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南大学工会网,您是本站的第位客人!
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来源:马列院   点击:   发布时间:2016/03/21   作者:王浩斌

——基于刘少奇对工会理论的实践诠释

王浩斌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以民主集权制为基本原则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舆论导向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科学内涵;实现途径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奠基人。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指的是适合中国历史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工会发展道路的总称,它既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也包括社会主义改造及建设时期的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同时还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奠基人,刘少奇同志尽管没有直接参与摸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会发展道路,但他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了对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践诠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的形成及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从当前工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刘少奇对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的历史贡献,这无论是对于丰富刘少奇关于工会建设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深化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不只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探索,而且是一场重大的实践运动,它是在革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历史生成的,它的存在、形成及其发展演变,都有其客观性、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刘少奇看来,工会的存在及其发展取决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矛盾以及矛盾的对抗性质,就是说,工会的形成及其组织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工会的存在源自于劳资双方的对抗性矛盾,或者说,它源自于阶级矛盾,工会是适应工人阶级保护自身利益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工人群众性组织。“当着工厂及其生产品被资本家所占有,资本家从而剥削并压迫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的时候,在工厂内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上又存在着劳资之间的阶级矛盾。这是一种在根本上敌对的不能和解的矛盾。由于在工厂内部存在着这种矛盾,就压制着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工厂的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有的时候,还要废置或破坏生产力。”[1](P92)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就是适应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后,工厂收归国有,我们的国营工厂内部就再没有阶级对抗和剥削关系存在了,工厂管理机关与工人们的关系就从根本上变为一种同志的关系,但并不能就此认定国营工厂中就没有必要建立工会了,这是因为,在国营工厂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新的矛盾和新的关系,这就是国营工厂管理机关与工人群众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以及由这种矛盾和关系所发生出来的各种问题。”[1](P93)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会就是适应建立和谐劳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这是因为工人与国营工厂之间不再是阶级对立关系,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中国革命及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工会发展道路也是这样。在大革命时期,刘少奇强调要从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实际地位和所起的实际作用出发来确立职工运动的方针,认为“工会为工人群众之经济组织……中国工人阶级为要发展中国的职工运动,必须积极地公开地开展争工会条例的运动,即使不能争得工会条例之颁布,亦可引导中国工人群众走到政治争斗的路上。中国职工运动,必因此种争工会自由的运动而发展。[2](P3)工会在确保工人政治上自由的同时,必须确保工人实际的经济利益,这也是工会面临的最大实际,“过去一年的职工运动,固为反帝国主义之政治争斗,但其中处处都可看到工人的经济要求。中国工人阶级劳动条件之恶劣,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因此,今后职工运动之方针,应加强各种经济争斗。工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要求其经济上之利益。经济问题,工人在所必争。经济争斗之发展,即为中国职工运动之发展。”[2](P3)此外,在白区工作期间,刘少奇还强调要从革命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工会发展策略,譬如,刘少奇认为根据当时的革命实际需要,我们必须加入“黄色工会”,“黄色的总工会是否应该加入呢?我们只问:在这个总工会里面是不是有群众?我们是不是到里面去能够接近他们下面的群众,做自己的宣传?如果是的,那我们就应该加入。”[2](P18)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刘少奇认为随着工会面临的矛盾的变化,“工会工作必须从普通工人的要求出发,力求实现他们一切合理的能够实现的要求,然后逐步地提高工人们的觉悟,来实现我们党的要求和目的。实现我们党的这些先进的要求和目的,是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人在工会中长期正确工作的结果。”[1](P99)由此可知,在刘少奇看来,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这无疑要求新时期的工会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坚持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

二、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以民主集权制为基本原则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的工会发展道路从一开始就是有组织性的发展道路,即是说,中国特色的工会不是盲目的自发性质的工会,而是有着完善组织制度的自觉组织起来的工会。在西方国家,工会的最初都是工人自发形成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工人的利益要求,但自发的工会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再加上工厂和政府的拉拢和牵制,它往往无法实现工人的基本利益要求,不能成为一个真正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刘少奇看来,要有效地推动职工运动的发展,使工会真正能够成为维护工人基本利益的机关,就必须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以民主集权制为基本原则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而在工会的组织建设中,始终面临着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工会代表会;一是工会基本组织。

