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南大学工会网,您是本站的第位客人!
知识女性的“中国梦”:从理想到现实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9/15   作者:王建湘

摘  要:随着个体的进步和群体的壮大,知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梦”从理想到现实的重要实践力量。但是,由于传统习俗、观念和社会制度等因素,知识女性常常陷于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社会环境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冲突中,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作用的发挥。知识女性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明确价值选择,培养自我调适能力,构建异性同盟。社会也应当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并给予制度上的保障。

关键词:中国梦;知识女性;困境;价值选择;制度保障

 

一百年前,当千方百计寻找中国出路的革命先驱提出“娜拉出走之后”的疑问,试图以解放女性的呐喊,唤醒国民的自我和自觉意识,进而推动中国的振兴进程的时候,这些开拓者一定想不到,一百年间,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一定想不到一百年后,中国的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在“出走”这条路上会走得那么远。如果说,过去的百年,中国知识女性的解放得益于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体制的带动大过自我的努力。那么,时至今日,随着队伍的壮大和力量的日渐强大,独立的知识女性足以成长为“中国梦”实现中举足轻重的群体,成为“中国梦”从理想到现实的重要实践力量。

一、 知识女性在“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通俗地说,“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小”梦想,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大”梦想。这个大梦想是一个一个的小梦想汇聚而成,梦想的实现也要靠凝聚所有中国人的力量。知识女性在“中国梦”的实现中贡献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

1. 知识女性个体的进步与群体的壮大,大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素质的整体实力。

众所周知,在浩荡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女性,由于生理的、经济的诸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及人类自身的主观因素,从生命主宰的神坛走入家庭,并被囿于家庭,成为男人阴影下的附庸,无声无息、无知无识。这样一种状态,事实上极大地削弱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实力。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0世纪初,忧国忧民的智识之士在呼吁“人的觉醒”时,马上想到了女性的权利——婚姻自主权、受教育权、生育权、平等权等等。其中,受教育权则是影响女性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女性的受教育状况是制约女性参与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进而影响其社会地位的关键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女性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对女性受教育状况的调查,2010年,女性读大学的毛入学率为25.6%,较1982年增长了8.5个百分点。这样一种增长,一方面,说明受教育的女性个体越来越多,这有利于女性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知识女性群体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比例,意味着中华民族素质、国家实力的整体提高。

2.知识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名符其实的“半边天”。

1995年,联合国一份关于提高妇女地位前瞻性战略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妇女在发展中的作用不再被认为几乎只同诸如营养、子女抚养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和人口政策等问题相联系,妇女现在被认为是变化的动因,她们本身就是一支经济力量,而且是宝贵的资源,如果没有这种资源,发展的进程将受到限制。”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知识女性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不仅是在经济领域,现在,知识女性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名符其实的“半边天”。据数字显示:2008年,我国国家领导人中有8位女性,有230多为女性部级领导,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670名正副女市长,全国公务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在经济领域,不仅有大批知名的女企业家,而且女性就业率和收入都有大幅提高。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的比例达到40%,涉及高能物理、遗传工程、航天航空等“高、精、尖”科研领域。而在教育、文化艺术、新闻传播、卫生体育等行业,知识女性的比例则均超过男性。

3.知识女性在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基础、中国梦的基本推动力。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对社会有着积水成河的累积效应。和谐社会是千万个和谐家庭的汇集。而女性自古以来在家庭结构中是承担着主要角色的,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对于家庭的稳定、和谐、幸福,女性发挥着绝对性的作用。不仅如此,女性在家庭中,还承载着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职责,对于下一代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屡见不鲜的留守儿童问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背后,大多潜伏着家庭教育的缺失,其中又大多存在着母亲的缺位。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由此可以得到凸显。

相较传统女性而言,知识女性虽然要参与社会活动、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但是,她们在家庭中的角色并没有消失或削弱,并且,基于她们自身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的强化,可以使家庭更加和谐、子女的教育更加优质,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家庭、社会基础,提供正向推动力。

二、 知识女性在“中国梦”实现中的困境

尽管知识女性在当今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中国梦”实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现实生活中,知识女性往往陷入发展的困境。

1. 角色冲突。

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男性和女性奉持一个明确的角色分工:男强女弱、男主女辅,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被称为“家庭妇女”。知识女性由于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都空前加强,不仅具备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而且对发挥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有着明确的追求。因此,知识女性与传统女性不一样的一点是——她有了一个社会角色。

