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南大学工会网,您是本站的第位客人!
五届一次教代会代表提案办理情况与答复意见
来源:校工会   点击:   发布时间:2020/10/20   作者:校工会

五届一次教代会代表提案办理情况与答复意见

注:1届一次教代会共收到75份提案,其中2份作为一般建议转有关部门直接向提案人答复。其余73件代表提案经校工会整理形成63件提案。20191029日,召开提案推进会,分配任务,提出要求,明确职责。由校工会与学校督查办公室联合督办。

2号的10件提案为重点办理的提案。

1901关于提升我校学子“精神长相”的建议

(外国语学院李清平代表提出,由本科生院、学工部、团委、宣传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精神长相”指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外化显示的精神姿致,即“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校理工科学子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却有部分同学囿于人文素养,不能将内在实力与外在气质相结合,实是憾事。

建议:

1、文科类院系的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提升学生“精神长相”;

2、理工医学专业的同学必须选修一门人文课程;

3、重视文科建设,将其视为一项基础工程;

4、制定科学分类评价标准,鼓励师生进行文学、翻译、艺术创作;

5、优化学生活动,加大人文类交流、竞赛活动。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学校目前在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开设了文化素质类的全校性选修课程共234门,由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艺术体育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类等课程组成。其中人文艺术经管等类课程有151门。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 6学分,其中4个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其他学科门类的课程。为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学校将以自建或引进校外优质通识课的方式增加人文艺术类课程数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学校将加强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动员各方力量浓郁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师生进行文学艺术等的创作。

3.学校将在学生培养管理和就业指导过程中针对自我认知、沟通表达、社交礼仪等各个人文修养提升的环节加大培训的力度。

1902关于优化新进教师“3+3”模式考核方案的建议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白寅代表提出,由人事处、科研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核心问题:“3+3”模式下,不同学科新进教师首个聘期达标的难度存在巨大差异。中南大学新进教师“3+3”模式第一个聘期(3年)(以下简称:“3+3聘”)的考核指标只有一个:即得到国家级课题立项资助。但是,不同学科国家级课题的立项率差异巨大。在个人层面,不同学科新进教师留校的可能性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在学科层面,由于新进教师离职率高,国家级课题立项率低的学科和相应学院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受到制约,不利于学科长期、稳定发展。

 建议

1、优化调整“3+3聘”的考核指标,不再以国家级课题立项作为唯一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扩展为:a.在学校A2级以上级别刊物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b.学术出版物发表达到所在学院副教授职称评定标准;c.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满足以上考核指标之一者,则视为“3+3聘”考核合格。

2保持现有“3+3聘”的考核指标不变,根据不同学科的国家级课题立项率,将“3+3”调整为“N+M”,其中N+M=6,即总聘期长度不变,优化第一和第二聘期时间长度的内部结构。目前情况下,数理科学部3年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的理论概率是64.01%,全校最高。因此,建议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将国家级课题理论概率率达到60%作为第一个聘期的时间节点,将聘期更改为“3+3”、“4+2”、“5+1”、“6+0”的形式。

办理情况及答复

根据《中南大学新进教师选拔与聘用管理办法》中大人字【201854号文件精神,对“3+3”教师首聘考核现行政策是要求达到晋升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条件或者晋升副高职务。学校规定晋升副高的必要条件一般是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资助,各学院应根据本单位学科特点和自身发展目标,自主设置有利于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截至201912月,我校人文社科专业教师首聘考核通过率为75%。学校将根据此建议,结合师资队伍建设需求及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做好新进教师的聘期考核工作。


1903关于“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认定”结果运用的建议

(外国语学院李丽君代表提出,由本科生院、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将“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认定结果”作为教学为主岗位教授、副教授职称评聘基本条件。建议认定等级为“优秀”的教师有资格申请教学为主岗位高级职称评聘;等级“良好”等同于一次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2.将认定结果作为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指标之一。

办理情况及答复

目前,“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认定”的结果已连续多年应用于“教学为主类职称评审”工作中,并且作为单独指标特列。

1904关于对教学为主岗位人员进行分类管理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翔代表提出,由人事处、本科生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强化评审规则,细化晋升条件,文理工分开评审。将教学为主岗职称晋升的条件进一步细化,对“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制定具体加分规则和标准,确保拟晋升人员能够明明白白对号入座。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并分开评审。

2.适度增加指标,保护申报职称人员的积极性。人事处应从学校长远发展和调动员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出发,增加或给足教学为主类指标。并给予在教学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一定的指标倾斜。

3.强化职称晋升后的分类管理。人事处制定针对教学为主岗位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对其教学工作量及教学改革任务要求应当高于同级别教学科研岗人员,其研究生指导数量应当低于同级别教学科研岗人员,其科研考核要求可适当低于同级别教学科研岗人员。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学校针对全校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单独设置了教学为主类职称晋升通道,重点考核教学业绩,未考核与学科相关的教学业绩,鼓励教师潜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拟于近期修订教学为主类职称申报条件,使教学为主类高级职称申报条件更加科学、合理。

2.目前我校高级职称比例已超过教育部规定的结构比例,2019年教育部对学校职称评审进行监管,来学校进行现场检查时也提及该问题。学校需要严格控制岗位,鼓励竞争、优中选优。

3.关于分类管理,学校已经初步制定《中南大学教师岗位分类聘用实施方案》,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岗、教学为主岗、科研为主岗和技术开发岗,已经征求了各二级单位意见,正式实施后就会按岗位聘用,对教学科研岗、教学为主岗教师制定不同的岗位职责。

1905关于加强建设中南特色新理科的建议

(化工院刘又年代表、刘有才代表、数学院焦勇代表、物理院孙克代表共同提出,由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成立中南大学理科建设委员会,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成员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数理化生等学院院长等组成,统筹规划设计理科协调发展与建设;

2.针对理科发展实际,改革和完善学校进人政策,扩大理科进人的自主权;在人事制度上进行机制体制改革,每个学科、每个人才的需求不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在人才经费的使用上,建议学校只做宏观的指导和要求,基础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人才进行适当调控;

3.改善理科办学条件和发展空间,建立理科综合大楼;

4.推进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理科科学班,科学班学生从每届新生中选拔,招收30人左右,科学班前两年按照5%进行末位淘汰和挂科淘汰机制;设置单独培养计划,强化理学培养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学制四年;学校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科学班学生加强国际化培养,让的科学班学生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交流的机会,有相关学院负责联系和执行;

科学班学生保研只限本校,可以跨专业保研,达到条件的优秀学生100%保研;

5.单独设立理科创新驱动计划专项基金,每年拨出专项经费支持青年学者潜心从事理科基础研究;

6、区别于工科,参照医学学科,针对理科单独下达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指标,稳步增大研究生规模。

办理情况及答复

1.按照《中南大学章程》,学校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发挥重要作用。20196月,第三届校学术委员会按照《中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分设了人文社会科学部、理学部、工程技术部和医学部4个学部。其中,理学部在统筹规划设计理科协调发展与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在学校学术委员会下增设学科建设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委员会下设立理科建设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加快推进学科整体建设和发展。

2.学校新进教师聘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由学院自主遴选符合基本条件的新进教师。针对数学等理科基础学科,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并出台了相关补充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新进教师评价标准;在人才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学校已下放调剂权限,科研经费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由教师根据个人科研活动需要,编制年度科研经费预算后拨付使用,在经费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可自主调剂业务费、劳务费、设备购置费等相关预算。

3.学校大力改善理科办学条件和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了面积为29472.80m²的化学楼、面积为30303.71m²的数理楼,以及面积为20714.97m²的地信楼;此外,位于新校区、面积为41114.1m²的综合教学楼群北栋和面积24198.73m²的综合教学楼群南栋,为理科发展提供了部分教学及实验用房;位于校本部、面积为6500m²的矿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已投入使用多年,为生物学科提供了部分教学科研用房。学校正在着手启动面向2035的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将会进一步做好以学科结构优化布局为基础的校区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等规划论证,统筹改善和规范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加强治理的协同与协调。

4.学校于20197月启动了中南大学“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入选该计划的15个项目中,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科学四个理科基础学科入选。20198月,国家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申报,我校在前述物、化、地、生四个学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学和基础医学学科,2020年也将纳入学校卓越拔尖计划,统筹建设;目前,中南大学“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已在包括数、理、化、生等理学学科在内的15个学院19个专业组建实验班,接受卓越拔尖人才计划专项培养。实验班教学采用专门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科研实践和科学思维训练;学校加强对实验班学生国际化培养,50%以上的学生在本科培养期间至少有一次出国(境)学习,时长不低于3个月;实验班学生保研率为班级人数的30%,远超普通班保研比例,学生获得保研资格后选择在哪里读研由学生自行申请,学校不予任何特别限制。

5.创新驱动计划是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助推有良好前期研究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年轻教师和团队脱颖而出,构筑可持续的青年人才储备机制而实施的校级人才计划。该计划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培养未来的学科方向带头人为目标,面向全校各一级学科实施,没有指标限制,只要符合条件有潜力的年轻人均大力支持,并在遴选的过程中已经对理科和文科给予了适当倾斜。我校46个一级学科中,理学学科6个,占一级学科总数的13%。在总共7个批次的234个立项项目中,理科共33项,占总立项数的14%,总支持额度达2363万元,占支持经费的12.3%。学校创新驱动计划将继续加大对理科的支持,鼓励理工医文交叉融合,充分发挥理科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建议理学学科用好“一流学科能力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对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可考虑借鉴生物学学科的做法,在学科建设经费中自行设立支持青年学者潜心基础研究的相关计划。

6.我校研究生年度招生计划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学校在综合考虑培养单位的人才培养能力、社会需求及文、理、工、医学科特点等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分配,各二级单位的招生计划由学校直接分配至二级培养单位,理科、工科并存的二级培养单位在计划分配时,可以根据本单位工科、理科等不同学科特点自主进行调整。学校在分配指标的时候已充分考虑了理科的需求和特点,由于招生计划总体指标有限,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增加理科研究生招生指标存在一定难度。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在促进理科基础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稳步增大理科研究生招生规模研究生招生指标适时适度向理科倾斜。

1906关于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学校交叉学科基金的建议

(机电学院代表唐进元提出,由科研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中南大学现在只存有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希望学校重视实验室的发展,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

建议:

1.学科交叉可有效发挥中南大学多学科优势。

2.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中南大学交叉学科基金,学校每年出资100-200万元左右,连续支持3-5年,设立5个左右的课题,支持制造学科与学校数学/物理/化学/医学/信息等学科交叉,对提高学校创新能力和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具有双重意义。

办理情况及答复

已于20199月办理完成。

1.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每年的课题中对交叉研究予以考虑;

2.学校20201月出台了《中南大学前沿交叉项目管理办法》,将大力推动学校多学科交叉研究。

1907关于持续推进中南大学电动方程式赛车发展的建议

(机电工程学院代表欧阳鸿武提出,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基建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学校本科生院等有关部门每年提供专项支持经费10-20万;

2.学校研究生院为车队每年提供3-5名保研名额;

3.在新校区开辟赛车训练专用场地(如新校区运动场排球场)。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学校每年学科竞赛专项经费都是根据学校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自2016年机电工程学院申报该项赛事以来,学校每年都立项并资助经费,2016年资助3.4万,2017年资助4万,2018年资助了14万,2019年资助了5万。首先,学院应该加强该赛事支持和投入,学校每年资助学科竞赛100多项,该赛事已经是重点资助,学校会统筹支持该赛事建设。

2.学校2019年新发布了《中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管理办法》中大教字〔20198 号和《中南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中大教字〔201946 号文件,文中规定了学科竞赛相关赛事获奖学生推免研究生资格条件,文件规定相关推免赛事,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学院重点建设赛事是各专业推荐上报学校,该赛事没被推荐。

3.新校区场地使用,请按照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规定进行申请,并请注意遵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注意学生人身安全。


1908关于集中优势力量办好附属中小学,提升我校引进人才竞争力的建议

(机电工程学院何建仁代表提出,人事处、财务处、后勤保障部、普教中心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子校教师队伍建设,规范考核与奖励机制。

加大人力、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方面达到长沙市平均水平,力争中上水平:

1)参考长沙市同类小学、初中,提升教师的薪酬;

2)适当高薪引进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3)规范子校教师的考核与奖励机制,参考中南大学引进青年教师的考核政策,年终绩效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并适当给予优秀教师奖励。

2.集中优势附属中、小学办学力量,提升规模。

目前中南大学子校太多,规模太小,资源投入分散造成建设/运营不经济,难以开展年级间的竞争/竞赛。学校对2个附小、2个附中撒胡椒粉式的投入,短期内很难改变落后的现状。建议集中力量办好1个附小和1个附中。

现在铁道校区的附中、附小校址相邻,校本部的附中、附小校址也相邻,可否将校本部的中学搬迁至铁道小学,与铁道中学合并;把铁道小学搬迁至校本部中学,与本部小学合并;即铁道校区专门办附属中学,校本部专门办附属小学。

这样可以提高规模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年级内竞争,便于统一调配教师资源。合并后扩大了场地,可以增设食堂、午休房、活动室,解决小学中午托管与下午三点半托管的问题。事实上,由于铁道中学质量较好,校本部这边的子弟初中很多已经转到铁道中学读书。

至于不同校区的教师、学生上学、放学问题,增开几个班车接送即可。现在学生、老师在不同校区之间坐班车通勤已是常态,相信增开班车的费用会远远小于投资两个附属学校的费用。

3.适当招收外部生源,自主造血。

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在满足本校子弟生源的前提下适当招收校外生源,特别是本校无编人员子弟。优点如下:

1)校外生源费用上与本校子弟有所区别,以减轻学校经费投入压力。

2)教学质量提高后,校外生源更多,附属学校逐步自己造血,良性循环发展。

3)生源多了,班级增加,不但提高规模效益,而且便于班级间比较竞争。

 4.实现中午、下午校内托管,解除中青年教师接送小孩的后顾之忧。

办理情况及答复

人事处多次到附属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深入调研,初步形成《中南大学附属中小学及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由人事处组织,主管校领导主持的人事处、普教管理中心、后勤保障部关于附属中小学及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专题调研会,经讨论确定由人事处提交方案请示报告至校务会,普教管理中心和后勤保障部起草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实施细则。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1909关于增加“一流学科”单位博士生招生指标的建议

(材料学院李志成代表提出,由研究生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重新统筹全校的博士生招收资格与博士生指标分配,加大向“一流学科”单位倾斜力度。

2.尽可能满足“一流学科”单位的博士生招生需求,特别是对相关学科单位中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指以前已评定的)、高水平引进人才、具有较高学术产出的人才等几类人才(统称为“博士生导师”)数量进行博士生指标分配,做到平均每位博士生导师能有一个博士生招生名额。

3.对“一流学科”单位的博士生导师遴选,应侧重学术水平和科研产出能力,不一定过分强调经费数量,导师的“学术水平”才是博士生培养最重要因素。

4.鼓励“一流学科”单位实施“导师团队”制招生和培养模式,学校只对团队的经费与产出进行考核,把具体的博士生招生权及培养管理交由“导师团队”完成;学院考核和评价“导师团队”的存在性和实质性。

办理情况及答复

根据学校2018年党政工作要点关于改革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与导师资格认定办法的工作要求,2018年,研究生院启动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与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改革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中南大学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办法(试行)》(中大研字〔2018107号)和《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试行)》(中大研字〔2018105号)。文件的出台为统筹我校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和博士生招生计划分配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1. 根据学校关于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的精神,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博士生招生计划用于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奖励对学科建设中成绩突出所在的二级单位。学校2019年“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支持计划为55个,2020年增加到64个。学校将继续根据“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计划。

2.新出台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办法已经针对包括院士、千人计划(短期须在聘期内)、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四青人才(聘期内)等高端人才按年度配给专项计划,能保证学校每位在岗高端人才和聘期内的青年人才每年配备一个博士生招生计划。

3. 新出台的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办法对研究生导师申请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业务水平、专业技术职称等各方面作了明确要求。课题经费数量只是认定条件之一,这也是为了保障研究生导师必须有充足的支配经费用于培养研究生,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因此,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改革对推动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以此为抓手,达到带动一流学科、一流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的目的,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4.学校“双一流”建设专项支持计划在下达计划时已跟各二级单位明确用于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各二级单位在执行时应该会按照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分配到相关学科。

1910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提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韩锟代表提出,由资产处、人事处、房管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重视顶层设计,改革学校相关人事制度。将实验室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核定实验技术岗位编制数量,调整实验技术人员绩效分配方案、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并留住高层次、高学历、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才;畅通实验技术人员晋升通道,取消实验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的年龄限制。

2.科学规划,整合现有实验用房资源。根据特点,以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引领,对现有实验用房进行归总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同时,积极开辟创新性实验专用场地,以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大幅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建议以10个一流建设学科为试点先期启动,以专项实验建设项目形式,建设一批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高水平实验室,有力助推一流专业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关于“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人事处)

学校历来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实验室队伍存在队伍庞大、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等问题。

为了优化实验队伍结构,缓解实验队伍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学校2019年已启动了实验技术类人员的招聘工作,首批提供了24个岗位。目前招聘工作已完成,新聘人员将陆续走上工作岗位。

同时,为了提升实验队伍整体素质,人事处建议对“3+3”青年教师在聘用期满后,可以根据学校实验队伍岗位需求,按照自愿原则,转聘实验技术岗位。学校党委常委会已采纳这一建议,目前相关职能部门正在研究实施细则。

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学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会有较大的改观。

2.关于“实验用房分散且存在较大缺口”(房产管理处)