如果说工会是群众的、奋斗的机关,那么工会代表会是工会的权力机关。在刘少奇看来,一个工会之所要建立工会代表会这样一个权力机关,其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工会的权力落到少数人手中,为少数人所包办,变成对广大工人的专制,从而无法保障工人基本利益的有效实现。刘少奇指出,“一个工会,如果没有真正的工人代表会,这个工会就不能接近群众,就不是工人的工会,就变成了少数领袖的工会。工人与工会一有隔膜,工会的团结就不坚固了,敌人乘隙进攻,从事破坏,制造谣言,煽惑群众,工会前途因而危险。所以,代表会是任何工会不可缺少的组织。没有代表会,工会就危险;有了代表会,工会就坚固。”[2](P7)当然,将工会权力集中于工会代表会之中,这并非意味着只要权力的集中,而无需充分的民主。事实上,刘少奇认为工会代表会既包括由群众选举出来的工会代表组成的工人代表会,同时也包括由全体工会会员组成的工会全体会员大会,前者代表着集权,而后者则充分体现了民主。“工会全体会员大会,应该是比代表会更高的权力机关。”[2](P7)在刘少奇看来,民主集权制恰恰就是工会代表会的基本组织原则,即“工会的权力,应该十分集中,才能奋斗;同时又一定要是民主的集中,才能容纳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致为少数人所包办,变成专制。所谓民主集权制,就是工会的权力集中在大多数人的会议上,不是集中在个人身上,即凡事须经过大多数人的会议决定。”[2](P6)这种组织原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工会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集中群众的意见,统一行动。

工会要实现其所负的责任及使命,还必须有严密的组织。在刘少奇看来,“所谓严密的组织,就是在执行委员会之上,有真正的工人代表会;在执行委员会之下,有群众中的支部基本组织。”[2](P7)即是说,工会基本组织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工人代表会,一是执行委员会,一是群众中的支部。即“工会代表会、执行委员会及支部均是工会必要的组织,缺一不可。”[2](P9)当然,在工会的基本组织之中,最为基本的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群众中的支部组织,或者说,我们应该在群众中建立工会的支部组织,只有这样,工会才是真正的群众性的权力机关。刘少奇认为,在工会群众中建立支部,主要的原因有三个:其一,充分发挥执行委员会统率群众的作用,“工会的群众很多,若无支部等基本组织,而仅有工会的执行委员会和工会的招牌,那会员愈多,愈加散漫。这样的工会,是不能奋斗的,执行委员会是无法统率群众的……一个工会若没有支部、小组等基本组织,或有支部、小组而不起作用,则这个工会的组织就不健全,行动的时候就必感受很大的困难。”[2](P7-8)其二,可以提高工会的行动能力,“工会有了支部及小组之后,工会的行动就非常敏捷便利。一旦有紧急的事情发生,执行委员会议决之后,即刻通知各支部及组长与会员,在一二小时内,全体会员均可动作,而在形式上不费什么手续。若无支部及小组,如要使全体会员动作,则非开大会、发传单或出布告不可。”[2](P8)其三,有利于隐秘工会的行动并便利工人的训练和教育,“工会若无支部等组织,则工会的行动无法秘密,工人训练与教育亦难施行,消息既不灵通,情形又多隔阂,如此而想工会有力量,团结得坚固,实为不可能。”[2](P8)可以看出,在工会的基本组织中,支部组织是最为基本的组织单位。

三、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舆论导向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

工会是群众性的奋斗机关,但它同时也是最为盲目的和不自觉的机关。这是因为,工人群众组成自发的工会,若没有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工会要么一盘散沙,要么为工厂和政府收买而成为对工人专制的机关。再说,正如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不能自发形成共产主义思想一样,工会也绝对不会自发形成有利于引导工会实现和保障工人群众基本权利的科学理论,这种理论只能是从外部进行“灌输”。列宁曾经指出,“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只有从一切阶级和阶层同国家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只有从一切阶级的相互关系方面,才能汲取到这种知识。”[3](P363)因为工人阶级中只能自发形成工联主义思想,而绝对不可能自发形成共产主义思想。而对工人阶级进行的这种思想“灌输”,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刘少奇从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开辟了一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舆论导向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

