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南大学工会网,您是本站的第位客人!
二孩政策下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发布时间:2018/05/16   作者:邝艳湘

二孩政策下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困境与出路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邝 艳 湘

摘要:2015年10月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二孩的政策。1975-1985年出生的介于30-40岁之间的高校青年女教师是二孩政策的直接影响者。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期,生育第二个孩子意味着面临来自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成为摆在高校青年女教师面前的一道最难解的题。

关键词:二孩政策;高校青年女教师;困境

 

    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宪法,“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即独生子女政策。但是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变化,我国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人口红利减少、以及失独老人规模庞大等问题的挑战,我国开始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第二个孩子。2011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1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施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自此终止。

    二孩政策实施以后,由于年龄等原因,我国高校青年女教师基本都介于30-40岁之间,是二孩政策的最直接的影响群体,他们都年已不惑,事业正在爬坡,趋于稳定的家庭逐渐出现涟漪,当希望来得太晚,却又终于来了,他们又该如何抉择?无论生还是不生,都纠结不已。而高校青年女教师从家庭、职业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大都倾向于生育第二个孩子,但孕育一个新的生命,是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这意味着高校青年女教师将面临着来自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成为高校青年女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育二孩,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定,也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家庭各个层面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共同应对这一新政策所带来的挑战。

    一、高校青年女教师是二孩政策的直接影响者

    二孩政策实施后,1975-1985年出生的介于30-40岁之间的人群是二孩政策的直接影响者。从优生优育角度讲,生育年龄和不孕不育发病率成反相关关系,年龄越大,生育成功率越低,专家指出,女性的生育年龄在2330岁之间为最佳时期,男性为3035岁,女性最好不超过30岁,男性不超过35岁。换言之,这一30-40岁之间的群体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话,随着年龄的增大,有可能就不再具有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条件了,年纪大点的,已经不具备条件,可以不纠结;年纪更小的,最佳生育年龄还没有失去,也不需要过于纠结,而1975-1985年之间出生的这一群体虽已错过最佳生育时机,但也算是搭上了生育的“末班车”。

    我国高校青年女教师正是处于这一尴尬的年龄阶段。根据我国高校人才引进计划,我国高校青年女教师几乎都是具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人,而根据我国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过程,一般说来,一个高校青年教师,从六七岁开始入学,要经历大约整整20 年的寒窗苦读方可拿到学位,获得进入高等教育和学术界的资格,因此我国高校青年女教师年龄基本在30-45岁之间。即便是大学、硕士和博士直读,一般也到了27-28岁的样子。换言之,博士毕业的女教师,基本上都到了谈婚论嫁、生儿育女的最佳年龄。生完第一个孩子后,生第二个孩子基本上就到了30多岁。因此,从年龄上来说,二孩政策出台后,高校青年女教师也面临着“再不生就生不了的”“想生不敢生”的尴尬境地。

    首先,高校女教师与其他阶层的女性相比,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她们渴望自己能同男性一样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在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驱使下,高校女教师要不停地进行继续学习、深造,以便提高自己。因此,他们除了面临教学科研等繁重的工作压力,还常面临职称晋升、攻读学历学位等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双重压力。

    其次,高校青年女教师年龄偏大,高龄孕产妇居多,生育的风险较大,更何况青年教师原本的生存状态就令人焦虑,因此二孩政策之于高校青年女教师而言,如同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如果不生,心有不甘,担心未来想要的时候生不了,想努力把握住最后一个生育的希望,如果生,却是在冒着生命的危险来孕育新生命,且随之而来的沉重负担又让他们望而却步

    即便如此,高校青年女教师从家庭收入、职业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大都倾向于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首先,从家庭来看,高校青年女教师具有高学历,工作和家庭较为稳定,作为体制内人员,拥有住房公积金,有医疗和养老保险,社会名望高,属于中产阶层。其次,从职业特点来看,高校青年女教师的时间比较自由,除了上课,科研任务可以在家里完成,不用朝九晚五地坐班,此外还有寒假和暑假,可以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第三,从心理特征来看,高校青年女教师每天与朝气蓬勃的年轻大学生们接触,心态自然变得比较年轻,而且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往往都是从内心里喜欢孩子的人。最后,70后的一代往往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他们深知兄弟姐妹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多子女家庭的模式。