房产管理处将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和各学院实验用房需求等实际情况,对实验用房作出总体规划,在明确存在缺口的具体学院(专业)的基础上,按照学校的统一总体规划,根据学校现有房屋资源实际,与各职能部门协调落实,确保满足本科教学实验用房需求,与学校“双一流”建设事业相适应。目前,房产管理处正在开展学校公用房调研和《公用房管理办法》修订工作,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3.关于“实验室硬件建设水平较低,与一流大学的办学水平尚不相称。”(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近五年来,学校持续加大了对本科教学实验室的投入,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达3.9亿元,购置仪器设备3万台套,改善了物理、医学基础等8个公共基础中心的实践教学条件,改善了公共多媒体教学、公共计算机教学、公共外语教学、体育教学等公共教学条件,改善了100多个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

但上述投入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相比,与同一方阵的相关高校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一是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较低,按2016985高校的常模数据,我校生均值的差额达1.3万元,总差额约7亿元;二是部分教学实验室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三是实验设备台套数偏少,实验场地不足,存在排队或轮做实验时间长的情况;四是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的先进装备不足。

为此,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认真开展校内外调研和组织专家研讨论证,制定了《中南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发展研究报告》,在对教学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原则与目标,确定了教学实验室建设内容,制定了教学实验室建设投入方案。

学校2019年本科教学实验室项目建设预算为1.5亿元,经费较前一年度增加50%2020年本科教学实验室项目建设预算拟增加至1.8亿元,其中的1.5亿元为一般项目建设经费,其余0.3亿元拟用于面向基础教学的高水平实验平台专项建设。学校力争通过较大力度的持续投入,显著提升教学实验室建设水平,打造装备先进、安全环保、环境优良、管理规范的一流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平台。

1911关于传统优势学科设立本博连读未来领军人才计划班的建议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代表李海峰提出,由研究生院、本科生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我校部分传统优势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生源质量问题和学科后续竞争力问题逐步显现。

 建议:

1.学制

1)本博连读班,4 + 54年本科、5年博士生培养);

2)博士阶段实行与国际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

2.实施科研导师制度

1)以1:1 或者1:2的师生比配备;

2)本科阶段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

3.淘汰机制

3年,实行末位淘汰,并允许新学生选拔和准入机制。

办理情况及答复

本博连读班(4+5)需要学校多部门协同推进,但是由于本科阶段结束后直接给予学生推免指标,学生可能在全国内任选学校攻读学位,如此则达不到设置本博连读班的目的。若从本科招生就明确未来是校内直博,这种学制的审批权在教育部,目前只有临床医学7年制有这种学制。

学校于2019年制定了《“本-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并选拔了两批学生进入本博贯通式培养,其中从2016级(五年制2016级)中选拔了57名,从2017级(五年制16级)中选拔了82名。该管理办法中对与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直博生本科阶段科研导师制度、导师团队指导制度、淘汰退出及准入机制均做了规定。

1912关于加大学校国际化进程,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建议

(自动化学院王雅琳代表提出,由国际合作交流处、研究生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学校加大本科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的出国资助比例;

2.与国外高校建立学生合作培养协议,可考虑在国外和国内分别建立不同情况的暑假(或寒假)短期学校(3个月以上),设立相应学分互认协议或资格证书等,提高本校学生出国比例,以及我校的留学生比例;

3.充分利用我校一带一路建设在资源加工、轨道交通以及医疗卫生的优势,加强国际合作以及设立留学生培训班,并以点带面,拉动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其他学科的国际化进程。

办理情况及答复

为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助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国际化水平,近年来学校正加快构建全球国际合作网络,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俄两河流域高校联盟等9个大学联盟,45个国家和地区的226多所大学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方面,学校先后与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蒙纳士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近百所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等多种形式的学生交流项目和短期出国项目120余个,2019年共有1645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2018年增长20%。近年来,学校设立了学生海外交流专项奖学金,持续加大对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的支持力度,2019年投入经费达2300万元,比2018年增加近千万元。研究生院组织实施的“研究生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涵盖在读研究生赴国(境)外学习资助项目、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等项目,2019年共资助300名研究生赴海外开展为期3-12个月的访学活动,资助141名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为进一步提高本科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比例,2019年本科生院组织实施了“中南大学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以工科、医科、文科类专业为主,选拔成立18级卓越拔尖班10个,19级卓越拔尖班12个,共有在读学生595名。学校和学院设置专项经费支持实验班50%以上的学生在本科培养期间出国(境)学习时长不低于3个月一次,2020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领导力培训项目”和 “2020年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领导力提升集训项目”将资助25名学生参加培训。此外,本科生院2020年寒假创新创业国际研习营项目”将资助144位同学参加。

在招收国际学生方面,学校以优势学科为特色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设计专门人才培养计划,打造高水平特色教育项目,开拓国际学生奖学金来源渠道,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9年学校共招收长期国际学生721人,其中本科生174人,硕士研究生371人,博士生126人,在校学历国际学生数达到1682人,2018年增长30%如学校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合作,新招收商学、金融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国际学生32人;与中土集团合作,新招收尼日利亚ABU大学土木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29名;依托冶金学科优势,印度尼西亚海事统筹部、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印度尼西亚冶金工程硕士班”,招收22名学生来校攻读硕士学位,三方共同资助,开创了高校、企业及外国政府在冶金领域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继续承办 “交通运输工程(轨道交通装备方向)硕士”和“发展中国家高级护理及医疗技术硕士”两个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新招学员52名。此外,地信院举办了“测绘遥感地信服务一带一路”国际暑期学校,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培养测绘遥感地信领军人才,来自孟加拉、埃及、斐济、印度、伊朗、斯里兰卡、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菲律宾等国的27名高级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目前学校国际化办学整体水平还不高,各学科国际化发展不够均衡,特色优势与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对接和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国际化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针对上述问题,学校正积极谋划,拟于2020年上半年召开“中南大学国际化推进工作会议”,加大经费投入,构建全球国际合作网络、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助力学生国际化培养、持续深化国际科研合作、加强校园国际化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启动学校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试点、继续实施“研究生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中南大学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与研究生院联合资助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等,进一步落实学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的主体地位,支持院系制定各具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将管理重心逐步下移至学院,将资源和任务同步匹配至学院,形成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国际化长效机制,推动学校国际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1913关于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我校全球卫生学科发展的提案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肖水源代表提出,由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事处、研究生院、湘雅医学院)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将全球卫生学科建设列入我校发展战略。

2.将已经成立的非实体性质的中南大学全球卫生中心办实,任命一名副校长担任该中心主任,一名全球卫生专家担任执行主任,加强该中心的领导;为该中心配备3-5名专职研究人员,以后逐渐引进高端人才充实;组织跨学科(医学各学科、公共管理、法学等)专家委员会合作;对全球卫生中心的运行给与一定的经费和基础条件支持。建议明确将中心挂靠在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3.在国家没有将全球卫生明确为学位授予学科前,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全球卫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招生方向,推动全球卫生人才培养。

4、支持承办、举办全球卫生领域的国际和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加强全球卫生新兴学科领域研究对于协助解决全球性健康问题,促进我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学校在全球卫生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际医疗援助和开展全球卫生学术合作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具备了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全球卫生新兴学科领域的较好条件。为加快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和建设,201911月,学校已启动学科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并着手制订《中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管理办法》。下一步,学校将立足现有学科优势特色基础,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支持相关学院、学科加快推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此项工作请湘雅公共卫生学院牵头按上述要求推进实施即可。可由学院从学科建设经费中统筹考虑经费支持。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等相关规定,学位授予主要按学科大类(一级学科)实行,一级学科下可根据发展情况及自身特色来确定研究方向并进行招生。在我校全球卫生研究方向发展成熟、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根据《中南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办法》,申请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或根据《中南大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按程序申请全球卫生新兴学科。

4.国际学术会议是开展国际学术合作的重要形式。学校在加强国际学术会议的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鼓励各学院、学科积极争取主办或承办包括全球卫生领域在内的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以加快提升我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推进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近年来,学校成立了“中南大学国际化推进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中南大学教育对外开放战略规划》,出台了《中南大学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管理办法》等鼓励教师和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科研合作及参加国际会议的系列激励支持政策,从各方面增强学科自身发展能力,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1914关于进一步改进医学生管理模式和做好湘雅学生公寓AB栋管理的提案

(湘雅医院钱招昕代表提出,由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后勤保障部、学工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建议参照2018717日校领导办公会议关于湘雅留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建议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1.成立湘雅老校区学生公寓管理议事机构。校领导任组长,学校相关部门、相关学院负责人担任成员,下设办公室,具体协调跨部门、跨学院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

2.进一步改进学生工作管理。学生管理全部由学生所在院系负责,建议辅导员跟随学生驻点管理。

3.进一步明确湘雅学生公寓运行管理模式。公寓设备设施维护、物业保洁、公寓管理人员等日常运行管理由湘雅医院负责。学生公寓设施设备大型维护维修,建议由湘雅医院向学校提出申请,纳入学校年度维护维修计划。

4.交付使用前遗留的问题解决建议。建议全部列入学校今年的维护维修计划,由学校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办理情况及答复

湘雅医学院牵头,同湘雅医院、后勤保障部、学工部针对湘雅学生公寓AB栋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协调解决办法,目前已部分落实,形成以下两点方案。

1.对在湘雅学生公寓AB栋住宿的学生管理工作,目前先维持现有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各医学院系加强对到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加大对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的掌握力度。拟于下学期初进一步探讨相关住宿学生的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跨学院学生管理办法与机制。

2.湘雅学生公寓AB栋设施设备大型维护维修、交付使用前遗留问题的解决,可由学生公寓管理单位(湘雅医院)申报学校计划财务处每年上半年组织的“教育部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争取专项资金对学生公寓进行维护维修。

1915关于建立医工交叉平台促进学科发展的提案

  (湘雅医院刘昭前代表提出,由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事处、湘雅医学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学校建立医工交叉平台,并制定促进医工结合的系列政策制度。

2.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工科资源,特别是对接信息学院、材料学院、资安院等高水平研究平台与团队,以临床医学学科发展为主线,以医学大数据库建设、AI诊疗新技术开发、先进医用材料和医学装备研制等研究方向作为建设目标,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协同建设。

建设思路:①设置校内“医工学术交流平台”,每年/每季度定期召开专题交流会议,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创造临床与工科研究团队的合作契机。②利用湘雅医院已有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积极鼓励医院PI与学校工科团队开展协同建设,加强临床转化研究,推动临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③对接国家需求、立足领域前沿,开展医工协同研究,以医院为主体积极联合工科研究团队,优选创新能力强的队伍,以项目形式给予稳定支持。④以平台为基础,发现、引进兼具工程、医学和管理背景的复合人才,发挥其引领作用;探索设立“医工交叉”研究生招生专项计划,实行双导师双专业培养模式,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学校按照“工医引领、理学支撑、人文社科特色发展、工医文理交叉融合”的理念加强学科建设整体布局,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计划和战略先导项目、召开科学技术大会、组织医工交叉专题学术论坛等方式不断促进工医文理深度融合。目前,学校正加快研究制定《中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管理办法》,按照“交叉研究方向探索→学科学位点设置→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路径,从经费分配、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基础条件保障与评价机制等方面,为新兴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提供支持,加快布局包括医工交叉在内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2.学校高度重视医学和医工交叉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明确由湘雅医学院组织、统筹、管理和协调医学教育,承担医学相关院系和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主体职能。湘雅医学院可自主组织校内“医工学术交流平台”设置、医工交叉专题交流会议、临床医院PI与学校工科研究团队的合作研发等方面相关工作。学校将在现有校院两级办学和管理体系框架下,做好统筹协调,在工医交叉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实行双导师双专业共同培养研究生等方面,与湘雅医学院一起共同研讨,协同推进医工交叉学科建设和发展。

1916关于制定临床技能培训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修管理办法的建议

(湘雅医院吴静代表提出,由湘雅医学院、本科生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依托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平台,建设面向中南大学全校各医学专业学生开放各类技能培训课程(诸如开放性临床技能训练项目、网上虚拟仿真训练课程、临床技能训练类慕课等)

2.请湘雅医学院制定管理办法,汇同本科生院共同统筹学分认定制度,各附属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承接培训课程,各附属医院教务部、教研室协调师资等。

3.教学工作量由各附属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直接上报医学教育办公室,经湘雅医学院审核后由本科生院认定。

办理情况及答复

针对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八年制)、口腔医学、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学校一直推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以及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目前执行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已经专门设置了临床技能学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课,有相应学分要求,课程内容已经涵盖医学生须掌握的临床实践技能相关内容(包括执业医师考试相关内容),旨在通过课程学习,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医学生综合临床实践能力。

中南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我校重要的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平台,依托于湘雅三家附属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建设并承担完成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包括临床技能学课程教学内容)。湘雅医学院目前已经制定并要求技能训练中心执行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其目的也是基于上述临床技能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而制定执行的,按照预约开放、目标课程设置、双向选择的原则,制度执行良好,也得到了医学生的广泛认可。

为进一步挖掘我校技能训练中心实验教学平台资源,充分发挥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在培养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开拓能力等中的作用,结合提案中提出的建议,2020年,在继续实施原有临床技能学课程和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基础上,湘雅医学院医学教育办统筹,针对实习阶段医学生,由附属医院技能训练中心设计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相关课程并推行实施,以后待条件成熟,再考虑是否纳入选修课程设置。

1917关于进一步优化八年制医学生培养方案、导师遴选方式的提案

(湘雅医院王志明代表提出,由湘雅医学院、研究生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完善落实八年制学生学业导师计划,真正做到八年制学生第15年有学业导师全程指导。学业导师必须为其负责的同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针对同学们每学年所学课程,指导同学们如何应用于基础或临床研究。早期让同学们接触基础和临床,激发同学们对于医学研究的兴趣,有计划的培养他们的实验室技能和临床操作技能。

2.改变现行国外导师选择模式,变为由国内导师推荐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相近的国外高水平大学导师供同学们双向选择。这样可以保证同学们在国外的研究与国内一致,国内导师也可以全程为同学们提供指导,回国以后也可以使得研究继续。这样有利于科研的持续性,也更能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办理情况及答复

由研究生院牵头,与湘雅医学院相关办公室一同针对八年制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和相应解决办法的商讨,初步形成以下意见:

.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过程管理

1.5学年初,由研究生院、本科生院、湘雅医学院医学教育办共同负责,为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确定正式的博士生导师;

2.6学年初,由各附属医院研究生部、医学教育办和教务办共同负责,按照《中南大学研究生培养环节工作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19]57号)文件要求,组织开展博士生资格考试,考试结果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按研究生培养环节要求进行管理;

3.6学年末,由本科生院、湘雅医学院医学教育办负责授予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工作;

4.7学年初,由研究生院、湘雅医学院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牵头,由各附属医院研究生部将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学籍录入研究生院。

.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研究生阶段的质量把关

1.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研究生阶段培养环节的要求与临床医学专业博士保持一致。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信息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后,可以从第6学年开始按照《中南大学研究生培养环节工作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19]57号)规定的时间间隔申请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学位论文预审(预答辩)、查重、送审、答辩等所有环节按照《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19]59号)、《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19]58号)、《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19]61号)等相关文件执行,与学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的要求相一致。

2.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学位论文在各级(学校、湖南省及教育部)抽检中出现问题论文的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一视同仁,严格按照《中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抽检管理办法》及医院的相关文件进行处理。

.进一步精确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与导师的匹配度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在第5学年确定导师后,原则上应从事与国内导师研究方向相同的研究。部分出国留学的学生,如果选择了国外导师的研究课题,而研究方向和国内导师方向不一致的,必须转导师或选配与其学位论文研究方向相同的副导师,并重新进行论文开题,重新开题的要求和时间间隔需符合《中南大学研究生培养环节工作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19]57号)相关规定。

以上方案拟提交校务会讨论决定。

1918关于加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教育融合的建议

(湘雅二医院代表杨一峰提出,由湘雅医学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在学校领导下,由湘雅医学院统筹安排、协调基础医学院与三所附属医院相关课程融合事宜,在教学课时认定、评优、评先、课时费计算、交通补助、免费停车等各环节制定相关政策,使融合过程流畅、共促湘雅本科医学教育新辉煌。

办理情况及答复

1.推行八年制学业导师组制度,培养基础-临床融通课程改革师资。

2019年初启动了基础-临床学业导师组计划,组建了93个基础-临床学业导师组,由基础学科的老师和临床学院的老师共同组成学业导师组,并在2017级八年制首次推行,共组成26个学生小组,确认了以学业导师组基础临床导师根据共同制定的科研训练计划为核心对八年制学生的全程学业进行指导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推行有效地促进了基础临床课程融通改革中师资团队建设,为进一步推行基础-临床课程融通教学改革带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95月,启动了八年制临床留校学生学业导师培养计划,20位来自临床学院的八年制毕业留校的毕业生加入了基础医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临床医学早期科研训练小组,临床教师积极加入了基础医学阶段的教学,为更新教师观念、打通基础-临床学科界限,建设基础-融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推行基础医学阶段双PI建设,由基础医学院行程11个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再进一步邀请临床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共同完成基础医学阶段的器官系统课程教学。该项目经过几年的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基础-临床融通课程框架。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是临床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仍然未能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全程全面推行。

3.我校本科生院制定了本科课程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对于本科任课教师的质量绩效评定和优秀评定做出了新的规定,并对临床教师做出了倾斜。

4.湘雅医学院、各附属医院教师跨校区、院区上课的,均可以做到免费停放车辆。但是因为地铁施工、基建施工等多种原因导致车位紧张,一般建议打车或公交前往、使用教学运转费报销交通费用。

5.2020年,湘雅医学院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力度,继续推行基础-临床课程整合、融通教学,建设示范课程及示范课程团队,规范基础-临床整合融通课程的管理。


1919关于开通不同校区间视频会议的建议

(湘雅三医院何庆南代表提出,由学校办公室、信网中心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不同校区、以及附属医院建立与学校本部相连通的视频、音频会议室;

2.针对不同会议内容,明确哪些会议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开会;