任何角色的承担都是需要付出的。知识女性在扮演社会角色时,就不得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和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因此,她们就不得不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以应对和适应更高的工作要求。这势必会影响到知识女性在扮演家庭角色时,对家庭成员、家庭事务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如果不能平衡,就会产生冲突。处于角色冲突中的知识女性往往会陷入一种“角色困境”,在社会与家庭、进与退之间踯躅难行。这也是为什么事业成功的女人往往以牺牲家庭为代价,而“主妇回归”以维护家庭的现象屡见不鲜。事实上,大多数的知识女性都在这种角色冲突中困顿、挣扎。

2. 社会环境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

任何人都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在社会的制度、规则、文化、习俗等等的制约下行动。知识女性的发展必然也与这些“社会习惯势力”产生碰撞。

一方面,社会习俗、传统文化背景束缚了女性的发展。在传统观念、习俗中,女性要以家庭为重、男性以事业为重,女性的工作能力比男性弱、职业生涯比男性短,这些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方式不仅存在于男性中,而且伴随着女性的成长,印刻在女性的思想深处。一旦遭遇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这些传统“习惯势力”就会跳出来左右知识女性的选择。

另一方面,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决定着女性前进步伐的大小。对于中国知识女性而言,一个最有力的证明是,新中国建立后,以制度上的明文规定,使中国的女性跨越千年、跳过了西方女性诉求了百年才获得的教育、选举、婚姻自由等等权利,应该说,新中国的新制度带动了女性的解放和发展。但是,带着传统思想烙印的制度以及制度上的欠缺同样可以制约女性的发展。例如,男强女弱的观念造成男女就业上的不平等。

三、 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几点思考

如上所述,知识女性在“中国梦”的实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可以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却又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境,这都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让知识女性在“中国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变梦想为现实呢?笔者认为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和寻求解决的方案。

1. 知识女性要明确价值选择,培养自我调适能力。

有立场,才会坚定;有目标,才会前行。中国的女性经历了一个从人到被关进家庭的女人,又从走出家庭的女人到无视性别的人的过程,其中冷暖、艰难,女人自知。回顾走过的路,知识女性应该确立一个身份——女人首先是“人”,人人平等的社会原则下,女人理应享有“人”该有的权利;其次,女人是有别于男人的“女人”,有自身的生理特性和性别优势。现时代,知识女性心目中普遍的理想定位是——事业与家庭兼顾、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两全,希望自我价值在家庭和社会中都能得到实现。这就需要知识女性有足够的自信(包括性别自信),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具备良好的调适能力,缓解和消除其间的矛盾冲突。

2. 构建异性同盟,化冲突为互助。

男性,曾经是女性的主宰;男性,曾经也是女权主义者眼中要予以反抗的强权力量。其实,同为人类,不同的只是性别。男性与女性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失去了任何一方,这个世界都将失去人类。男女两性之间应该是生而平等、互助,并肩同行的。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没有男性,女性的解放可能还要等待很久。但是,没有女性,男性的彻底解放也是一厢情愿。因此,知识女性在谋求自身发展的时候,要学会与异性协调发展,彼此了解和理解性别差异与优长,分工合作,化冲突为互助。

3. 社会应该给知识女性提供发展平台,并予以制度上的保障。

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女性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比三十年前拥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权利。但是她们仍然面临很多困境和压力。早在上世纪40年代,著名的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就明确地指出:“妇女的彻底解放,除政治的和经济的条件以外,还有赖于男人和女人观念的改变、传统习俗的改变,有待于整个人类的改造。”这句话,现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知识女性依然会遭遇就业歧视、在婚姻中的地位、同工不同酬等等基于性别而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往往不是女性们通过自我奋斗就可以解决,必须靠社会统筹解决。所以,我们的社会在调整整体价值观,加强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的同时,要为知识女性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制度上给予她们平等选择的机会,并且通过立法、司法、监督等一整套环节予以切实的保障。

 

女性主义学者威尔玛·斯科特·海德曾经说:“那双推动摇篮的手同样能够震撼世界”。时至今日,我们相信,中国的知识女性们不仅可以震撼世界,而且可以将“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当然,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女人》,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2.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四。

3. 李小江《女性?主义——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4. 陈志红《反抗与困境》,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5. 张甜甜《现代知识女性的角色“困境“——现代知识女性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关系研究》,《现代妇女》2011年第一期。

6. 赵群《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文化论苑》2013年第5期。

7. 1995-2005: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建湘  中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410083

          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  073188876055

          QQ70373566

附件信息:

中南大学 | 信网中心 | CSU邮箱 | 校内信息门户 | 在线投稿 | 校长信箱

版权所有:中南大学     站点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邮编:4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