    人生两件事,成家与立业。经过20多年的寒窗苦读,进入高校担任教师,30-45岁正是立业和事业发展的关键期,但是而立之年的青年女教师们也面临着生儿育女的重担。一边是多年苦读和付出,正要摩拳擦掌,大展宏图;另一边却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得管,孩子降临后更是手忙脚乱。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成为摆在高校青年女教师面前的一道最难解的题。

    二、二孩政策下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困境

    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本就值得关注。2006年,《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一位大学青年教师用“青椒”一词自嘲,从此,这个词成为高校年轻教师的代称。十年来,围绕这个词的,有辛酸、无奈、困惑、重压、挣扎等等诸般心路,这些词汇描画出一幅色彩灰暗的大学青年教师“囧象”——从个人收入、婚恋、住房、职称评定、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到学术环境的行政化、市场化、学术不端、人情社会、重理轻文、急功近利,他们受到360度全方位的讨论。“青椒”这个词,以一种略带戏谑的方式表达了青年教师的无奈。而二孩政策的出台,无疑把高校青年女教师推上了风口浪尖。生还是不生?生了后由谁来带?事业发展遭遇挫折怎么办?当事业发展的关键期撞上生育的“末班车”,高校青年女教师该何去何从?

    第一个困境:生了孩子以后谁来带?无论是发展事业还是养育孩子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孩子生下来后谁来带”这一问题折射出高校青年女教师分身乏术、疲于奔命的难处。

    通常大家都以为高校教师轻松,不用坐班,每周只有那么几次课,多年来内容没有大的变动,备课都不需要了,除此之外,其它时间都是自由的。其实不然,仅以上课为例,备课是必须的,教案、课件要准备好,且要随着政策和学科的发展与时俱进,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即不同的上课班级,不同的学科背景的学生,需要采用的资料也有所不同,而且为了上好课还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所以虽然没有在办公室和教师里,但是为了上好课的心是始终没有下班的;而科研就更需要时间和精力了,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尤其是人文社科)不仅需要沉下心来,而且字斟句酌,从查资料到下笔到最后的定稿,然后投稿,一审二审地修改,最快也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教学与科研任务两肩挑,压力巨大。许多青年教师刚上岗就需要承担大量的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许多青年教师连续几年都是每周上近20 节课,一人讲授几门或一个学期同时讲授几门课,此外有的还要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既要教育辅导学生,又要进修深造;既要独挡一面,又要做助教、当助手、拾遗补缺;既要讲课,又要科研;既要判作业,又要写论文,如此众多的角色职责,必然导致巨大的工作压力。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大学老师从不加班,因为他们从不下班》,其中写到:“在授课之外,大学老师最主要的工作是知识创造与生产,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永远没有‘上班’‘下班’的区别。”

    同样,带孩子是个非常耗费体力和时间的事,也是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马虎的事情,一个娃已经手忙脚乱了,再来一个二宝,事情更是琐碎。父母辈年事已高,带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更糟糕的是,随着父母年事已高,他们的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别说帮着带孩子,能保证健康不给年轻人增加负担就已经很不错了。

    自己带的话,精力有限。高校女教师不可能放弃教职来做全职妈妈,这意味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余,还需要匀出时间来照顾嗷嗷待哺的二娃,还要顾及和安慰随时可能有心理阴影的大宝。孩子在3岁以前完全离不开妈妈,孩子出生后的两三年里,妈妈们根本无法远离,吃喝拉撒睡忙个不停,恨不得上个厕所都得小跑,没有什么自由时间可支配,没有人帮忙是根本不可能兼顾工作和家庭的。更何况,一旦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生个小病,无疑是雪上加霜,焦头烂额。

    在目前的托幼机构还缺乏有效监督、发展还不完善的时候,保姆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但是请保姆一则增加了经济负担,二则媒体里频频曝出的关于保姆的恶性新闻又着实让人不放心。

    第二个困境:支出增加,收入减少。换言之,生育二孩后,高校青年女教师的生活收入可能大为减少,但生育二孩的支出却大大增加。

    多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有人曾经算过一笔账,少则50万元,多则200万元。除了保姆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外,小孩每月要喝掉4罐特制奶粉,大约在1,000元左右,每周要用两包纸尿布400元,加上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等的支出大概2,000元左右,仅幼儿阶段,月支出就已经接近万元。教育方面的差距更大,幼儿园的学费,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的学费,还有是否国外游学或者出国深造?另外,因为二孩带来的住房成本上升,这些加起来,将超过200万元。此外,养育二孩的隐形成本极易被忽视。比如夫妻两人在工作及私人生活中的时间更少,甚至职业发展受阻。