3.完善视频会议签到,以及会议精神落实等考核评价办法。

办理情况及答复

中南大学正处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一流大学需要有优质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助推学校各项工作更好更快的地发展。学校共有6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分布在长沙4个城区,分布广,路途远。现有校级会议室12个,分布在各个校区。近三年,学校每年召开各类工作会议约300场,其中大部分存在参会人员跨校区的情况,湘雅、铁道校区教师到校本部参会时,路途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严重影响办公效率,进而制约了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为了提高学校办公效率和会议质量,解决跨校区会议效率低下的问题,学校多次协调召开校领导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根据会议安排,学校办公室对各校区会议室进行了专项调研,形成《中南大学视频会议系统需求方案》,提出了9条具体需求,并提交信网与网络中心开展技术论证。在此报告基础上,学校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学习现有视频会议系统先后进行了5次联调测试。202013日上午,以校本部科教楼一会议室为主会场,湘雅新校区孝骞楼8楼二会议室和铁道校区世纪楼14楼会议室为分会场,召开全校性视频会议。该次会议进行顺利,会议音频、视频信号清晰,基本实现了会议预期效果。

同时,通过系统联调测试和召开视频会议也发现,学校现有会议室主要采用“投影+音响”形式,多数设备陈旧落后且线路老化,显示画质和扩音效果较差,召开重大会议常需要另外租借LED显示屏和音频设备。现有视频会议系统建于2014年左右,覆盖9个会议室,包括校本部3个会议室和新校区、铁道校区、湘雅校区、附属医院各1个会议室,未覆盖各二级单位。现有视频会议系统中,科教楼一、四会议室满足接入参加教育部、教育厅视频会议要求;部分会议室能实现远程音、视频功能,但信号不稳定效果较差;所有会议室均无法实现会议资料共享、视频会议终端拓展等新一代视频会议功能。根据此情况,结合《中南大学视频会议系统需求报告》,信息与网络中心牵头草拟《中南大学交互式云视频系统建设方案(待审)》。

下一步,学校计划针对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讨,保证其科学合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项目招标和施工建设,并相应制定配套的视频会议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学校视频会议体系建设工作。


1920关于医学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建议

(湘雅三医院吕奔代表提出,由研究生院、湘雅医学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目前医学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专业型硕士比例偏高,而学术型硕士的比例较低,因此学生总体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少,不利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2.学生普遍不愿意选择读学术型硕士,尤其是较好的生源;

3.由于科研时间不够,在培养过程中医学研究生存在学术不端的现象。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教育部的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总名额相对固定;各附属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总人数(包括专业型硕士生和社会化住陪学员)也是固定的。湖南省卫健委更提倡多培养社会化住陪学员,因为可以培养本省的基层医院的医生。我们可以适当多招收社会化住陪学员,一方面可助力健康湖南战略,另一方面可以将多出的研究生指标用于招收学术型硕士生以助力我校的“双一流”建设。

2.建议学术型硕士原则上为一等奖学金,而专业型硕士为二等奖学金;

3.强调实验原始记录的重要性,导师必须定期核查学生的原始记录,研究生管理人员定期抽查,学生和导师都必须在原始记录上签字,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

4.医学教育可考虑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除了“5+3”传统模式的硕士培养,还可以采用“5+4”模式培养科学型研究生,在第四年的时候适当予以经济待遇、科研平台、研究经费等支持,为学校科研的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助力。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在研究生招生录取过程中,教育部对执行和完成学术型和专业型有明确要求,必须完成专业型计划才能上报录取数据。由于历史原因,我校研究生专业型招生计划的占比较大,加上我校招收推免研究生以学术型为主,导致后期在招生时必须向以招收专业型研究生为主,否则学校总招生计划无法完成。

近年来,学校就我校现有招生计划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积极向教育部汇报,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我校研究生专业型招生计划已逐年减少。

但是,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以及报考临床医学学生的职业导向,导致大部分考生选择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而报考学术学位的生源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导师招生录取学术型专业生源的需求。近年来,学校为支持医学学科的发展,已在不断调整医学类学术型和专业型招生比例,通过调剂录取等手段,逐年加大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继续支持医学学科的发展。

2.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评定需按照《中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中南大学研究生助学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实施。目前为优化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方式,研究生院正在修订相关文件,但不宜以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来作为奖助学金的评定标准。

3、《中南大学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及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应恪守学术诚信,学院也应加强宣传教育与预防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止我校师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4、根据《中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根据其学位论文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具体情况,硕士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各导师可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其学习年限,学院与导师也可提供相关平台与经费的支持,研究生也可申请研究生创新项目以获取项目经费支持。

1921尽快推进学校信息资源元数据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出版社吴湘华代表提出,由信息网络中心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现代企业管理均是信息导向,高校治理也离不开各种数据资源。但目前本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信息分散,各自形成孤岛,不但使各部门和广大职工经常性重复填报各种信息,也导致校长多次批评的难以第一时间获得相关数据,而且还不利于各种基础数据的移植、加工和再生利用,造成巨大的投入浪费。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于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校自2001年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一直在进行教育信息化探索,目前已有在线课堂(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形式。与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的相比,目前仍然存在学习环境不友好、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单一、课程建设标准不统一、技术不规范、交互性不足、课程资源数量多但缺乏后期维护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不同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资源壁垒,数据标准又不明确、不统一、不规范,数据收集难以持续性跟进,数据无法交互共享。

在校园科研、教学与管理方方面面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这些庞大的数据和复杂的结构,以至于可以实现的用途,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学校大量的数据未经处理的碎片化处理,直接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和价值密度,就目前已有的数据来看,笼统、不够精确成为进一步深度利用数据分析的巨大阻力,一旦数据不能对高校教学进行精准的描述,那么想要量化高校教学成果,细化高校教学因素的具体影响,将变得无从下手。

想要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科学分析,无论是基础信息数据还是过程信息数据,都必须确保在规范的数据标准环境下进行收集和分类,才能够在对对象进行描述和重现时可以在同样的侧面选取同样标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或同类互动。但是目前对于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数据并没有给出明确而规范的数据标准,导致部分教学实践数据不全,在后期的数据分析过程中,存在数据缺失和数据重复的问题。

高校教学实践是一项润物无声,功在千秋的事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时时刻刻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因此数据收集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性工作,而是需要一个稳定可持续的数据收集云平台,能够实现承载大量数据并且可供分类检索,将高校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库,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给予科学而客观的量化支撑。

课程与课程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一张联合互动的数据网络,才是高校教学未来良性发展的重要依靠,但是目前来说,无法打破的资源壁垒成为数据共融互动的重要阻力,数据无法交互共享,则无法实时获取,一旦数据研究出现阻碍,新的课程也好,新的学科也罢,都必须要从零开始,基础数据重新累积,资源利用率严重降低,也导致了数据在大范围上的重复和冗余,不利于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协同共进。

建议:

出版社已经制订了“高校课程资源元数据规范”,正着力探索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再生利用的绿色机制。在具体过程中深刻感到,学校应尽快制订相应的元数据规范,整合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信息,为各种基础数据的移植、加工和再生利用打好基础,使这些信息的价值最大化。

具体工作建议如下:

1、成立由校办、发展与学科处、信网中心、组织部、宣传部、计财处、资产处、学工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后勤部、图书馆、档案馆、出版社等部门代表组成的学校元数据规范工作小组。

2、由信网中心和档案馆牵头分教学、科研、师生管理、财务管理、校园管理等方向分别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各种规范编写。

3、层次推进,先由本科生院、信网中心、出版社等部门先在已有基础上试点“中南大学课程资源元数据规范”,为其它规范制定摸索经验。

办理情况及答复

经研究认为此提案可行性局限性较大,应用场景非常窄,面向整个学校的信息资源进行建设则投入大,基本没有产出,没有应用需求,学校暂不实施:

 学校信息资源数据范围涉及较广,元数据规范化建设难度大

部分可行性建议:

 元数据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我校的数字图书馆应该是元数据的一种典型应用。“中南大学课程资源元数据规范”可以参考数字图书馆,建议由出版社通过自身的应用需求来构建元数据标准,建设其自身需要的相应资源系统。


1922关于任课教师给学生进行课外学业辅导的提案

 (学生工作部/处代表蒋直平提出,由本科生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据统计,近年来我校部分公共基础课如材料力学、电路理论、大学物理等选课人数超过900人的课程,挂科率都超过了20%,最高的达到27.74%。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选课人数超过5000人的课程,每年挂科人数达到700人左右。

据调查了解,上述课程班级学生到课率都达到了99%以上,说明学生上课的主动性还是很足的;而据挂科学生反映,挂科主要原因为上课阶段没有跟上任课教师正常的教学进度,该课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没有及时掌握,而通过本人自学也无法解决。

建议:

5门公共基础课(材料力学、电路理论、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在课程授课课时的1/32/3阶段,任课教师及时甄别出章节学习有遗漏知识点的学生进行课外学业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同时为保障上述任课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学业辅导的长效机制,建议给开展课外学业辅导的公共基础课教师(或系所)增加相应工作量核算。

办理情况及答复

1.提案所提供的数据不能确定是所指具体的课程、或专业、或班级的挂科率,或是初修挂科率还是总挂科率。为此,本科生院针对您提案中的五门公共基础课的“模糊课程名称”进行了系统查询,汇总了近三年2016/2017/2018该五门课的挂科率情况,我们发现除了电路理论初修挂科率略高出20%外,其他课程的初修挂科率都并未超出20%,高等数学的挂科率甚至还低于10%。初修挂科率与二级学院上报的数据基本相符(除电路理论外,此问题后面将详细说明),相信这与上课班级初修学生的出勤率高有必然的关系,更相信这也与学工老师辛苦的考勤与督促密不可分;重修补考挂科率非常之高,根据相关二级学院的反馈意见:“重修班人数较多且到课率非常低”(物电院);“无论是重修学生插入普通班级,还是单独开课,重修学生几乎不到课,很少交作业,院系学工也没办法管束这些学生”(土木院),相信这是导致“重修挂科率高”的根本且必然原因。

近三年电路理论初修挂科率高出20%的情况,结合自动化学院自述“目前《电路理论》的挂科率12-15%左右”来看,似乎二者并不吻合。经过重新对“2016/2017/2018年电路理论挂科率分析”数据分析,显示电路理论的初修挂科率已经逐年递减,到目前为止2018年的初修挂科率为13.6%,显然与自动化学院自述的“目前《电路理论》的挂科率12-15%左右”完全吻合。可见,近三年来,自动化院已经对电路理论课程初修挂科率高的问题高度重视,并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致使该门课程的挂科率已经逐年降低下来。

如此看来,目前这五门公共基础课的初修挂科率都已低于20%,不属于高挂科率的课程之列。

2.针对建议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业辅导事宜,从相关二级学院的反馈意见来看,相关授课老师都已经做得比较到位,具体如下:

“任课教师大部分都建立了微信群、QQ群等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期末也安排了专门的现场答疑,学生答疑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从教学环节来看也已非常完整。”(物电院)

“材料力学老师在业余时间都安排了答疑时间,基本是一周至两周一次,每次2学时,考前还有专门的答疑时间,也有开放的答疑讨论平台供同学们使用,”(土木院)

“任课老师都有安排课外答疑时间,但能来的学生微乎其微。比如某电路理论任课老师安排课外答疑时间一整天,到场的学生仅1-2人。”(自动化院)

“由于这两门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教学均实施任课老师负责制,针对困难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心理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数学院)

其中,“大学物理增加了期中考试环节,目的就是为了督促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及时复习,期中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绩来源,这一措施也起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这两门课程(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均实施任课老师负责制,每章节均进行测试。”另外,目前材料力学网上MOOC课程已经上线,学生可以和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学习,加深对该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回放也可起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综上所述,本科生院认为材料力学、电路理论、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这五门公共必修课的初修挂科率目前虽都未超过20%,且各二级学院也已经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了部分学生课业困难的问题,但是考虑到该五门课程依旧是公共必修课中难度大且挂科率较高的课程,所以本科生院同意提案中的建议,但考虑到如需形成学业辅导的长效机制,且又能保障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出台适宜的工作量核算办法,此绝非一日之功。本科生院继续会加大对此类公共必修课的关注,并加强和各相关二级学院的沟通,商讨出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来解决该问题。


1923关于落实在编在职教职员工交通补贴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伟代表提出,由资产处、学校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按照《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根据教职员工的级别给予相对应的补贴。

2.两种替代方案:(1)取消班车,教职员工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2)保留班车,但全部实行市场化承包经营管理,车队从学校剥离出去,自负盈亏。

办理情况及答复

2016117日《教育部公车改革工作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政策问题解答>的通知》中第一条明确规定: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应实行按规定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为主的办法。确实需要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个别特定岗位,应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出行频率等多方面因素,在节支的前提下,从严从紧核定,发放范围一般控制在司局级及以上,并报教育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组批准。

1924关于青年人才待遇及续聘提案

(物理与电子学院阳军亮代表、冶金与环境学院石西昌代表共同提出,由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对不同时间段引进的,但还在合同期内的同等级别人才,建议从新的待遇制度实行之日起兑现相同的待遇,比如特聘教授都为年薪30万元、特聘副教授都为24万元。实现同工同酬。

  2、四青人才应该实行相同的年薪、安家费等待遇,并且与青年千人科研经费支持力度一样,实行1:1科研经费配套制度。

3、建立完善透明的特聘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核定年薪制青年人才年度工作任务,超过工作业绩的,在年薪基础上可以获得额外业绩津贴或绩效奖励。建立健全的绩效分配方案,可考虑由人事处单独管理。

4、建议学校对青年千人、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等人才的后续评聘,制定具体的制度文件。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对于特聘教授、副教授的薪酬待遇、后续评聘、职称晋升等问题,人事处已制度相关补充规定,并提交校党委常会审定通过。

2.对于“四青”人才年薪、安家费、科研经费等待遇问题,人事处正在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计划管理办法,拟提出对“四青”人才按同等标准提供相应聘期待遇及支持条件。 

1925关于进一步改进科研经费报销方式的建议

(能源学院代表旻提出,由计财处、资产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出差住宿可参考其他高校的新办法,如:西安交大采用每天住宿包干政策,方便教师(即交通凭票据实报,住宿按每天适当标准直接䃼)。

2.允许申报学生银行卡作为正式支付渠道,报销时提交学生银行卡支付证明即可。

3.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的竞价起步点,如某些高校两万以下的可直接购买。

办理情况及答复

1.我校已修订《中南大学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大财字〔201927号),该办法第十三条规定: 因科研工作需要,使用科研经费出差,出差时间(包括在途期间,下同)7 天以内(含 7天),可选择在住宿费标准上浮 40%内凭票据实报销;或按实际住宿天数包干发放住宿费,住宿费标准不上浮。

2.我校已修订《中南大学财务报销办法》(中大财字〔201926 号),依据该办法第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学生可以不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

3.根据《中南大学财务报销办法》(中大财字〔201926 号)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购买单价(批)2 万元以下仪器设备提供网上竞价申购单;科研经费购买仪器设备无须提供申购单。”

1926关于明确铁道校区功能定位及资源整合的提案

(铁道校区管理委员会杨彦代表提出,由房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基建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学校层面集中清理、优化调整铁道校区教学科研房产资源。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两个学院用房应相对集中。

2、铁道校区所有教学科研房产资源等应该优先满足“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等轨道交通相关“一流学科”建设需求,并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确保轨道交通相关学科的强势发展和优势保持。

 3、拆掉原科技专修学院两栋危房,新建土木科研实验大楼(自筹),彻底解决科研实验用房紧张的现状。

办理情况及答复

1.按照学校要求,2020年公管院整体搬迁到铁道校区。今后铁道校区房屋基本由土木院、交通院、公管院等三个学院为主使用和管理。

2.2020年上半年新校区信息大楼投入使用后,房产管理处将对铁道校区一综合楼、二综合楼进一步规整,腾退后的用房将重点按相关学院学科建设发展需要进行调配。


1927提高临聘人员待遇的提案

 (机电工程学院孙小燕代表提出,由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1.提高临聘人员薪酬待遇,缩小正式编制与非事业编制的收入差距;

2.工会福利实现全覆盖,在体检、节日福利方面实现非事业编与事业编同等待遇,避免“异化”非事业编制人员;

3.在职称、任职等涉及个人发展的方面,为非事业编人员提供上升通道,使得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

办理情况及答复

1.根据《中南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大人字[2015]68号)第二十六条,工资薪酬是由二级用人单位结合岗位情况、本单位实际,遵循“同工同酬、市场导向;岗薪匹配,注重绩效”的原则,制定相应岗位协议工资标准,其标准一般不低于学校制定的工资指导线标准。二级用人单位工资标准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情况、单位发展和财力状况进行动态调整。

2. 根据《中南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大人字[2015]68号)第二十四条规定,非事业编制人员受聘期间的党、团、工会关系转入二级用人单位托管,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由个人办理转出手续。

3. 根据《中南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大人字[2015]68号)第二十四条规定,B 类、C 类岗位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技能等级由个人自行委托府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实行社会化评审。 非事业编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职员职级实行评聘分离,B 类、C类岗位人员的职务聘用,由二级用人单位自主确定,二级用人单位可根据聘用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表现调整岗位聘任级别。

1928关于设置全校性应急管理咨询与执行机构的提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贺志军代表提出,由学校办公室、保卫处、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建议:

 设置专门的咨询与执行机构。

1.聘任专兼结合的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团队,设置24小时畅通电话,为普通师生解决校内突发紧急情况时,提供专门的解决渠道和快速合理的处理办法;为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处理突发事件时,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2.以设立专兼结合的应急处置队伍,能够24小时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科学规范、高效妥当处理突发事件。

3.咨询机构专家参与校内应急处置教育宣讲、应急组织指挥、提出应急处置有关方案、开展事件情况核查、进行重大应急预案评审、指导应急力量建设。组建我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咨询机构,对于提高我校保障校园安全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具有重大意义。