在刘少奇看来,之所以要向工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由有三个:其一,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不能自发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存在的基本理由;其二,这是由于工会的广泛群众性要求所决定的,刘少奇指出,“工会不是工人先锋队的组织,它必须使自己成为先进的、普通的以至落后的工人都能加入的组织,然后工会才能具有自己应有的群众性……没有群众参加的工会,或群众对工会表示冷淡,没有热情和积极性,那也就要失去工会应有的基本的作用。”[1](P97)但是,“同时,又不能将就落后工人的不正当的有损于工人阶级整个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要求,而要不断地说服工人,教育工人,提高工人的觉悟,以至达到共产党所要求的那种水平。”[1](P99)其三,也是党员发展工作的需要,尽管工会不同于先锋队,或者说,工会对会员的要求比先锋队对会员的要求要低得多,但一个基本的事实则是,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其党员大多数都是在工人群众中发展起来的,这样,“不管是职员、工人,均应加以教育,着重的是政治教育……经过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工人,至少是工人中的一部分先进分子提高觉悟。接着就要搞职工会,在工人中发展党的组织,原则上党在工人中应大量发展。[2](P422-423)当然,在工会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唯物史观教育与政策教育的关系,刘少奇指出,“政策是要讲的,但对于唯物史观的教育忽视了,对于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宣传不够,这是一个重要缺点……课程要着重讲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劳动创造世界,剩余价值,阶级斗争)及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然后才是讲各种政策,才是具体问题和具体组织工作。”[2](P423)也就是说,世界观教育是工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四、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

群众既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同时也是工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工会本来就是为群众服务的群众性机关。甚至可以说,群众性是工会的根本属性,没有群众参加的工会就不是真正的工会。刘少奇指出,“保护与增进工人群众和一切劳动群众的利益,包括日常切身的与根本的,个别的、部分的、暂时的与整个的、长远的利益在内,不独是一切共产党员的责任,而且是共产党一切斗争、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1](P98)而这与党的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是一致,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工会的群众性就内在地要求保护工会群众的根本利益,刘少奇指出,工人群众参加工会的目的“既不是要来建立共产党与工人群众之间的桥梁,也不是来参加共产主义的学校和建立人民政权的社会支柱,他们通常的出发点和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使工会成为保护他们日常切身利益的组织。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一般劳动者的利益而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的。如果工会不能实现他们这个目的,如果工会脱离了保护工人利益这个基本任务,那末,他们就会脱离工会,甚至还会另找办法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工会就会脱离工人群众。”[1](P98)在这个意义上,忽视了工会的群众工作,就等于忽视了整个工会工作。

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来组建工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工会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刘少奇指出,“工会是党与工人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是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人民政权的主要的社会支柱之一;工会在经济建设中,在加强国家政权的工人阶级领导中,有着重大作用。”[1](P97)而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来组建工会,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其一,将工会会员的根本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工会的经常性工作,就是听取工人的意见,解决他们的困难。“工会只有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工人解决就业、工资、福利和救济等实际困难,才会使工会组织深深扎根于广大工人群众之中,才会使工人群众坚决拥护和支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使得我们的人民政权得以稳固。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要把为工人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工人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P56)其二,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刘少奇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制度的国家,在我们的国家里,一切工作都必须贯彻执行依靠群众的路线,都必须依靠由上而下的方法和由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1](P200)也就是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作用;其三,正确处理工会组织的阶级性和群众性的关系,“在强调阶级性时,他着重指出中国的薪水阶层,包括知识分子、国家公务员,他们可以而且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些人同样地应该组织在工会里面。在强调群众性时,他指出工会组织与文化协会、自然科学协会等学术性的群众团体不同,这些团体的参加人员必须有一定的资格,而工会则是广泛的群众组织。”[5](P29)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工会代表会对工会工作的监督作用,防止工会权力的滥用和边缘化,这也是确保工会的群众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刘少奇同志从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总体上实现了对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践诠释,强调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实质上是一条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以民主集权制为基本原则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舆论导向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一条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组建工会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列宁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韩颖.建国后刘少奇工会理论思想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55-56.

[5]王晓明,杨留堂.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对工会理论的主要贡献[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28-29.

 

 

作者简介:王浩斌(1976 - ),男,汉族,湖南双峰县人,法学博士,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联系地址: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中南大学南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政编码:410083    联系人:王浩斌老师(收)  

联系电话:18874123419(手机)

Email: csuwhb@163.com

 


附件信息:

中南大学 | 信网中心 | CSU邮箱 | 校内信息门户 | 在线投稿 | 校长信箱

版权所有:中南大学     站点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邮编:4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