    而高校许多年轻女教师是整个大家庭的顶梁柱,承上启下,上有老、下有小,结婚生子、养家糊口、买房买车、子女升学、赡养老人等经济压力集中涌现,面临着经济拮据、买房还贷压力大、孩子入托上学难等多重困难,因此他们的经济需要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更为迫切。如果家里有谁生病了需要人照顾,那生活就真的变成一地鸡毛了。

    高校青年教师原本工资收入就偏低,近几年来,高校教师收入虽然有了些改观,但其收入标准仍是社会中低收入标准,而青年教师一般教龄较短、职称较低、资历较浅,申请课题经费难度大,加之受学校政策和效益的影响,工资更为微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课题组早些时候发布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中,85.9%的人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近半数的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近1/4的人收不抵支。10万元成了不少青年教师年收入的“天花板”。刚刚毕业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收入更少,甚至还要以“啃老”为生。身在大城市的高校青年教师购房压力大,除了交房租、还首付之外,基本生活费所剩无几,甚至捉襟见肘。

    更重要的是,目前大学普遍实行绩效工作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二宝出生后,青年女教师的工作时间就必然缩短了,工作效率也会相应地降低,中国有句俗语:一孕傻三年,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妈妈出于母爱的天性,会很自然地把重心放在照顾孩子上,难以集中精力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而教师的工作任务中,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需要较大强度的脑力工作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势必使得青年女教师的工作成果大打折扣,从而使得很多年轻女教师的收入大大减少。

    第三,事业发展的关键期撞上生育的“末班车”,高校青年女教师何去何从?

由于青年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短,教学任务重,科研经验较少,职业素养和能力欠缺,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时期。从走上讲台到成长为教师队伍里的行家里手大体要经历适应期(1-2年)、成长期(2-3年)和成熟期(5-10年)等几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短则8年,长则需要15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青年教师事业发展的关键期。

    对于打算生育二孩的高校青年女教师来说,意味着高校青年女教师的职业成长将受到极大的冲击。一方面,目前的高校一般两种考核机制相结合:一年一度的绩效考核制和三年或五年一次的考核,一年一度的绩效考核影响第二年的收入,三年或者五年一次的考核影响的是这几年内是否合格,不合格则可能面临着走人的风险。由于绝大多数高校把职称和职务晋升与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课题数、进校经费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因此岗位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又迫使他们必须完成科研工作,而由于高校论资排辈现象,青年教师就很难申请到科研项目,缺乏启动资金,科研任务难完成。

    另一方面,从怀孕到孩子上幼儿园,整整4年的时间,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两个孩子就意味着需要6-8年的时间,在这6-8年的时间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势必影响科研任务的完成,这又给青年女教师的上升和发展蒙上了阴影,内心紧迫感和焦虑感都非常大。

    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于高校青年女教师来说,一方面意味着为了养育孩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乃至金钱,但是他们投入工作的时间将减少,成果将缩水,目前的高校考核机制下,收入大幅减少,更有可能考核不合格。事业与家庭,该如何平衡?

    三、二孩政策下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出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逐年增高,2015年,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共157万人,其中45岁以下者占71%,即约110万人是青年教师,如果青年教师中男女比例为1:1的话,则意味着约55万高校教师是青年女教师。如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是关涉到国家教育发展的大事。

毛主席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的确,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我们培养了什么样的孩子就会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而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妈妈的角色无可替代,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是孩子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性格的源泉。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错过了他们的成长关键期,将成为难以弥补的遗憾。

国家鼓励生育二孩,但之于每个个体而言,生育二孩后随之而来的困难则超乎想象,工作上是发展的关键期,生活中又不能做甩手掌柜,最后两头兼顾,身心疲惫,力不从心。高校青年女教师如何平衡好事业和家庭,需要国家、高校乃至教师自身多方开动脑筋,寻找出路,破解二孩政策对他们所带来的挑战。如果不能采取措施切实解决二孩家庭的后顾之忧,那么生育二孩的意愿将会进一步降低。一项针对南京市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43%的高校教师愿意生育二孩,而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则高达57%。影响高校教师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情况和事业发展状况,其中,自身工作状况和事业发展在考虑因素中占比最重,高校教师的职业对其二孩生育意愿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国家、高校和教师自身来谈谈如何化解教师压力,帮助高校女教师度过难关。