办理情况及答复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保障学校安全稳定、及时妥善应对重要紧急情况,更好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管理规定由学校办公室统筹协调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理,并负责学校日常值班值守管理;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研判及应对;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和安全维稳应急处置;由党委保卫部(保卫处)牵头负责全校安全工作,制定并组织落实学校治安、消防、交通、政治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协助学校党政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维护稳定工作,组织开展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建立一个健全、定位清晰、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在2017年已成立学校总值班室,并正式发文《关于成立中南大学总值班室的决定》(中大人字[2017]21号),挂靠学校办公室,负责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应对;针对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学校于2018年制定《中南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中大信字[2018]5号),指导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2019年,由保卫部牵头,制定了《2019年度中南大学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其中包含由对应学校职能部门组织制定的29个日常安全工作流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

目前,学校应急管理工作保持平稳有序地运转,学校总值班室正着手制定《中南大学值班值守工作制度》,并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在一办公楼108办公室设置固定值班场所,工作日和双休日期间(包括学校寒暑假)实行24小时专人在岗值班,法定节假日期间,实行校领导白天在其办公室带班和24小时专人在岗值班,统筹协调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理。保卫部在各校区均已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为校内师生应对和解决突发情况提供及时帮助和服务,并结合“消防安全日”等特定时间结点,组织新生、教职工、附属中小学师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信息网络中心内设有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小组,为学校的网络网站、信息系统等安全事件提供技术保障与应急处置支撑。各二级单位在寒暑假期间(除法定节假日)正常轮班,确保本单位有序运转,信息渠道畅通,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根据目前的调研情况,尚无国内高校建立相应的全校性应急管理咨询与执行机构。因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综合讨论认为,目前学校不适宜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咨询与执行机构。

1929关于建议学校设置正高级工程师职工考评办法的提案

(冶金与环境学院石西昌代表提出,由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目前国家相关部委也下达了设置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及考核评估办法,我校还没有在工程类职称中设置正高级,学校很多高工都一直是副高工程师。

建议:

学校设置正高级工程师职工考评办法,让副高工程师有机会晋升正高职称。

办理情况及答复

目前学校已经启动制定正高级工程师申报条件,正式通过后就会启动正高级工程师评审。

1930关于提高铁道校区人才引进及国际专家配套服务的提案

(土木工程学院张升代表提出,由人事处、铁道管委会、基建处、后勤保障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铁道校区是中南大学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大力引进国内外各层次人才是保持并提升学科影响力和学校知名度的核心举措。提高人才配套服务的能力,是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举措。

由于铁道校区远离校本部,相关后勤服务难以匹配学科建设的需要。原有的铁道附小、附中本来为区域内优质义务教学资源,但由于近年投入不足,优秀中小学师资流失、教学硬件滞后;校区内周转住房破旧,无法满足高层次人才提出的“拎包入住”住房要求,尤其是国际专家来校短期(一至三个月)讲学和授课,期间无配套住宿条件;校区职工医院人员不足,无法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而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做好配套的服务,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校区和谐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建议:

1、学校层面加大投入,统一协调和推进周转房、中小学、职工医院的提质工程。

 2、成立工作小组,以制度的形式出台相关配套服务举措予以实施。

3、对接“中南大学人才工作委员会”,具体推进相关举措。

办理情况及答复

人事处已经起草高层次人才计划管理办法初稿,拟提出对附属医院人才计划岗位的入选者,年薪和科研经费由学校和附属医院共同解决,进一步加大对附属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支持力度。

1931提高博士后待遇和加大招收力度的提案

(生命科学学院刘静代表提出,由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博士后作为青年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在科研成果产出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南大学(非定向)博士后年薪仅为12万元(附属医院除外),相比临近同等“双一流”高校(武汉大学为20-30万元,华中科技大学为18-30万元,湖南大学为15-30万元),这种工资待遇明显低于省外和省内同等高校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校吸引和招收优秀博士后。此外,中南大学博士后目前仅能享受学校提供的2万元科研启动金,无法享受湖南省及长沙市的相关人才政策,包括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和长沙市人才新政22条等,因而缺少科研津贴和购房补贴等相应政策扶持。上述博士后待遇问题直接影响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不利于我校师资队伍培养、科技创新发展和“双一流”建设。

建议:

1、将(非定向)博士后工资年薪由12万元提升至20万元以上;

2、由学校人事处与湖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长沙市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学校博士后提供相应人才政策;

3、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加强中南大学博士后招收宣传力度。

办理情况及答复

2018年起,部分高校调整了全职博士后待遇,加大了对优秀博士后的资助力度。相比较,我校现行博士后资助方式过于单一,待遇偏低。结合学校实际,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于2019年提出了对全职博士后实行分类资助方案,拟根据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基金人才项目、博士毕业学校、已获科研成果等情况对进站博士后实行分类资助。整体提高博士后年薪、住房补贴等待遇,并给予优秀博士后在留校任职、职称晋升等方面政策支持,促进博士后招收及培养。

1932关于加强优秀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尽早破格聘为教授的提案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高志勇代表、生命科学学院陈超代表共同提出,由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四青人才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未来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但是,申报四青人才都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优青38岁,青拔/青长/青千40岁。统计表明,具有教授职称申报四青人才的成功率更高。因此,让具有冲击四青人才的教师尽早拿到教授职称非常重要。如果按照学校目前的规定,任讲师2-3年后评副教授,任副教授至少5年开始评教授,按照博士正常毕业年龄28-30岁,正常评上教授的年龄已经接近38岁。因此,破格晋升教授是冲击四青人才最好选择。但是,目前破格晋升教授的指标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四青人才申报的成功率。很多参加学校破格晋升的评委反映,其实很多参加答辩的青年学者水平已经达到了教授标准,而且与正常晋升教授的水平相当,甚至更高;由于名额所限,很多具备冲击四青人才的青年教师没破格评上教授很可惜。因此,建议学校增加破格晋升教授的指标;或者将这些人才聘为教授,利于他们的成长。

建议:

1、建议人事处和科研部制定相关制度和考评体系,增加破格晋升教授的指标或破格聘任为教授,提升四青人才申报的成功率。

2、建议加强对立足于校内工作做出的重要科研成果,取得的重要科研项目的奖励力度,让他们能够安心科研;

3、建立合理的破格制度,对于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应该给予专门晋升通道,所谓破格,就是不满足所有条件但在某一方面特别出色,值得破格,而不是用目前的晋升条款作为考核标准;

4、加大对青年教师申请“四青人才”的支持力度。学校和学院对于有希望冲击“四青人才”的青年教师要进行重点指导,统筹规划,有计划有安排的培养。

5、做到对“四青人才”一视同仁。“四青人才”是体现青年人科研能力的一个指标,应是同一水平的科研人才,而我校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往往对青年千人有更高的待遇和支持,这种区别对待让人感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让校内培养起来的人才感到不公平。

办理情况及答复

1.为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允许任职年限不够、但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特别优异成绩的中青年教师破格申报高级职称,充分发挥破格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为青年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学校专门出台《中南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设立科研成果奖励专项,用于奖励获得重要科研成果或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科研团队,同时鼓励学院在年终绩效中拿一定比例用于奖励突出科研成果。

3.目前学校人事处正在研究起草有关政策,一方面拟面向校内有望冲击四青人才的青年教师设立人才培育计划,全方位加强支持和指导力度,助推青年教师冲击入选人才计划;另一方面拟提出对四青人才按同等标准提供相应聘期待遇及支持条件(年薪、安家费、科研经费等)。

1933增加学院教辅人员编制、待遇及大型仪器专业实验人员引进的提案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罗周全代表提出,由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1、随着“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对学院管理和实验教辅人员的要求和工作显著提高;

 2、目前大型仪器设备大多由教师兼职管理,运行和使用效率不高;

 3、学校对管理及实验教辅人员的工作岗位任务、职责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如学校相关部门基本要求有专人或干事负责,几个人对应学校十几个部门的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4、由于实验教辅人员的工勤人员较多、学校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其工作量无法量化,且目前学校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需年满45周岁才能晋升高级职称,因此导致其年终绩效低,不利于该类岗位人群的稳定和积极工作。

建议:

 1、针对“双一流”,增设专门的学科秘书、一流实验室建设和大型仪器管理等编制;

2、加大学院实验技术专职人员的固定编制,大型仪器设备专业实验人员的引进及相关制度出台;

3、提高实验技术专职人员的年终绩效津贴。

4、改革实验技术人员需年满45周岁才能晋升高级职称的条例。

办理情况及答复

教辅人员编制数是按照各学院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核定的。目前学校存在教辅人员数量偏大,教辅人员普遍工作量不足、教辅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办法,合理分配岗位任务。教辅人员岗位类型繁多,岗位职责差异大,学校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尺来考核,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工作量的大小来进行考核。对岗位职责履行好、工作任务重的教辅人员,在绩效考核时进行倾斜。

学校已经启动了教辅人员的招聘工作。对于大型仪器专业实验人员等专业技术要求高的教辅人员,学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申请。

关于实验技术人员需年满45周岁才能晋升高级职称的问题,学校正在进行修订职称申报条件的调研,调研后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1934关于重新发放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职工特殊岗位津贴的提案

 (基础医学院代表陈旦提出,由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福尔马林具有强腐蚀性,散发强烈刺鼻的味道,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615日已确定福尔马林为一类致癌物。福尔马林目前仍是解剖学教学标本的保存液的主要成分。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及形态中心教职工承担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麻醉解剖学、断层影响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等多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常处于福尔马林浓度超标,远超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浓度数百倍(居家室内标准低于0.08mg/立方米,职业标准低于0.5mg/立方米)的环境中,严重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近10年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职工罹患癌症的人数为10人)。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如果员工的工作岗位中存在危害身体健康的物品,用人单位是需要给予员工相应保护的,同时还需要给予员工相应的补贴。我校从2000年合校至2012年一直以200/月给从事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发放特殊岗位津贴,并于20131月提高发放标注至500/月,这些措施,让从事一线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教职工感受到学校对教职员工的重视和关怀。我校的解剖学教学特殊岗位津贴发放标准还曾作为其它省内医学院校,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等发放特岗津贴的参照和标准。

20161月至今已有3年余,学校终止了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教职工的特殊岗位津贴发放,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医学形态学中心也多次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该情况,却一直没有发放到位。致使在岗职工思想情绪波动,人才流失,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凝聚力。

建议:

据调查,发放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特殊岗位津贴的医学院校,一般都从人事专项经费中支出该费用。建议学校重新发放和补发过去3年多从事解剖学教学工作教职工的特殊岗位津贴。资金来源和发放标准参照兄弟医学院的模式。

附:兄弟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发放情况

院校名称

发放标准(开始执行时间)

中国医科大学

1000/月(2005年)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1000/月(2012年)

海南医学院

800/月(2012年)

暨南大学

800/月(2012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

800/月(2012年)

厦门大学医学院

500/月(2012年)

长沙医学院

600/月(2012年)

湖南师范大学

500/月(2012年)


办理情况及答复

20191028日,基础医学院提交了《关于恢复并提高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特殊专业岗位津贴的报告》,申请补发过去三年多的解剖学特殊岗位津贴,并适当提高标准至1000/月。

经调查核实,我校从合校起至2012年给从事解剖学专业的教职工发放特殊岗位津贴200/月,并于2013年提高至500/月。近年来国家对津补贴的发放控制越来越严,2016年起因发放依据不足,我校停发了特殊岗位津贴。经调研,其他同类高校解剖学教师特殊岗位津贴仍在发放,发放标准与我校原发放标准相差不大。

20191120日经人事处教师工作部2019年第34部(处)务会议讨论研究决定如下:

1、恢复发放解剖学教师特殊岗位津贴等特殊岗位津贴,标准不变。

2、特殊岗位津贴在年底绩效中统筹发放,不在工资单中体现。

3、各相关单位要据实提供确实在一线岗位的教职工名单和支撑材料,不可扩大发放范围。

1935关于加大人才引进经费等相关政策落实力度的提案

(湘雅护理学院唐四元代表提出,由计财处、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加大人才引进经费等相关政策落实力度的提案

学校人才引进机制、政策都非常好,鼓励二级学院加大对国内外人才引进力度,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学习,鼓励优秀研究生到国外名校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但具体实施都有难度,学院根据自己的实情制定的各种方案无法兑现,没有自主权,导致人才流失。如:在招聘人才时,学院承诺给50万科研启动经费,这50万无法打到受聘人的科研帐户上;资助教师和学生的经费只能凭发票报销。

建议:

1对获资助出国进修的教师(10个月以上),按学院拟定方案一次性拨付资助经费到被资助教师账户;

2)对获资助出国(境)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按学院拟定方案一次性拨付资助经费到被资助学生账户;

3)对获资助出国(境)攻读博士的研究生,按学院拟定方案按学年拨付资助经费到被资助学生账户,签订协议回校任教;

4)对于引进国(境)外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按学院拟定方案,将科研启动经费一次性拨付至其在学校建立的科研经费账户上;

5)对于国际示范学院外籍教师,根据双方协商的资助方案,将人才引进经费及科研经费等按月拨付至其指定的账户上。

办理情况及答复

本提案提出的学院给予的科研启动费,无法打到受聘人科研帐户,资助教师和学生的经费只能凭发票报销。经与提案人沟通,科研启动费为非竞争性科研资金,为校内资金安排的预算,不纳入科研管理范畴。目前每个资助教师的科研启动费均在财务设有单独的财务项目号,按照资助教师提交的预算主要用于科研前期工作的报销,不能发放校内人员经费。

1936关于统筹支持附属医院人才计划入选者的提案

(湘雅医院龚志成代表提出,由人事处、湘雅医学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统筹支持附属医院人才计划入选者的提案

学校对于附属医院的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按照差异化支持方式,仅按照学校同级同类人员科研启动经费标准的三分之一给予支持,不负责安家费/购房补贴、年薪等其他待遇。

 临床医学是《中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确立的10个一流建设学科之一,并且计划到 2020 年,以临床医学为核心的医科整体实力接近世界一流。实现这一建设目标的关键在于快速集聚一支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高端人才队伍,其中,经费支持是高端人才队伍培养与引进的关键环节之一。

建议:

2018年学校共入选万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18人,其中三家附属医院仅3人。如统筹支持,预计不会影响学校人才经费整体布局。

基于以上原因,建议学校对附属医院人才计划入选者,按照同级同类人才给予全额支持,以便附属医院更好更快的建设一流临床医学学科。

办理情况及答复

人事处正在起草高层次人才计划管理办法,拟提出对附属医院人才计划岗位的入选者,年薪和科研经费由学校和附属医院共同解决,进一步加大对附属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支持力度。

1937关于进一步明确“四青人才”正高职称聘任流程的提案

(湘雅医院江泓代表提出,由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中南大学中青年人才聘用管理实施办法》(中大人字〔201621号)中规定,“四青人才”聘任为特聘教授(研究员),职称晋升指标单列。《中南大学新进教师选拔与聘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大人字〔201854号)中规定,特聘教授视同为具有初聘教授职务,首次聘用期和续聘期内,可按学校职称晋升管理办法申报长聘教授。

但学校职称管理办法中尚无特聘教授申报长聘教授的具体年限、业绩要求、申报流程等规定,并且其他院校同类人才入选后,均直聘为正高职称(如东南大学)。此类人才的“特聘教授”无正式文件和职称证书,为青年人才申报科研项目、国家级人才项目带来很大的阻力,无法与外校同类人才公平竞争。

“四青人才”数量与质量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临床医学的“四青人才”数量增速缓慢,2018年仅新增1名(柏勇平)。长此以往,使我校“四青人才”倍感迷茫,不利于拔尖青年人才的培育、引进与稳定。

建议:

建议参照2017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我校“四青人才”一般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内培的急需紧缺人才,并且国家在“四青人才”评审环节已设置了严格的国内外同行专家函评、会评、政审等程序,入选比例极低,入选者的学术水平及发展潜力毋庸置疑。建议“四青人才”在中期考核合格后,不受业绩、年限、资历等条件的限制,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并且按照上述文件给与晋升指标单列。

办理情况及答复

按现有政策,“四青人才”可聘任为特聘教授(研究员),按相应职称申报条件申报职称,职称晋升指标单列。学校已经启动职称申报条件修订,未来会根据您的建议、广泛征求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四青人才”正高职称晋升办法。

1938关于出台附属医院特聘教授、副教授聘任与培育政策的提案

(湘雅医院陈子华代表提出,由人事处、湘雅医学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201811月学校印发了《中南大学新进教师选拔与聘用管理办法》(中大人字〔201854号),包含“3+3”聘用教师、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三类。随后,20192月《中南大学附属医院新进人员选拔与聘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中大人字〔20193号)出台,包括医师及科研系列、护理系列、医药技术系列、管理服务系列四类。对于适应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学科特点的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聘任政策尚属空白。

2016年以前,学校设立的“中南大学升华特聘教授、升华猎英计划、升华育英计划”作为对接长江学者、“四青人才”的培育计划,在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急需出台适合附属医院人才发展的校级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储备与培育国家级人才,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建议:

 由中南大学层面统一出台附属医院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聘任、培育、考核政策,主要面向校内外青年拔尖医师及有望冲击“四青人才”的医学科学家,建立Physician-scientist发展通道,着力培养临床医学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与后备人才。

办理情况及答复

学校将结合队伍建设规划,在目标定位、梯队组织架构、落实举措等方面统筹考虑,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及特聘岗位聘任,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合理安排。

1939关于设立中南大学临床研究专项基金的建议

(湘雅二医院代表周智广提出,由科研部、人事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1.为全面深化 “双一流”建设,强化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度整合临床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疾病诊疗水平,助力“健康中国”。

2.将生命科学、基础医学、材料科学等的研究结果,转化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总结临床中的问题、现象和规律,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建议成立临床研究专项基金,遴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项目,全面提升大湘雅的临床研究水平。

建议:

设立中南大学临床研究专项基金

办理情况及答复

已完成。学校对每个国家级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提供了每年50万元临床研究经费,并且在20201月出台的《中南大学前沿交叉项目管理办法》中,根据专家们的论证意见,将医学融合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予以重点支持,该方向就是以临床研究为导向,推动学校医工文理结合。

