96个,解决校区停车难的问题,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保障通行安全。
(二)主要理由
1.体育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要求。原有体育场设施陈旧,交通不便,停车场短缺,不利于校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长远发展。急需对爱国广场的场地布局重新进行规划,打造一个功能复合式的体育场所,结合地下停车场(车库)对现有功能进行完善扩充。
2.资源合理利用,响应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明确,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二、承办单位
后勤保障部、体育教研部、保卫部
三、答复内容
学校高度重视“关于铁道校区多功能体育场(爱国广场)升级改造的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已积极与铁道管委会取得联系,了解现状和需求。后勤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与提案人进行了沟通协调,现就提案回复如下:
1.关于“将爱国广场建设成为多功能运动场”的建议,经过综合分析认为:提案人提议属新建项目,必须按规定履行政府报批报建手续,需由基建处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结合学校财务状况综合考虑。
2.关于目前铁道校区室外体育场年久失修,功能单一的状况,目前体育教研部已制定校园内体育场馆提质改造的计划,将逐步推进体育场的维修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