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应当变政策鼓励为实质上的经济、物质刺激,并从法律上确保女职工的就业权,如(1)给二孩生育家庭适当的教育经费补贴;(2)生育二孩的女性职工在产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变;(3)参照之前的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建立生育二孩奖励基金,即所有的二孩生育家庭都有权力获得该基金提供的经济奖励;(4)实施生育二孩部分税收减免政策缓解生育成本压力;(5)将产假延长等福利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6)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察,加大问题食品药品的惩罚力度,保障儿童的成长环境,加快儿童相关方面的立法。

从高校层面来看,推进三岁以下婴幼儿托幼机构的建设,将托幼机构纳入住宅配置,鼓

励以高校为依托,由高校工会出面兴办托儿所。2017413日,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对外宣布,京东幼儿园“初然之爱托幼中心”正式开张,不仅对员工子女免费入学,还为宝宝们免费提供母婴产品。这一消息一经宣布马上火了,网友纷纷为刘强东点赞。的确,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设立类似的托管中心。这也折射出针对0-36个月宝宝的托管中心的匮乏,对于许多双职工家庭来说,进入托管中心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从各高校来说,各高校的工会完全可以承担此项任务,可以由各高校工会牵头,各二级单位单独或者联合创立微型的幼儿托管中心,教师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解决青年教师的无人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

此外,对于生育二孩的高校青年女教师可以适当放宽考核,或者将考核的时间拉长2-3年,或者降低青年女教师的考核标准。孩子的成长有几个关键期,错过了就是终生的遗憾,但陪伴的时间一般也就是几年,几年以后孩子慢慢长大了,反而不需要父母的过多陪伴,因此,几年陪伴的时间过去后,青年女教师自然回归工作,孩子教育好了,不需要操很多的心,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习惯不好,性格不好,后面的成长道路将问题不断,作为家长的我们照样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两头落空;或者在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青年女教师不堪重负,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工作也是无法全身心投入。因此高校青年女教师的教师身份和妈妈身份决定了学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乃至包容,这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健康和生活幸福,而且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

第三,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在课程的安排、科研项目的立项以及职称的评定等各方面做到公平, 激发女教师的成就动机;学校人事部门建立女教师的心理档案, 关注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举办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 学校工会应该积极的组织各项体育文艺活动, 丰富女教师的业余生活。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积极行动,自我调适,尽快做好角色转换,进行适宜的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第一,积极调整心态,放下焦虑,如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工作压力导致的焦虑心理等;第二,积极参与教学与科研工作,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立足各个时期对自身各种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而表现为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使自身不断成为教师队伍中的行家里手。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青年女教师来说,一方面他们有较强的职业追求,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又面临来自年龄、职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在二孩生育和抚养问题上,要改变以往由家庭独自承担抚育责任的局面,完善政府、高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担当和责任。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起对下一代的培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全面二胎放开 70后如何赶上生育末班车》,http://baobao.sohu.com/20151031/n424811462.shtml

[2]蓝天敏:《二胎政策下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3]《大学老师从不加班,因为他们从不下班》,http://mt.sohu.com/20170114/n478742700.shtml

[4]《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生二孩的成本是多少?》,人民政协网,http://www.rmzxb.com.cn/c/2015-10-30/610060_3.shtml

[5]孔凡胜:《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多维解读》,《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8期,第84-86页。

[6]铁铮:《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困境及解决对策》,《北京教育》,

[7]刘瑞贤:《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第50-51页。

[8]《教育部:截至2015年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和高校教师的主体》,http://mt.sohu.com/20160901/n467183877.shtml

[9]吴丹芙、季亚明:《高学历群体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高校教师为例》,《皖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第42-46页。。

[10] 王海文:《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11期,第107-108页。

 

作者简介:

邝艳湘: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电话:13974973941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10083


附件信息:

中南大学 | 信网中心 | CSU邮箱 | 校内信息门户 | 在线投稿 | 校长信箱

版权所有:中南大学     站点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邮编:4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