1940关于在新校区设立财务办事点的提案

(图书馆高凯代表提出,由计财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当前,本部校区、铁道校区、湘雅校区皆设有财务办事点,唯有新校区尚未设立财务办事点,位于新校区的单位或个人在办理有关财务事项时必须去往其他校区才能办理,十分不便。目前,新校区已有物理与电子学院、化学化工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信息与网络中心、图书馆等单位进驻,陆续还将有其他单位搬迁至新校区,进驻单位与人员规模越来越大,办理相关财务事项的量势必也会越来越大。

此外,图书馆信息咨询部设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除了服务校内师生外,也为校外单位及个人提供查新、检索服务。校外人员在办理业务时,需要信息咨询部工作人员先将所需证明开具好,计算出应缴纳费用后,再由校外人员拿缴费单去往本部财务处缴费开具发票后,再返回到新校区图书馆凭发票取证明。校外服务对象本就对各校区的情况不熟悉,还需要来回往返于新校区与本部,给他们带来很多困扰,也因此产生不少怨言。据统计,2017年从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开具校内转账单及缴费单去往本部财务处缴费数为310人次,2018年为454人次,20191-3月已有138人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新校区没有财务办事点也给校外服务对象造成极大的不便,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

综上,为了方便新校区人员办理相关财务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十分有必要在新校区设立财务办事点。

建议:

在新校区设立财务办事点,提供财务报账、缴费并开具增值税发票等服务。

办理情况及答复

1.为方便老师报账,计划财务处在新校区图书馆、外语与网络楼、毓秀楼分别设立了投递式报账机,老师预约报账后,把相关票据投入报账机即可。

2.目前,计划财务处已对我校统一支付平台系统进行了升级,校外人员如需缴纳检索费、查新费可通过该平台网上缴纳。

学校信息门户“网上交费平台”可以针对各类收费在系统中设置收费项目,各二级单位(需做好系统接口)可以在平台查询项目收费明细,如果确认客户已经交费,则可以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结果或证明,客户无须往返各部门办理业务。

如需开具增值税发票,可到计划财务处开具发票或者在图书馆增设开票点;计划财务处正在抓紧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建设,建成后,电子票据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增值税票开具问题,目前我校已与相关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相关合同已在审批阶段。

1941关于出台离退休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建议

  (信息与网络中心陈军代表提出,由离退休工作处、计财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学校离退休工作经费近年来已有大幅度增长,针对二级单位离退休工作经费的预算已达到每人壹仟元,学校各二级单位在开展离退休工作过程中均涉及经费的支出,目前缺乏规范性文件的指导。

建议:

为加强离退休工作经费管理,规范经费支出,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经费使用和管理规范性文件,就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程序、监督机制、报销手续及程序等进行规范,以便二级单位在开展离退休工作过程中遵照执行。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学校离退休工作自200912月实行两级管理体制,从2010年起,学校下拨的离退休经费由离退休工作处按照上一年度二级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数以每人一定的标准下拨,作为各二级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经费。随着生活水平、物价等因素变化,每年的离退休工作经费逐年增加,从2017年起达到了1000/人。

2.为加强二级单位的离退休经费使用管理,指导二级单位规范性开展对离退休人员日常服务和慰问工作,离退休工作处相继出台下发了《关于二级单位离退休工作经费管理和使用的通知》(见附件1)和《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人员各类慰问暂行规定》(见附件2.

3.以“通知”的形式而非以学校发文的形式出台下发相关制度规定,通过了学校办公室和相关领导的同意批准。

4.提案人下学校教代会提出此提案后,与2019416日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就提案问题与离退休工作处的领导进行了沟通交流,并表示同意撤回该提案。

1942完善学校学术期刊等出版物安全管理规范

(出版社代表吴湘华提出,由出版社、宣传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高校出版物主要指高校出版单位出版的各类出版物,种类主要有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既包括自办出版物,也包含外购出版物和捐赠出版物。

中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各类出版物的支撑,学术期刊、学术专著等出版物是我校文化积累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了解我校文化的重要渠道,它们能第一时间展示和传播我校师生的学术前沿成果和科研创新信息,能进一步强化我校的优势学科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不断打造我校的学科品牌,促进我校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目前,中南大学在出版社和各院、所共分布办有30种期刊,尚无规范统一的管理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出版物的出版速度、形式和内容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版节奏的加快、出版数量的急剧增多以及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都会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导向风险、法律风险、质量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廉洁风险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制定实施有效的学术期刊等出版物安全管理规范,形成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将高校出版物质量风险降到最低。

建议:

由宣传部牵头,会同校办、科研部、出版社、资产公司、办刊单位等相关部门制定《中南大学学术期刊管理办法》《中南大学数字媒体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办法》《中南大学外购出版物及捐赠出版物意识形态安全审读管理规定》,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所有出版物没有任何政治问题。

办理情况及答复

办理过程及结论:

1. 出版社接受任务后,出版社组织社内专家于20196月完成了《中南大学学术期刊管理办法》《中南大学数字媒体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办法》《中南大学外购出版物及捐赠出版物意识形态安全审读管理规定》初稿撰写。

2. 20197-8月组织社内专家审读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

3. 20199月通过内部邮件发给学校党委宣传部、校办、人事处、机关党委、校工会、校团委、学工部相关领导寄送征求意见稿。收到欧光耀等领导回复后,在此组织社内专家讨论修订,形成了讨论稿。

4. 拟于201911月召开各相关部门会议讨论通过相关文件,按此计划将讨论稿先行在此发给学校党委宣传部、校办、人事处、机关党委、校工会、校团委、学工部相关领导审读,此期间相关领导提出以下意见:

1) 意识形态工作在学校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已经明确要求,对于新出现的新媒体内容安全、受捐的非审定许可引进的出版物内容安全等问题,不宜再单独由学校发文,出版社可视情况出台相关文件即可。

2) 由于学校期刊工作领导小组不是工作机构,其办公室挂靠出版社但尚未落实具体的职能及履行职能的人、财、物配套建设,现在出台全校学术期刊管理办法的时机尚未成熟。

5. 鉴于上述第4条相关领导的建议,我们决定:

1) 在上述文稿基础上修订后语20202月发布《中南大学出版社数字媒体内容安全管理办法》《中南大学出版社外购出版物及接受捐赠的非审定许可引进出版物内容安全管理规定》。

2) 为积极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争取20203月先出台《中南大学新办学术期刊审核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尽快向学校相关部门争取落实学校期刊工作领导小组公室挂靠出版社后的具体的职能调整及履行职能的人、财、物配套,并根据建设情况再出台适宜的《中南大学学术期刊管理办法》。


附录一 《中南大学学术期刊管理办法(讨论稿)》

附录二 《中南大学数字媒体内容安全管理办法(讨论稿)》

附录三 《中南大学外购出版物及受捐赠非审定许可引进出版物内容安全管理规定(讨论稿)》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20117

附录一 中南大学学术期刊管理办法(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学术期刊的管理,促进学术传播能力的提升,提高期刊质量,提升学术声誉,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学术期刊是指中南大学主办,或中南大学与其他机构联合主办,或中南大学承办,经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国家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获得《期刊出版许可证》的期刊。对于2017年前创刊的的期刊,须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学术期刊,包括三类:

(一)出版社代表学校运营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二)二级单位运营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三)拟新创办的学术期刊

第三条 坚持党管出版,校党委负责对学校学术期刊的指导和管理。

第四条 学校成立期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学校学术期刊建设运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校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学术期刊建设管理的学术审查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主办、承办的学术期刊重大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负责对学校新办期刊的学术审查。

第六条 出版社作为学校期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各类学术期刊的年检和评估;对各类学术期刊的运营进行规范和监督。学术期刊建设与评估管理委员会每年委托期刊质量评阅小组对全校主办、承办的学术期刊进行一次出版质量检查,组织专家阅评出版内容,对质量检测结果进行通报,并按相关文件进行奖惩。期刊质量评阅小组设在出版社质量检测中心。

第七条 各类学术期刊每年1月向学校提交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和下一年的工作计划(电子版),同时按上级部门要求按时上报相关工作报告。

第八条 学校对我校主办、承办的学术期刊实行“学校协调、二级单位保障、编辑部负责”的三级管理模式。

第九条 学校对运营良好、影响力突出、在“双一流”建设中贡献显著的学术期刊,在项目申报、成果报奖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条 坚持专业人员办刊、管刊,建立健全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上升机制,鼓励期刊编辑从事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条 学校将期刊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期刊工作的领导。


第二章 出版社代表学校运营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第十条 出版社代表学校运营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包括:

(一)中南大学学报:主要包括《中南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报(英文版)》、《中南大学报(医学版)》、《中南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二)学校重点学科群建设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文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交通安全与环境(英文)》、《临床与病理杂志》、《创新与创业教育》等。

第十一条 出版社应严格按照国家新闻出版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教育部、中国科协等期刊主管单位的管理办法及相关要求对本章所述期刊进行运营和建设,负责把关期刊出版和数字出版内容质量,学术期刊建设和持续发展的运营经费由学校专项资金支持和自行筹措。围绕科技创新、学术前沿和期刊规划,积极组织发表重大科研成果和顶尖研究论文。

第十二条 出版社应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执行学术期刊“三审三校”制度,自行组织期刊年检、编辑资格培训检查、出版阅评、数字出版内容审查等工作。

第十三条 学校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重大举措和事务应由出版社向学校期刊工作领导小组报备或提请讨论批准。如期刊刊名变更、编委会换届等。

第十四条 出版社应加强与国内外期刊数据库的学术交流与开放共享,注重提升期刊学术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三章 学院或附属医院运营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第十五条 学院或附属医院运营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包括:

(一)各二级学院正在运营的中南大学作为主管单位或主办单位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二)各附属医院正在运营的中南大学或中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主管单位或主办单位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第十六条 由学院或附属医院自行组建期刊编辑部,负责相关人员的资格认定和专业培训,并筹措学术期刊建设和持续发展的运营经费。

第十七条 由学院或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负责期刊学术事务的决策和咨询,重大学术事务要向学校学术期刊建设与评估管理委员会报告或报备。

第十八条 学院或附属医院党委负责把关期刊出版和数字出版内容质量,期刊每年应组织专家阅评,期刊年检应由学院或附属医院党委审批同意后提交学校。


第四章 拟新创办的学术期刊

第十九条 拟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包括:

(一)学校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拟新创办的学术期刊,一般依托出版社牵头实施。

(二)学院、附属医院或其他学术组织提出申请拟新创办的学术期刊。

第二十条 拟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均须通过校学术委员会组织的学术论证和审查。

第二十一条 申请条件:

(一)符合学校整体布局和“双一流”建设方向,有明确的期刊目标、发文范围、发展规划和运行机制。

(二)提出创办期刊的机构可为:出版社、二级学院、附属医院、一级学科、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院士领衔的学术团队。

(三)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核心编辑团队。负责人应为校内在岗的正高级职称科研人员。原则上一人只能负责一种学术期刊,有必要的编辑出版条件、办公场所以及稳定的国内外编委队伍和高水平稿件来源。

(四)负责人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政治合格,品德优秀。

2.在全国性学会(或专业委员会)担任副理事长(副主任)及以上职务;

3.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专家;

4.有强烈的办刊愿望,有精力投入期刊建设和运营。

第二十二条 申报与评审条件

(一)学校新刊申请集中受理和评审时间为4月和10月。

(二)拟新创办期刊填写《****期刊创办申请表》,编制《****期刊创办可行性必要性论证报告》,经二级单位教授委员会论证通过,并签署教授委员会专家意见,加盖学院公章,提交科学研究部。

(三)科学研究部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对拟创办期刊可行性、必要性及负责人资格进行考核和评审,评审结果报科研、出版、宣传主管校领导审定通过,报校务会审批后发文。

第二十三条 学校对于新刊设置一定的扶植期,扶植期一般为3-5年,根据期刊的不同类型,给予一定金额的经费支持。扶植期后,由所在机构负责自行筹措办刊经费。

第二十四条 学校鼓励新刊与一级学会、协会、大型国企央企联合办刊,学校支持运营情况良好、影响力大、有条件的期刊申请各级各类项目支持。

第二十五 学校在新刊创办3年后组织评估,对于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或运营状况不良的期刊和相应经费由学校予以收回,统筹建设。学校为新办刊物设置2~4名专职编辑,对于发展前景良好的优秀期刊给予不定额的延期经费支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中南大学期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录二 中南大学数字媒体内容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南大学数字媒体内容安全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南大学对各类具有公众传播功能的新媒体阵地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学校党委负责全校新媒体的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各单位党组织负责对所管辖内新媒体的日常管理和督查。

第三条 各级各类新媒体的建设单位(部门)是具体管理的责任主体,本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按照“谁主管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责任落实到个人,流程管控可追溯,有序推进建设和使用,杜绝错误思想和理念在任何渠道传播。

第四条 数字媒体内容安全管理将实现规避数字媒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内容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质量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廉洁风险等。

第五条 新媒体包括:

(一)各级各类数字媒体和出版物;

(二)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

(三)各级各类互联网群组;

(四)其他具有内容公共传播功能的机构、场所、活动。

第二章 数字媒体和出版物类新媒体管理

第六条 数字媒体和出版物,是指中南大学各级组织主管主办的各类报纸、电视台(电台)、内外网站、期刊杂志、内部资料、内部刊物、书籍、文艺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纸质出版物、电子音像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形式。

第七条 各类各级媒体和出版物的主办单位(部门),是该新媒体管理的责任主体,主办单位(部门)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同级党组织负监督责任。

第八条 各类各级媒体信息发布要严格执行审查制度,严格信息发布管理和审核,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第九条 各类各级出版物要严格执行审查制度,履行审批程序,主办单位(部门)要严把选题策划和审定关,加强对组稿、编辑、校对、印刷(刊播)等环节的风险管控。同级党组织要严格履行审核监督职能,强化对相关传播内容的管理。

第十条 涉及统一对外新闻宣传口径的内容,按照中南大学新闻发布相关管理办法执行,报同级党组织审核备案。

第十一条 出版物的经营管理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做到合法合规、廉洁奉公。在对经营工作总结汇总中,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各项工作,做到成绩不夸大、问题不掩饰、矛盾不回避,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第十二条 党员领导干部在新媒体上公开发表理论文章、 心得体会等要事先经其所在党组织审核同意后方可发表。


第三章平台类新媒体管理

第十三条 新媒体平台,是指中南大学各级组织创设的微信、微博、微视频、移动客户端等,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短视频、头条号等。

第十四条 中南大学党委和各二级党委是各类新媒体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同级的新媒体建设、运营、管理负责。新媒体账号的主办单位(部门)是该媒体的新媒体管理的责任主体,主办单位(部门)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同级党组织负监督责任。

第十五条 开设新媒体公众账号,要严格执行审批备案制和负责人备案制,按照中南大学新媒体管理相关办法对新媒体进行管理,任何单位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开设,已开设的新媒体需要报党委宣传部备案。学校领导干部以职务身份开设新媒体账号,应报学校审批备案。学校涉密人员以职务身份开设新媒体账号,应报学校保密部门审批,并报所在单位新媒体归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新媒体信息发布要严格执行信息发布管理制度,严格信息发布管理和审核,积极开展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第四章 互联网群组类新媒体管理

第十七条 互联网群组,是指学校各级组织因工作需要创设的,通过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平台建立的,用于群体在线交流的网络空间,包括但不限于微信群、QQ群、微博群、陌陌群、贴吧群、支付宝群聊等各类互联网群组(后简称“网络群组”)。

第十八条 学校党委和各二级党委是各工作网络群组的归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工作网络群组履行管理监督职责。

第十九条 工作网络群组的主办单位(部门)是该群组的新媒体管理的责任主体,主办单位(部门)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所在同级党组织负监督责任。工作网络群组创建者和管理员对本群组新媒体管理负主要管理责任,包括信息内容安全、用户注册、信息审核、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

第二十条 工作网络群组创建者、管理员和成员在群组内发布信息内容,应当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不得利用互联网群组传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二十一条 工作网络群组应执行实名制,对群组成员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并于群组内实名标注。未认证实名的,应予以删除。

第二十二条 长期工作网络群组应向同级党组织备案, 临时工作网络群组在工作任务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解散。

第五章 其他具有内容传播功能的机构、场所、活动

第二十三条 对于其他具有内容传播功能的机构、场所、活动等,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内容管理机制。根据“职责清晰, 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守土有责”思路,认真执行“谁主管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确保内容管理环环相扣、不留死角。成立内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处理相关工作。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中南大学党委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管理的协调指导,校党委宣传部、信息与网络中心履行互联网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职责。

第二十五条 学校党委宣传部统筹做好学校网上信息内容监测, 各二级单位做好本单位管辖的网络平台和党员、干部职工网上发声的信息内容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通报网络内容领域重要情况。

第七章 应急处置

第二十六条 各二级单位建立涉内容的网络舆论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监管研判和信息共享,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处置,有效回应问题、解释疑惑,防止演化为网络内容领域问题,防止涉内容领域问题引发现实层面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第二十七条 对于涉及本单位的网络内容领域重大问题, 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要站前指挥,旗帜鲜明地与错误思潮、错误观点、错误倾向作斗争,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

第二十八条 各二级单位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全力预防由于管辖范围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传播平台受到攻击侵害而引发内容领域问题。

第八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 对于违法违规传播错误思潮观点和有害信息的网络平台、经调查核实,由学校纪委依法依规采取约谈、警告、暂停运营、关闭、纳入黑名单等处理措施,并追究责任人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十条 对网络内容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力、 应对处理不及时不作为,出现失职失责情形,产生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依纪依规对领导班子和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管理范围内的网络平台和党员、干部职工、在校学生违法违规传播错误思潮观点和有害信息, 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对信息发布传播者、主管主办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南大学党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录三 中南大学外购及接受捐赠的非审定许可引进出版物内容安全管理规定(讨论稿)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我校外购及接受捐赠的非审定许可引进出版物内容安全管理机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传播阵地管理责任,自觉加强本单位外购及接受捐赠的非审定许可引进出版物的内容审读,确保传播内容安全。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学校相关单位自行审读后无法把关需提请审读的外购及接受捐赠的非审定许可引进出版物,主要包括定期出版物(期刊、报纸)、不定期出版物(图书)。含:㈠各类接受捐赠的非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出版物;㈡非国内正规渠道引进的国外正式出版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及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第四条 审读工作应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遵循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质高效规范实施的原则。突出审读工作重点,明确审读把关要求,落实审读把关责任,强化传播阵地管理。

第五条 审读工作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由出版社协助。
 
第六条 审读程序:

  (一)需审读的单位向宣传部提交审读申请,宣传部同意后安排审读专家,申请单位安排专人在10日内寄送样本和《出版物审读情况记录表》(一式两份)给审读专家;

 (二)审读专家审读样本并如实填写《出版物审读情况记录表》(一式两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审读结果报送至宣传部;
  (三)宣传部对审读员提出的意见进行审核,并做出是否采购或接受捐赠或能否开放给公众阅读的决定;

(四)由送审单位按市场行情向审读员发放审读费用。

第七条 主要审读内容:
  (一)出版物是否存在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内容;
  (二)出版物是否存在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的内容;
  (三)出版物是否存在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宣扬邪教、迷信的内容;

(四)版物是否存在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的内容;

(五)出版物是否存在对弘扬社会主流思想道德和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容;

(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 符合上述规定的出版物,其内容属合格;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出版物,其内容不合格。对内容不合格的出版物坚决实行淘汰,杜绝其进入公共文化领域。

第九条 审读责任:
  (一)审读专家应严格按照《中南大学外购及捐赠出版物内容审读管理规定》,认真开展出版物内容审读工作;
  (二)审读专家对其审读出版物的内容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宣传部不定期对审读专家的审读情况进行抽查。发现有审读失误现象,视情节轻重扣发审读费。因审读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四)宣传部委托出版社定期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并召开审读专家工作总结及审读信息交流会。

第十条 对在出版物内容审读工作中被认定成绩突出的审读专家,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十一条 本办法经校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实施,解释权在校党委宣传部。


1943投资建设中南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的建议

(商学院龚艳萍代表、冶环院成琼文代表、自动化学院阳春华代表共同提出。由基建处、后勤保障部、房管处、计财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在2019年校工作任务中就将国际化发展列为重点任务。我校已与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7所大学或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国别数达41个,合作院校256所, “111”创新引智基地10个,每年承办数十场国内外学术会议,成百上千的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和交流,这些为我校双一流建设、高端人才引进和外专引智、国际影响力扩大都做出积极的贡献。国内双一流高校,大多都在校内拥有环境优雅、集餐饮、客房、学术交流、大型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学术交流平台,如清华大学对外学术交流中心、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为此提议对我校云麓山庄进行修整优化。

 国际交流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校发展的短板。中南大学作为双一流A类高校近年来在学术会议承办方面迅速成长,在学术交流领域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校本部就拥有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工程等多个一流学科,但目前仅有国际报告厅、科教南楼四会议室等为数不多会场可供使用。总之,中南大学校本部目前缺少能够承办大规模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的机构和场所,随着二级学院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增多,场地限制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我校提升学术影响力。

1、现有的接待机构规模小,条件不足以满足大型学术会议的要求。目前校内仅有的招待机构云麓山庄规模较小、装修较为陈旧,无法容纳100人以上的大型学术交流。同时各项配套设施也较为陈旧,难以满足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的需要。

2、学校附近缺少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就近安排住宿难度大。近几年的会议都只能将嘉宾安排在直线距离较远的酒店。住宿地点距离学校较远导致大部分情况下需要租用酒店的大型会议室满足会议需要,一方面导致会议承办成本高。另一方面嘉宾没有接触校园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学校品牌的宣传。

3、与同行差距较大。同等院校如湖南大学已在2018年建成专门负责学术会议承接的梅苑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与校内星级标准的集贤宾馆联动可承接标准较高的学术会议。而目前中南大学则缺少类似的专门负责承接大型学术会议的机构。

建议:

1、投资建设中南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为我校学术会议的承办和日常校外专家的来访接待等提供硬件设施保障。会议中心聚焦国内/国际学术交流,集会议、住宿、餐饮、接待于一体,致力服务于我校学术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新建的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应设计新颖、体量适度、功能完整、使用方便、形象大度,装修至少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含多个智能化的报告厅、多功能厅,保证200间以上的客房容量。

3、将校升华楼前楼的报告厅和部分教室改造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交流场地,保障校本部多个一流学科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4、对云麓山庄进行修整优化,使之具有:整洁舒适的客房;国际化的餐饮;国际化的服务;会议室、多功能厅最终满足:①外籍专家有个能安心定居一段时间并能方便工作和交流的场所;②有小型学术交流的平台。

办理情况及答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88号国务院令《机关团体建设楼堂馆所管理条例》规定“第二十一条机关、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具体情况责令停止相关建设活动或者改正,对所涉楼堂馆所予以收缴、拍卖或者责令限期腾退,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建设培训中心等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场所和设施”。因此,我校不能投资建设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但根据学校工作的需求,正在积极研讨其它相关替代方案。

1944关于在新校区新建学生和教工食堂的建议

(商学院龚艳萍提出,由基建处、后勤保障部、房管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1、随着学校的发展,新校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到今年年底截止将有机电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教研部、新图书馆、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10个学院和单位入住新校区, 在新校区办公的教职员工人数显著增加。

2、新校区设有BCD座教学楼,可以同时容纳3万名左右的师生集中上课,人流量大,如果在新校区设有食堂,可以免除下午或晚上继续有课的部分师生在教学楼和升华公寓的来回奔波,减少升华公寓内食堂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在来回路上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

3、目前学校在B座教学楼下设有餐厅,但餐厅只能容纳800人左右同时就餐,已无法满足师生的要求。该餐厅的饭菜采用配送制,供应量和菜的品种相对较少,就餐环境相对较差;饭菜保温(特别是冬天)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导致饭菜的色、香、味下降。

建议:

1、新食堂地址建议选在新校区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如机电楼和计算机楼之间。

2、考虑到届时食堂用餐人数较多,建议食堂开设有教工餐厅和学生餐厅。

办理情况及答复

目前已规划多套新校区食堂建设选址方案,并已进行现场踏勘及可行性论证。规划选址方案正在进一步论证中,准备上报学校常委会进行决议,通过后即开始立项、招标和施工。


1945关于对校内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提案

(离退休处龙大为代表、出版社陈灿华代表、商学院关键代表、冶金与环境学院杨建广代表共同提出,由房管处、后勤保障部、基建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近年来,校内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申请加装电梯成了不少教职员工的迫切希望。也是广大中老年教职工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01875日,学校领导办公会听取了离退休老同志代表提出的关于老旧高层加装电梯的诉求,提出了三条意见,表示将在调研基础上依据有关政策和程序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希望有关职能部门组织调研,成立工作小组,从政策、资金、技术、施工、维护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至目前为止,学校尚无任何部门牵头落实。一些校区的老同志尽管在经费筹集与设备购买方面已自行解决,但在施工过程中仍遇到了诸如扩容等方面的困难(如湘雅北院35栋,铁道的两个门栋)老同志们一筹莫展,无处咨询。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职工受到此困惑。这几年连续有教代会代表提出相关建议和提案。在此,我们再次提出在我校五层以上旧住宅加装电梯的意见和建议。

一、必要性

我校高家坪、静宜园、西苑等既有多层住宅,现有住户许多都是老职工或离退休职工,是相对更需要照顾、关爱的人群,健康、医疗和无障碍通行等服务对他们来说极为重要。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可以改善和提升住宅的居住品质、完善住宅的使用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解决年老体弱和残疾人住户出行难等问题。同时,还可使既有住宅进一步增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校内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一事关系我校许多教职员工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学校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实际行动,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二、可行性

1、国家和地方政策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加装电梯实现无障碍通行是一项惠民工程,符合国家政策法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设计规范》要求“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 16m 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2016121日施行,对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技术规范已有明确规定,要求因地制宜,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20171016日,长沙市住建委发布《长沙市关于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方案有奖征集的公告》,就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重点难点问题向市民公开征求意见。《长沙市关于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办法》预计今年将会公布实施。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拟以“三招”解问题之难,一是优化行政审批。由于增设电梯涉及多个部门,逐一审批繁琐复杂,因此市政府拟明确优化行政审批,使得办理简单方便高效,实现真正便民利民惠民。二是“两金”与补贴。在资金方面,市政府拟规定增设电梯的出资人可以依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和维修资金用于支付安装费用;同时,市政府拟拿出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增设电梯的后续管理维护。三是双重多数决定。市政府拟规定增设电梯应当经该梯号()房屋专有部分占该梯号()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而无需业主的一致同意。

2、既有多层建筑加装电梯已有许多可行范例,为破解相关困难提供了参考经验和解决途径。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为大势所趋,北京、上海、重庆、辽宁、浙江、四川、甘肃、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福州、厦门、温州等省市,均已出台专门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文件,积累了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可借鉴的经验。如面临的资金问题,可以采取住户主按分摊比例出资、学校、市区政府财政补贴以及提取住房公积金、专项维修资金等多渠道筹资的办法。

 建议:

 1、学校统筹安排将多层旧楼房加装电梯工作纳入学校普惠职工议事日程,以学校统筹,建立房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协调机制,出台多层旧楼房加装电梯指导意见,对加装电梯的条件、流程及相关事项进行明确,分批分期逐步解决。

2、制定技术规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技术规范,简化审批程序。建议根据不同老居民楼的特点,可制定多种设计方案模版,既方便相关部门审批,又可提供业主参考,使加装电梯前期工作少走弯路。

3、多方筹措资金建议建设资金采取学校、户主按分摊比例出资,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补贴。户主分摊的部分根据楼层高低筹措、收取加装电梯和运行费用。

办理情况及答复

根据《关于印发长沙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管理规定的通知》(长政办发〔201811号)文件精神,业主或业主代表、业主委员会、房改房的原售房单位、直管公房的现有房屋产权人和业主授权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电梯安装企业均可提出增设电梯申请;共同出资的业主应为增设电梯的建设主体,承担相应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增设电梯房屋所有权发生变更的,受让人自该房屋变更登记之日起,承继出售人对增设电梯所负权利、义务。

学校正在筹划家属区物业社会化工作,推动业主委员会成立,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提供增设电梯电源接线及电表安装、住房原建设资料查阅、提供未售公有住房住户相关信息和配合做好未出售公有住房加装电梯费用申请等相应服务工作。

1946关于适应“双一流”要求,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及建设美丽校园的提案

化学化工学院刘又年代表、铁道校区管委会董龙云代表、资生院金胜明代表共同提出,由宣传部、后勤保障部、保卫处、基建处、档案馆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中南大学于2000年在国家高等学校重新布局结构调整中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其最早溯源至于1903年和1914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和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中南工业大学前身为中南矿冶学院(1952年),矿科享誉中外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长沙铁道学院前身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3年),享有中国土木工程“三驾马车”之美誉;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14年),为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校园文化建设是体现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重要渠道,中南作为全国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提升自己的水平,把中南的文化和历史传承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每个师生都能切身感受到中南“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文化精神,展现中南的精气神。

中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却缺少展示的窗口。做好校史馆建设工作,既是对学校发展艰辛历程的记忆,展现学校办学历程和不同时期学校面貌的浓缩,也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集中表现的舞台,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有益于增进学校的文化传承积淀、提高校友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中南大学是一所历史积淀很深的高校,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需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改善尤其刻不容缓。校园内道路经常有破败的地方没有及时进行修缮;新校区教学楼A栋出行到学生宿舍的设计不合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新校区体育馆学生步行道人车分流设计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新校区教学楼内上下课间拥堵,存在安全隐患;新校区用餐不方便由此产生外卖增多而引起的餐饮垃圾增大,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校本部胜利村、高坪村等一系列小区老化严重、布局不合理,影响到了校容校貌,亟待整改。湘雅老校区就餐和业余活动场所差,不能满足师生的生活需求。主要体现在湘雅老校区北院食堂,就餐环境不好,饭菜质量和卫生差,对学校的形象和就餐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湘雅老校区缺乏供广大研究生体育运动的处所,不能满足广大研究生的运动需求。

建议:

1、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南特色和各学科特色,要软件(学生思想教育等)与硬件(校园环境建设等)相结合,要再细节上下功夫,各学院要针对学科特色建设自己的文化建设规划,由宣传部牵头,学校拨专款,联系专业文化设计公司,进行每个学院(楼栋)的楼内文化建设。

2、加快校史馆建设的规划及实施。

3、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对老小区开展外貌修缮、统一规划、拆除旧房、危房等一系列措施。将校园的主干道“白改黑”(改成沥青路),在新校区栽种一批大树,改建校园路灯。

4、对于校园内破损道路要进行及时修缮,而不是等到放假;校园卫生要做到整洁干净无卫生死角;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进行尽快整改新校区用餐问题;新校区用餐不方便请学校予以考虑解决,同时可以大幅减少餐饮垃圾产生。

5、对湘雅老校区运动场地进行合理规划,修建一个篮球场或羽毛球场。

6、湘雅老校区北院食堂,建立检查监督制度,便于及时反馈问题和整改。

办理情况及答复

一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到执行计划细节,从文化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各项文化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学校浓厚文化氛围正逐渐形成。

一、加强顶层设计

1.针对校园景观建设缺乏统一管理机制状况,制订出台了《中南大学校园雕塑景观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2. 召开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论证专家咨询会,深入听取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和校区负责人意见,论证形成学校未来三年文化建设项目规划。

3. 多次召开校园文化景观规划建设座谈会,委托建艺院朱力教授团队完成了《中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规划》

二、有序推进文化建设项目

1.学校形成完善的可视化标识系统,正在推进中南记忆可视化标识系统2.0版本。

2.建成了先进轨道交通科普基地、铁道校区浮雕文化墙等文化场所,已立项了地质博物馆、冶金馆;

3. 牵头完成了学生素质B栋功能使用的论证工作,校史馆有档案馆牵头建设并将落户学生素质B栋已通过学校党委党委会。

4.配合完成胜利村腾出拆迁工作。

5. 升级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中央厨房”,打造“i云麓”智慧学工平台。

6.推出“雅韵中南”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30余场,开展“人文中南”名家讲坛系列活动20余场,开展“品味中南”文化素质教育系列展览活动10余场。

7.制作系列中南大学文化精品微视频,探寻中南故事,立项编撰了学科史系列丛书10部,立项资助了10支“伟人精神人人传”伟人精神音频小故事实践创作团;

8.建设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举办第十二届“古韵新妍”两岸青年学生诗词联吟活动。建设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与中南大学道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出版《中南大学国学文库》,创办《国学时代》杂志,举办中南大学国学公益论坛,组织开展“中南大学国学三湘行”活动。

9. 组织开展“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系列活动。

10. 就全校师生关注的校区命名校、校歌进一步征求意见,形成新的修改方案。完成了南校区至清水路新修道路命名征集论证工作。

11. 圆满完成2020年度“双一流”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的建设。

12.“‘五位一体’美美之教——十四年聚焦瑶族长鼓舞传承与保护”获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三、下一步计划

1.根据学校未来三年文化建设项目规划和《中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规划》,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建设美丽校园。

 2. .统一规范整合全校宣传栏、及时更新更换标识标牌、规范文创产品设计制作发行。

3. 推出《中南故事》大型校园文化舞台剧,阐释宣传中南精神。

 4.配合档案馆推进建设校史馆。

5. 继续开展校区命名、校歌等工作,形成中南文化的共识。

6. 继续挖掘中南历史,聚焦中南特色建筑、著名人物、重大成果,形成系列文化产品,出版中南口述史丛书等,展现中南精神。

1947关于取消最低价中标的提案

(能源院李代表提出,由资产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在能源院设备采购过程中,采用产品竞价网招标,往往采取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该方法在实际中的错用、滥用阻碍了正当交易竞争,降低了产品质量,造成售后服务困难等问题,例如,购置工作站时,品牌、配置符合要求,但为了压低价格一些厂商恶意更改原厂配置,甚至用翻新机、返修机充数,由于缺乏直接证据造成维权困难,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建议:

1、加强对厂商的监管与淘汰;

2、取消最低价中标的方法,改为定金额以下自行购置,不高于官网价即可。

办理情况及答复

针对李旻代表提出的“关于取消最低价中标的提案”,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进行了认真研究,现予回复如下。

1.加强对供货商的监管:对恶意低价竞标又无法供货,或售后服务质量差的供货商,给予“差评”并建立违约记录,严重者将直接“拉黑”。

2.加强对合同和验收工作的管理:用户确认仪器设备验收不合格时,应明确告知供货方其责任所在,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将再行验收,如验收仍不合格,将按《合同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加强竞价采购的宣传和解释:在质量和服务均满足采购文件实质性要求时,按报价最低者中标的原则成交;如质量或服务不能满足要求时,说明原因后可顺序选择备选供货商或中止竞价。

 4.进一步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方式和流程:目前,《中南大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实施细则》正在制定中,主要目的是提高科研单位采购自主权、简化采购流程、简化变更采购方式的审批流程,为科研急需设备采购提供绿色通道。

1948关于将原物理楼整幢划归能源学院使用的建议

 (能源学院孙志强代表提出,由房管处、资产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将原物理楼整幢划归能源学院使用的建议

目前能源学院的办学场地主要分布在能源楼、物理楼、米塔尔楼和铁道二综合楼。“二岸四地”的格局过于分散不便于管理。目前能源学院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院教师办公场地主要集中在能源楼,副教授职称大多数是四人挤在25m2的办公用房,达不到学校核定的副高职称10m2/人的标准。新晋职称的教授也只能使用4-6m2的办公空间,距离学校核定的正高职称20m2/人的标准相差甚远。我院四青人才李庆老师的办公空间也仅有5m2。因发展需要,学院也在努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面临新进教师一位难求的局面。学院目前的办公条件极不利于吸引和挽留高层次人才。

2、随着引进教师的力度增加以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区域已处于满负荷状态,新生无法安置。学院本科生三年级后便整体搬至校本部,学生活动及研究生上课皆需要在本部有固定的教室、会议室等公共场地,目前学院的公共场地无法满足需求,物理楼阶梯教室因整楼电路老化无法背负大功率电器,无法装修使用。

3、能源楼建自建校初期,楼体老化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多建筑问题改造多次,效果依然不佳。卫生间严重漏水,渗水至教师办公室顶棚及墙壁。三楼走廊及办公室的吊顶因楼顶漏空遇大风便会掀起,如遇连续大雨便会渗水至吊顶的线路上,再遇上雷电等外力极易发生重大安全隐患。学工心理辅导室、学业辅导室、党建活动室、资料室、档案馆皆集中在202会议室,无单独的活动场所。

4、物理楼12楼主要为能源动力类本科基本教学实验,实验设备占用除流程工业节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约50m2)之外的所有房间。目前学院基本没有专门的科研实验室,所有科研实验均利用本科实验教学的空余时间开展,严重影响实验室管理、安全与研究工作进度。

建议:

1、将原整幢物理楼划归能源学院使用,合理利用空间,解决目前存在物理楼电路老化无法背负大功率电器等各种问题。

2、现能源楼整体维修以便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办理情况及答复

能源学院已向学校和房产处提交过用房申请,根据贵院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房产管理处将在2020年上半年地信院搬迁工作完成后,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合理调配。

1949关于优化新校区交通,增设车辆出入通道的提案

(机电工程学院贺继林代表提出,由保卫处、基建处、校办、后勤保障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新校区目前只有两个车辆进出通道,虽然对于管理有一定好处,但对于居住含浦、阳光100、洋湖、铁道校区等地的老师、学生及相关人员来讲,进出新校区存在诸多不便,交通安全问题也非常严峻。

首先,由于靳江路、后湖路、丰顺路是学生密集行走的通道,大量车辆绕行时容易加重拥堵,与学生上下课叠加时更是雪上加霜,非常不利于人车的有序流动及校园交通的合理分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已有不少交通事故及人员受伤的报道;

其次,其他方向包括铁道校区的车辆很多只能走潇湘大道转靳江路,绿灯放行时间又短,上班时间造成大量车辆排队等待。

第三,通过西二环、靳江路或丰顺路等绕行,人为增加经过靳江路的车流,并且单趟行程还要增加23公里左右,造成不必要的时间、资源的浪费;

另外,随着后续进入新校区的学院及师生员工越来越多,对新校区的交通压力会越来越大。

新校区是我们学校重要的名片和窗口之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科研重地,各级领导及校友参观指导的必经之地,与全校教师息息相关。

因此,优化新校区进出通道,是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提高全校教师幸福感的必要举措。总之,增设校门及相关通道、出台交通优化等措施,日趋紧迫,势在必行。

建议:

1、与交通及相关部门协商,增设学校车辆进出口。比如西二环的合适位置增设西校门,比如有序地开放丰顺路上的南校门;

2、在新校区教学楼A座靳江路可以考虑增设过街天桥,实现人车分流;

3、为避免社会车辆大量进出,对新增设的校门做分类处理。与现有车牌识别系统配合,新开设的校门只允许校内车辆出入;

4、优化校车线路,对于教师居住比较集中的含浦地区,可以开设新的班车,或现有班车进行绕行。

办理情况及答复

贺继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新校区交通,增设车辆出入通道的提案》已收到,现答复如下:

1.关于“在西二环的合适位置增设西校门、有序开放丰顺路上的南校门”的建议,保卫部已牵头制定方案,请专家认证通过,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协商沟通,但政府相关部门目前尚未答复,保卫部正在催办中。

2.关于“在新校区教学楼A座靳江路可以考虑增设过街天桥,实现人车分流”的建议,经专家论证,因地理位置受限等原因,该方案不可行。

3.关于“新开设的校门只允许校内车辆出入”的建议,保卫部将予以采纳,新设校门建成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仅供校内车辆通行的出入口。


保卫部(处)

2020113


1950关于将粉冶院配电间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的建议

 (粉末冶金研究院甘雪萍代表提出,由后勤保障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粉冶院近年来发展迅速,教学、科研任务不断增加,新增了大量大功率仪器设备,用电、用水量也逐年上升,属于学校的用电用水大户,年均水电费500万元左右,约占全校10%。院内有现配电间四个(分别分布在三一大楼、工程中心、新车间、凯大公司),变压器7台(总容量7260KVA)。由于历史原因,粉冶院内供配电以及维修工作一直都由粉冶院条件中心负责,未纳入到学校后勤保障部管理,也是中南大学唯一存在该种情况的二级单位。配电间电工人数偏少,年龄普遍偏大,素质能力也较弱,管理能力偏弱,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建议:

为了提高供配电的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保障供配电安全,建议将粉冶院配电间及维修工作纳入学校统一管理。

办理情况及答复

接到关于将粉冶院配电间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的建议提案后,后勤保障部立即进行调研,现回复如下:

1.粉冶院配电间一直都由学院进行管理和维护,现有管理维护人员对院内配电设备运行情况相对更为熟悉,且管理比较到位。

2.目前,后勤保障部能源管理中心供配电人员严重缺编,无法再安排人员对该配电间进行值班管理,且粉冶院为国防军工科研基地,进出时都需进行登记管理,我单位人员参与管理确有不便。

3.后勤保障部能源管理中心已与粉冶院甘雪萍副院长联系,就相关情况进行了沟通,粉冶院同意继续按原有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951关于制定我校“双一流”建设后勤保障规划并加快实施的建议

(粉末冶金研究院甘雪萍代表提出,由后勤保障部、房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每个二级学院年均进人数量应在5人以上,研究生招生数量也逐年提高,工科院系还购置了大量占地面积和功率较大的大型仪器设备,科研办公用房需求和电力负荷增加很快,造成很多工科院系教学科研用房和用电负荷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了难以满足高端人才用房需求而无法引进的现象。

建议:

建议学校根据双一流建设规划及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后勤保障方面的投入,尽快制定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后勤保障规划并加快实施,按照实用、够用、适当超前的原则加快水、电、科研用房等方面的建设。

办理情况及答复

粉末冶金研究院提出教学科研用电负荷严重不足的情况后,后勤保障部已对粉末冶金研究院配电间进行了全面改造,包括配电间内变压器及屏柜全部更换、室外更换和新增电缆等,现该配电间改造已基本完成,并已通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验收,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解决粉末冶金研究院教学科研用电负荷严重不足问题。


1952关于重视改善学校职工医院医疗卫生条件的建议

(航空航天学院胡亚军代表提出,由人事处、计财处、医管处、职工医院、资产处、后勤保障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学校职工医院是学校保障师生员工健康、诊疗的场所,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基础条件,关系师生员工的医疗卫生和生活水平。然而现实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医院应通过配备专业医生和医护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诊治内容、加大经费投入等措施改善校医院的就诊环境。

 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老化。多年来,职工医院医疗设备单一、简陋、陈旧,难以更新,有的甚至接近报废期,经常出现故障;时常出现故障又不准确的设备给临床的诊治带来诸多麻烦,造成医疗质量的下降、师生员工尤其是离退休职工对职工医院的不满情绪。

 2、医护人员短缺。职工医院人员老化,老的一批医护人员退休后没有及时引进新人,导致有的科室已经关闭,严重地影响到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职工医院的就诊情况远不如合并以前,很多常见病的诊治和住院都不能满足。

3、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由于保健对象相对固定,病种相对简单,医院容易产生满足现有技术、条件的思想,长期以来造成对疾病的诊治经验不足,在大病、重病的发现和处理上能力较弱的现象。导致师生员工对职工医院的信任程度逐年下降。

建议:

1、准确把握职工医院自身定位。职工医院要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院”的宗旨,发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保健、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加大校医院的经费投入。增加必备的医疗设备,合理配置资源, 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工作境。

3、配备好一支素质较高的医生和医护人员队伍,基本能满足师生员工常见病的诊治和住院治疗,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好后勤医疗保障。

4、增加自身创收能力。学校医院的重心是在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咨询及就医指导上,职工医院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省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职能,校区医院要把眼光面向社会,辐射周边,吸引社会零散病人来医院就诊,同时通过对外联系体检等,增强自身的创收能力。

办理情况及答复

学校职工医院的发展一直受到广大职工的关注,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职工医院近年因为政策机制、职工队伍建设等因素,在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学校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包括2016年委托湘雅三医院进行托管等措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即将组织进一步的调研,研究解决职工医院发展中的问题,也请广大职工建言献策,共同谋划建设一流的职工医院。

1953关于完善铁道校区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提案

(土木工程学院杨鹰代表提出,由后勤保障部、铁道管委会、基建处、学工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我校进行“双一流”建设以来,学校声誉和学科影响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土木工程学科与交通运输学科在学生培养管理过程中,一直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面向“双一流”建设目标和“一流本科”建设任务,铁道校区还存在硬件资源配置不均衡、精细化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拓展空间建设不足等问题。

1、运动场所养护维修实效性与科学管理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一流大学”环境育人的角度出发,当前铁道校区运动设施养护维修工作存在时间滞后现象,特别是在灯光球场建设和室内运动场地建设方面落后于全校发展进程,不能满足校区师生体育锻炼时间多样化、碎片化的需求。

在场馆管理过程中,由于场馆目前的开放式管理,导致社会人员与在校师生之间存在争夺运动场所资源的矛盾。在既满足在校师生健康运动需求,又能遵守国家群众运动政策要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思维和制定管理办法。

2、宿舍作息时间分类管理和硬件设施配备“以人为本”建设

在学生的培养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文本”和“精准分类”是关系到学生培养的满意度、适应度的关键。研究生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科研、发展创新人才的重要沃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铁道校区研究生人数占比较大,且以工科类学生为主,在科研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其中有较大一部分实验存在任务重、耗时长、需有专业人员全程监测的硬性要求,经常会出现因开展实验而导致无法在学校规定就寝时间前归寝的现象,给研究生科研实验工作带来了较大不便。

铁道校区部分宿舍如铁二、铁三等仍是八人制集体宿舍,存在公共浴室热水供应时间较短和龙头配备少的问题;七楼宿舍雨季易出现漏水现象、公共厕所维修及时性等情况。

3、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平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在增强增和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学科文化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学生创新创业课题项目的申报与指导、“高速铁路国际邀请赛”、“公益桥大赛”、“结构模型设计大赛”等各项学科竞赛的举办等。在这些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发现,由于专业原因,大部分学科竞赛等活动注重考察同学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各种模型占用空间较多。需要在比赛场地对模型进行现场调试、加载等,目前铁道校区可提供开展此类竞赛的场地匮乏,竞赛组织者通常只能通过临时申请空教室或者将比赛地点定在世纪楼一楼大厅来解决,这不仅占用了老师、同学们的主要同行通道,来往的繁杂人员也给比赛的组织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同时,创新创业工作还需要一定的成果展示空间,才能极大的吸引、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节,才能为“双一流”建设目标实现,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的新时期优秀大学生。

 建议:

1、在铁道校区增设或改造室内运动场馆,建室内排球场。已有室内羽毛球、乒乓球场地,但缺气排球场,此项运动老少皆宜,平时参与人数较多,秋冬季白天时间短,下班后天已黑,在室外根本无法进行此项运动,因此强烈要求建室内排球场;

2、将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进行封闭并增设照明设备;

3、执行场地预约制,着重保障校内师生运动需求,保证场馆的科学化管理;

4、升级铁道校区寝室门禁系统,分类管理本科生与研究生信息,实现寝室门禁系统对研究生延时至2400关闭。

在铁道校区加快房产资源规划整合,提供专门场地,满足学科竞赛、团体活动、创新创业指导等相关活动及成果展示需求。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关于宿舍作息时间分类管理的问题。(建议升级门禁系统,研究生宿舍关门时间延时至24:00。)

回复:按照《中南大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第十一条:学生宿舍锁门时间为23:30,该规定已经执行多年,有效保障了同学们人身、财产安全,部分安装了门禁系统的学生宿舍锁门时间也符合上述规定,如要修改作息时间须经过充分论证后,由学校相关会议讨论通过才可实施;考虑到学生难免存在晚归现象,尤其是研究生因实验等特殊原因需要晚归,只要向值班员说明原因,出示有效证件并在宿舍值班室登记,即可入楼归寝。

2. 其他:计划2020年将铁道校区梅园餐厅改造成大学生科技文化中心;计划2020年对铁道校区风味餐厅进行维修改造。


1954关于尽快推进铁道校区世纪楼公共厕所改造和修缮工作的提案

(土木工程学院蒋琦玮代表提出,由后勤保障部、计财处、铁道管委会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铁道校区世纪楼公共厕所厕所环境破旧,设施老化,臭味四溢,厕所环境与“双一流”的学科和高校建设极不匹配。9-14楼是老师办公区,尤其是12楼、13楼是土木工程学院行政主要办公区,14楼有铁道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室,平时经常接待国、内外高校专家学者、领导及企业领导、校友等来访,现有“丑陋差”的厕所环境已严重影响了中南大学形象!也让本校师生和来宾上厕所倍感不适!

厕所1厕所5

厕所4厕所2厕所8

厕所6厕所7

建议:

  由学校后勤立项,按校本部科教楼一楼会议室厕所标准进行改造和修缮,彻底改善世纪楼9-14楼厕所环境,让本校师生和来宾受益。

办理情况及答复

1. 铁道校区世纪楼公共厕所8楼已做改善;

2. 7楼、9楼、10楼为学院教学办公区域,为了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计划于2020年暑假维修改善。


1955关于开发校本部与新校区地下交通通道的提案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唐礼忠代表提出,由基建处、后勤保障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一、校本部和新校区存在的突出交通问题

1、学生与新校区通行交通

1)南校区现有学生15000余人,大多数学生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前往新校区上课,然而从南校区前往新校区只有清水路、后湖路两条路供学生选择,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学生们的出行受到严重阻碍,学生的安全问题尤其严峻。

2)大量学生的自行车、电动车在南校区占道摆放,随处可见,甚至堵塞人行道,让人无法通行。

2、校本部交通及其与新校区交通通道

1)随着教师和学生汽车拥有量增加,校园停放车辆成了一个大问题。目前地面空地基本上已经被汽车占满,正在抢占绿地包括树林和草地,严重威肋和破坏学校的绿化环境。即便如此,也无法满足停放车辆的需要。

2)校本部只有两个出入口,即南门(正前门)和西后门。西后门交通状况近来得到了极大改善,解决了部分出入交通问题;但南门仍是校本部出入的交通要道,虽然市政对麓山南路和清水路进行了改造,但几乎没有解决南门进出新校区的任何问题,反倒使问题更加严重,一方面没有明显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另一方面却使进一步改造的条件恶化。现在的情况是,步行不便利,无法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同时,校本部车辆不能直通新校区,两校区的车辆交通没有得到改善。总之,南门交通成了一个交通瓶颈,造成通行不便和拥堵,增加了交通成本。

二、开发中南大学地下交通的必要性和目的

地下交通是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是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开展中南大学地下交通规划和建设主要是要解决上述急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要达成的目的主要如下:

1)人车分流:保障师生出入新校区的交通安全;

2)交通通畅:一方面实行人车分流,消除师生出入新校区时的人流拥堵,一方面,消除市政交通的干扰,使南门畅通无阻、校本部与新校区实现车辆直通;

3)保护地面环境,更好利用地面土地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修建地下停车场,使汽车停放地下化,不占用地表土地资源,保护校园生态环境;

4)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增大土地资源总体利用率:地下空间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就是增大了中南大学的土地资源。

建议:

1、地下步行系统

目前主要修建通往新校区的地下过街通道,长远来看有必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建造比较完备的地下步行系统。主要目的是人车分流,消除安全隐患,解决交通拥堵,同时也节省出行时间、减少恶劣天气对出行的影响。

目前,中南大学地下过街主要是满足南校区学生进出新校区的需要,在清水路和后湖路上与南校区适当位置设置多个过街通道。

长远来看,中南大学的地下步行系统有可能不仅将校本部、南校区的学生公寓、新校区紧密连接起来,还要将各个重要场所、人流密集、流量大的地方联系起来,例如教学楼、图书馆等重要场所。中南大学地下步行系统的出入口可以选择多个地方设置多个出入口:南校区公交车站台处,方便同学们上课、乘坐公交车;后湖小区清水路旁,后湖小区是同学们除食堂外主要的就餐场所,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新校区教学楼及图书馆处均可以设置出入口,方便学生上下课及学习;校本部由于出入人员负杂,可以将出入口设置在校门口处,图书馆与二办公楼之间的地方。

2、地下停车设施

中南大学的停车场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的汽车、自行车、电动车等停放。在进行地下停车场设计时应进行划分:分为自行车停放处,电动车停放处,私家车停放处,便于学校管理。在设计时由一条主干道贯穿停车场出入口,主干道应设计为双车道,便于两辆私家车进出,私家车停放处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划设计,自行车与电动车的停放位置画出停车处即可,便于学生停放,使其整齐美观。

地下停车场出入口的设计,不但要满足方便车辆进出的基本要求,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便于采光、优化空间、环境宜人和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的目标,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实现设计方案的最佳化。

3、地下行车交通

目前,地下公路交通可以和南门交通问题一起考虑。校本部目前只有两个出入口,严重不足,这是造成进出校本部校园交通塞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本根性问题,一方面要改造南门,建造地下车辆隧道,实现校本部与新校区直接相通;另一方面,在校本部交通枢纽位置设置出入口,规划建设地下交通隧道直通校外交市政交通线路。

长远来看,地下步行系统、地下行车道路相结合,有效的缓解地面上的交通矛盾,完全避开了与地面上各种类型交通的干扰,有效的分解地面交通量,减少交通事故。中南大学的地下车行交通的设计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学生们骑电动车上学、放学的出行,还要考虑市民的私家车的出行,与城市地下交通总体规划相结合。地下公路的出入口应设计在人流量少的地方,且要是城市地上交通出行便利的地方,中南大学新校区的地下交通的出入口可以设计在潇湘中路的校门口处,不仅便于学生们上学、放学的出行,还可以兼顾私家车对地下公路交通的利用,同时也与地面交通系统所联系起来;后湖小区的出入口可以设置在大十字路口的公交站旁,不仅满足了学生们在后湖小区吃饭、购物的欲望,还给人们提供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南校区的出入口可以设置在体育馆处,体育馆距离南校区较近,同时还方便人们出行,交通便利。

  4、负责设计单位

建议由我校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老师依托中南大学设计院进行规划、建筑和结构设计。

办理情况及答复

目前学校本部南门和新校区连接清水路出入口部较为拥堵,人车混行严重,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师生员工对此状况多有反映,基建处对此情况非常了解,也一直在寻找各种解决途径。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一些想法和方案。

1、校本部南大门的问题。大门东侧是胜利村,西边是静宜园。胜利村系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老旧房屋,现在市、区政府正会同学校将此块地内的建筑拆除。学校已要求基建处对此块地的项目建设作前期论证。虽具体建设项目尚未确立,但在该项目的规划设计会结合出入口道路和地下停车场一并考虑。此项目一旦建成,校本部南门的交通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2、新校区中大三路、升华学生公寓与清水路连接口部:此处在上、下班和上下课的高峰期,人流、车流混杂,机动车,非机动车和电动摩托车乱成一片。拥堵状况较本部南门更严重,甚至危及学生安全。基建处领导一直对此高度重视,前期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修建了人行天桥,但少有人走,收效甚微。去年基建处领导又与湘江新区国土规划部门联系,建议拆除人行天桥,改建清水路上跨高架桥,社会车辆走高架桥上面,学校人流和车流走现在的路面,高架桥长度约800米。如此,学生从升华学生公寓来往新校区就类似穿校内道路,安全风险将大大降低。当时,基建处编制了相关方案,但由于投资较大,且涉及市政主要道路,必须政府实施方可,基建处一直未中断此项目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前期经学校和基建处领导长时间与省、市政府的沟通协调,由省、市政府,长沙市轨道公司和学校共同出资,建成了后湖路下沉项目,使新校区东、西两地块连成了整体。

基建处将在以后的校园规划和建设中,认真考虑唐老师的建议,并且加强与省、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在学校周边市政工程的提质改造中充分考虑学校利益和广大师生员工出行的安全和便利,以较少的学校投资获得最大的交通改善。


1956关于增加二级学院办公运转用房定额面积的提案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戴前伟代表提出,由房管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2015年执行的《中南大学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对学院办公运转用房定额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学院党政管理人员办公用房定额面积 + 机动用房定额面积(140320 平方米)。其中:(1)学院党政管理人员办公用房定额面积参照机关办公用房定额面积标准核定。(2)机动用房主要包括资料室(档案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室)、教职工活动室、传达室等与学院正常运转密切相关的公用房,该政策的出台规范了中南大学公用房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随着形势的发展,该文件与二级学院的具体情况存在不适应的地方,建议进行修订。

建议:

建议增加以下方面办公运转用房定额面积:

1、根据党支部“五化”建设对支部党建活动室的要求,按照教工党支部40平方米,学生党支部20平方米的标准增加定额;

 2、根据部门工会教工之家建设的要求,按照工会会员人数100300 平方米的标准增加定额;

3、根据学生工作的特点,设置心里咨询室、谈话室等;

4、按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要求,增加定额;

  5、学校研究生教室不足,研究生院要求二级学院进行研究生教室建设,建议根据学院研究生规模以及二级学科的数量,配置研究生教室。

综上,建议学校组织房管处、组织部、科研部、研究生院、工会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完善《中南大学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

办理情况及答复

为更好地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房产管理处已调研30余所兄弟高校,房产管理处将与学校职能部门沟通、探讨,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公用房管理制度。

1.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有效提高房屋使用率,建议二级学院与学工部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心理咨询室、谈话室等。

2.教室由本科生院负责调配和使用管理,建议二级学院与本科生院及研究生院共同商定研究生教室建设方案。

1957关于进一步加强湘雅校区文化建设的提案

(湘雅护理学院李涛代表提出,由宣传部、湘雅医学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大学是教育机构也是文化机构。现代大学的本质在于传承、创新文化,用先进高雅文化引领人、培养人、塑造人是大学的重要重要功能和使命。

大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积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筑文化、环境文化,这些文化对学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

湘雅校区秉承百年湘雅医学教育发展历史,积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大学文化,这种文化在百年发展中不断丰富,并孕育了一代代湘雅学子,为中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校合并后,湘雅校区形成了老校区和新校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都担负着文化建设、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的历史使命。合并19年来,广大师生对湘雅文化建设、发展和光大抱有极大期望。但从目前而言,湘雅校区文化建设从精神文化到物质文化建设,都没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预期和期望,这种现状与百年湘雅的历史和现实需求都不相符合,与建设一流医学教育的目标也不相符合。

建议:

1、从精神文化层面,对湘雅文化从品牌历史积淀、内涵特质、构成因素、发展流变、功能作用、社会影响、品牌现状等进行系统深度挖掘、梳理、研究,形成系统研究成果和系列研究文献。因此建议学校站在双一流建设高度,挂靠相关学院,成立专门机构,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拨付专门经费,开展学校历史文化研究,并重点对湘雅历史文化开展研究。

2、在物质文化层面,目前湘雅医院(老校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保护不够周全到位,而附二医院、附三医院环境因建设条件及规划设计原因,在保持统一风格、传承湘雅文化、体现湘雅特色方面都没能缺乏整体性好连贯性。因此建议:一是在之后的环境建设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力求医学三个校区尽可能保持统一的思想、理念、风格、特色,以集中和集成体现并凸显湘雅建筑文化;二是在三校区尤其是湘雅新校区有计划地以雕塑、文化标识、文化长廊、文化场馆的形式,集中反映医学学科风骨、医学教育特色、湘雅文化气质,以使人进入校区就能从学校环境中感受和体悟到湘雅文化的精髓和魂魄。

办理情况及答复

召开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论证专家咨询会,深入各校区听取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意见,论证形成学校未来三年文化建设项目规划并逐步推进。湘雅校区文化建设项目规划是其中重要内容。多次召开校园文化景观规划建设座谈会,完成了《中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规划》,对湘雅校区文化景观建设给予了规划,并逐步进行推进建设。对湘雅新校区学科楼地段重点提质改造,湘雅新校区护理与公卫大楼、药学与生命科学大楼项目审批取得重大突破。湘雅校区标识标牌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中南大学文化记忆可视化工程(湘雅校区)建设,对湘雅文化进行进一步诠释。协助湘雅医院筹划推进湘雅历史人物塑像与纪念碑建设项目。

中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202019


1958关于湘雅新老校区学生食堂提质改造的建议

(基础医学院刘谭明代表提出,由后勤保障部、湘雅医学院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目前,学校校本部、南校区、铁道校区等食堂都在近3年内相继得以提质改造,就餐环境和提供菜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湘雅新老校区的几个食堂长期来一直都没有得到修缮和提质改造,墙壁已经发黑且有渗水,就餐环境阴暗,通风不畅,设备简陋,菜品单一,已不能满足湘雅校区师生员工的就餐需要。

建议:

尽快启动并完成湘雅校区食堂的提质改造立项,改善食堂环境条件,注意食堂文化氛围营造,提供更丰富、更高质的菜品,为湘雅校区师生提供更好的就餐体验和服务。

办理情况及答复

湘雅新老校区学生食堂因建设年份较早,房屋构造、硬件设施均须全面提质改造。为保证日常供应,经后勤保障部研究,报学校批准,已将十一食堂一楼纳入2020年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改造计划。后勤保障部会同设计单位已于2019122日完成现场勘查,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已进入设计院绘制效果图阶段。

进入招标施工阶段阶段

1959加强后勤保障部职工队伍建设

(后勤保障部校园管理中心曹建国代表提出,由人事处、后勤保障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加强后勤保障部职工队伍建设

目前,后勤保障部职工队伍建设存在下列问题,影响和制约学校后勤日常工作的开展。

1、无固定期限非事业编人员使用问题。2003年至2010年,原后勤集团根据学校有关政策和后勤工作需要,公开招聘了8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参照学校人事代理制员工的模式进行管理。后勤集团、后勤处于2014年合并成立后勤部成为学校的机关部门;因工作需要2015年至2016年期间,学校与49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现正科岗位4人,副科岗位9人,其余为实体中心的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因未纳入学校编制管理,实际工作中使用不顺。

2、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我校幼儿园为湖南省示范幼儿园,近年因省内各级政府机关幼儿园、兄弟高校幼儿园等应用编制吸引幼儿教师,导致我校优秀幼儿教师流失严重。目前,两所幼儿园44名教师中,事业编制有3人,B类人员9人,C类人员32人。

3、专业技术人员未能享受相应待遇。后勤保障部有喻光明等五位同志通过学校职称评审获得高级职称,其工作岗位也属于专业技术岗位,但是按照学校现有的政策,聘在管理岗位,没有享受到与其实际工作及专业技术职称对等的津贴待遇。

建议:

1、通过学校考核,选拔优秀的无固定期限非事业编人员纳入A类人员管理;同意他们加入工会;在今年后勤部中层干部换届中允许他们作为科级干部聘用。

2、学校组织每年为幼儿园招聘3-5A类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3、根据实际情况在后勤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让专业技术人员享受相应的津贴待遇。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关于无固定期限非事业编人员使用问题。无固定期限非事业编人员因为用工模式和招聘渠道不一样,因此管理模式与事业编有区别。学校根据有关政策,正逐步解决其相关待遇,目前这部分人的经济待遇与干部使用都参照事业编人员管理,2019年换届,无固定期限非事业编人员中有多人任职正科岗位,其中一人任职中心主任。

2.幼儿园教师队伍问题,学校即将进行专题研究,有望在近期解决。

3. 学校按照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的要求分别设置了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不同系列的岗位。岗位津贴主要体现岗位职务的重要性和责任的大小,核定职工岗位津贴的标尺就是职工现聘岗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 “职员原则上不得兼任专业技术职务。原已受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受聘职员岗位后,应按照本规定聘任为相应职级职员,原有专业技术职务不再保留,其任职经历记入个人档案,作为今后应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参考依据。”根据这一规定,我校从2007年实行首次岗位聘用以来,就严格按照聘任的职务职级来确定岗位津贴等级。

1960调整出版社办公用房,解决书库安全隐患

(出版社吴湘华代表提出,由房管处、出版社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出版社现有职工123人,下辖管理、期刊编辑和图书出版共20个部门,10个办公地点和3个书库,分别分布在4个校区、7栋楼宇中。办公场所分散不仅带来管理成本高,管理不方便困难大等问题,而且都是老旧建筑,有些年久失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校本部书库(曾位于校本部职工医院西侧楼栋,因楼栋拆除,学校安排至校本部图书馆一楼)和长沙中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书库(原教材科书库,现位于学校南校区三教学楼102105室,南校区单车棚101103,铁道校区世纪楼A001003004006007)因搬迁安置时受场地所限,无法按照书库要求进行设计装修,消防设施不达标,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学校非常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定期对出版社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隐患问题提出了严格的整改建议,出版社非常重视,对能及时整改的马上进行整改到位,但有些消防隐患因场地设施等先天条件受限,严格按照消防检查标准,以出版社一已之力,无法整改到位,书库还是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等,后果无法想象。

而且大楼年久失修,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分割在校本部、南校区和铁道校区的书库面积狭小,由于房屋本非按书库设计,加上堆码拥挤,消防及安全隐患十分严重,保卫部门已多次责令整改,均因客观条件制约无法彻底解决。

鉴于以上现状,为彻底解决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和应办公场所分散导致的管理不便、成本高问题,恳请学校,调整因学院、机构整合腾挪出来的办公用房集中作为出版社的办公场地。

建议:

1、继续教育学院与网络学院已合并,将网络学院办公楼整体划给出版社。出版社现三层办公楼地理位置十分适宜建设校史馆。

2、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了大学生工业训练基地,原南校区工业训练基地整修后划给出版社,出版社集中办公。

办理情况及答复

贵单位关于办公用房调整和解决书库分散存在安全隐患的建议,我处将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一并考虑。

1961关于出版社社聘员工子女入学、校园卡、通行证等问题的提案

(出版社陈灿华代表提出,由人事处、信网中心、普教中心、图书馆、保卫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出版社社聘员工子女入学、校园卡、通行证等问题的提案

出版社社聘员工现存在一些问题:

1、入职未满10年的员工子女不能上中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及小学;

2、社聘员工没有校园卡,只能办理临时卡或者使用校友卡,临时卡每年办理一次,且中午不能在教工餐饮楼三楼就餐;

3、多数社聘员工所用的临时卡或校友卡均无借书的资格;

4、社聘人员办理的通行证只能在本部通行,在南校、新校、铁道、湘雅等地要收费。希望可以在中南大学全范围内通行。

建议:

出版社作为中南大学的直附属单位,旨在为学校提供知识及科研服务,若是能够解决社聘员工担忧的问题,便可增强出版社人员的稳定性,更好地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服务,由以上案由,现提出如下建议:

 1、社聘员工一般为年轻员工,正是子女入学入托的时候,建议:出版社正式员工或入职满3年的员工的子女可以上中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及小学;

2、出版社集中办理校园卡,校园卡开通教工餐饮楼三楼就餐及借书的资格;

3、社聘员工中多数为编辑,编辑经常要往各个校区组稿、约见作者,建议开通南校、新校、铁道、湘雅这些校区的通行资格。

办理情况及答复

社聘员工归属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出版社的下属单位,根据《中南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大人字[2015]68号)第三条,该类员工不在人事处人才交流中心的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范畴。已与提案人电话沟通,可以由出版社直接与普教管理中心、校园卡管理中心、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子女入学、校园卡、通行证等问题。

1962关于给予教职工就餐补贴,提高餐饮服务水平的提案

(出版社陈灿华代表提出,由后勤保障部、计财处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给予教职工就餐补贴,提高餐饮服务水平的提案

教工餐厅是校本部教职工主要的就餐场所,但是,长期以来菜品比较单一,种类不多,价格偏高,午餐高峰期排队时间长、拥挤,排队人员与就餐人员相互干扰。虽然学校还有很多学生食堂,想要改变口味,可以到学生食堂就餐,但是到学生食堂去就餐,还要加收10%的费用,这给广大教职工增加了经济负担,并且对这种加收费用的模式产生抵触心理。另外,教工食堂和云麓餐厅的就餐环境、菜品种类和服务质量方面不能满足公务接待的要求。

建议;

1、对教工食堂的就餐模式、菜品种类和价格等进行民意调查后进行升级改造。

2、适时增加菜品,改变菜式。比如兼顾南北菜系;除了炒菜,还可以增加西餐、面食等。

3、改变结算方式。比如采用学校3食堂的结算模式,或分区管理,开辟自助餐就餐区。

4、提高厨师手艺,从而提高菜品品质,对服务员进行专业培训,满足公务接待需求。

5、改善就餐环境,有的包厢年久失修,雨天漏水,造成就餐座位更紧张。

6、对原材料进行监督,提高食用油等原料的品质。

7、取消教职工到学生食堂就餐多收10%费用的做法;

8、给教职工就餐补贴。

办理情况及答复

1.后勤保障部拟定方案并报学校批准,于20191112日取消事业编、非事业编A类员工校园卡在学生食堂加收的10%的搭伙费。

2.近年来,为改善教工餐厅就餐环境,后勤保障部几次对教工食堂进行局部装修改造。因教工食堂建设年份较早,房屋构造、硬件设施需要全面提质改造,经后勤保障部研究,报学校批准,已将校本部教工食堂纳入2020年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改造计划。目前已完成设计单位现场勘查、施工平面图设计工作。

3.教工食堂提质改造后,拟在北楼一楼设置北方面点窗口、基本大伙窗口、烧腊窗口、西式窗口、蒸菜窗口、风味特色窗口;北楼二楼为标准化自助餐厅。

4.投入使用前,后勤保障部将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饮食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改善教工食堂就餐环境、菜品种类和服务质量。


1963关于在三办公楼加装电梯的提案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李振田代表提出,由基建处、后勤保障部办理。)

提案内容摘要

 由于三办公楼建设年代较早,楼层、层高较高,在此办公的单位及前来办理业务的师生较多,如研究生院每年需要搬运大量的研究生考试试卷、论文、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毕业生登记表、学位审批书等;前来五楼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办理资产账卡业务、实验室建设业务账务、离退休及离校手续等业务人多量大,特别是夏天高温,上下楼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老同志情况尤其严重;前来六楼资产经营公司办理业务的校内外企业人员及200多位离退休人员感觉更为明显。

建议:在三办公楼加装电梯,提升服务与办公条件。

办理情况及答复

2019115日基建处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电梯安装专业人员对三办公楼加装电梯事项进行了现场踏勘,初步选定了改造电梯加装电梯的位置,初步估算了工程造价约为70万元左右,了解到多层建筑加装电梯需到政府部门办理报建手续。

2019116日,电话向提案人了解了提案的基线要求,并通报了已开展的工作。已与有关部门商讨建设经费解决路径,拟申请上报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附件信息:

中南大学 | 信网中心 | CSU邮箱 | 校内信息门户 | 在线投稿 | 校长信箱

版权所有:中南大学     站点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邮编:4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