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南大学工会网,您是本站的第位客人!
增强教职工队伍凝聚力的几点思考
来源:土木院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8/30   作者:周建普 袁世平

内容提要:学校是由师生员工组成的集体,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体、教职工队伍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前景。增强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提高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积极性,是工会工作求真务实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教职工队伍  凝聚力  学校发展  工会

新形势下采取措施稳定教职工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职工的凝聚力是会合全体教职工的力量,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地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是学校的生命力。

要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工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凝聚力必须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永远是最本质、最关键的一方面。在广大教职工中深入开展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发挥教职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是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了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讲理想、讲道德、讲奉献、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侵蚀,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高校教职工是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的社会人,要使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从思想上培养其对学校的感情和为之服务的自觉性,使他们主动地关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热爱学校,把学校真正当成自己的“家”。

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及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教职工的思想得到提升。应采取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加强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引导教职工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个人与社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要建立定期学习、督促检查、评比考核等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要注重发现、总结、学习身边耳闻目睹的先进人物,并以先进人物为典型,发挥引导作用,激励教职工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提高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

二、增强凝聚力必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尊重人,就是要做到人格平等,不忽视人,不小看人。为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真正能行使主人权,办主人事,尽主人责。

理解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学业有专长。 “爵授以功,职授以能”,扬长避短,让每个教职工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激发其自信心、事业心和责任感。各级领导者要有“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度量,就能使教职工生活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就会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在无形中转化对立情绪。

关心人,最终却要落实到帮助人上。不同的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各级领导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只有掌握了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工作才有针对性,帮助人也才能帮到实处,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从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凝聚群众的力量,转化为强大的动力,推动办学教育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大发展。

关心、体贴教职工是一项重要的感情投资,能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关心教职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政治上,要满腔热忱地关心教职工的成长与进步。工作上,要努力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生活上,要通过各种努力继续提高教职工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帮助教职工排忧解难,让教职工精神愉快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之中。无论是天灾人祸、生病住院、子女就业、职称评定、住房困难、两地分居、生活困难、家庭矛盾、年老体弱无人照顾,学校都应关心。提倡与困难职工结对子、做朋友的做法,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做到以上三点,便可以增强教职工爱校、爱事业、爱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增强凝聚力必须转变观念,变单向“调动”为全面“激励”

长期以来,人们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科学的一部分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管理一直从这一思维定势去考虑这一问题,教职工也习惯于这一观念。

但是,经仔细思考,教职工的积极性仅靠学校领导来调动,这不仅从理论上说不通,也与实际相背。正是广大教职工普遍具有的内在积极性,决定了“调动”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教育工作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个体性、协调性、周期性的特点,更有教职工特有的责任感与义务感。从教职工的角度,特别是教师更应该看到自己在学校群体中的作用与价值,变被动的“调动”为自己的需要,必须在教职工中倡导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精神;必须建立和健全学校的纪律,纪律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激励机制。因此要转变观念,变单向“调动”为全面“激励”,从而更好地增强学校教职工凝聚力。

四、增强凝聚力必须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作为事业的“火车头”、行业的“领头雁”,校、院领导要以身作则,增强工作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如果领导身体力行,不喊空口号,把发展理念和良好的品行在日常工作中付诸行动,让广大教职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以之为荣,努力践行,增强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只有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才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高校教职工文化层次高,民主意识强,各级领导办事要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真正服人心。目前教职工对院系财务的规范管理、职称评定、福利分配等是否公平最敏感。他们关注的问题不是钱多钱少,而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度。身教重于言教,少说空话多做工作,为教职工排忧解难,真诚为他们服务,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说话有人听,号召有人应,工作有人干;才能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正所谓“以公共为心者,人心乐亦从之;以私奉为心者,人心沸而叛之”。

五、增强凝聚力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各级组织与教职工之间的交流

各级党的组织和工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设计,组织好各类活动,特别是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因为主题鲜明,参与人员多,影响范围广,教职工身临其中,会形成很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工会组织要协助学校和学院开好教代会,发挥教职工在自我管理上的优势,使之在参与民主管理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主人翁意识。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各党总支要用多种形式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和要求,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通过召开中层干部会、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和个别交流等形式,及时进行沟通,对教职工存有疑虑的问题进行解释和澄清。推进思想交流工作进网络。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网络活动,吸引广大教职工热情参与。应在学校的合适地点设立书记、校长信箱,专门收集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主管部门不仅对每条意见亲自过目,而且指派专人定期在网上反馈处理意见,从而在学校与广大教职工之间建立起一条顺畅的交流渠道。通过校报、电视台、广播、网络四大阵地,宣传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将要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推进校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各级干部对自己分管的人员和其他骨干教职工谈话谈心制度。这些措施的实行,能使广大教职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真实进展,对激励广大教职工自觉关心学校工作,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大有裨益。也可以在教职工中多多举行一些诸如体育,下棋,文艺的交流竞赛活动,增加教职工间的交流,并组织一些郊游、爬山、旅行等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凝聚力。

现实生活表明:一个凝聚力很强的集体在外在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总是和谐的,干起工作,上下合力,朝气蓬勃;日常作风,活泼紧张,井然有序;同志之间,相互信赖,无话不谈;上级对下级,情同手足;下级对领导,相亲相敬。人人脸上挂着笑意,个个心中感到愉悦;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李连英.如何增强高校教职工凝聚力.湖南大学报.2004

2.周引根.学校管理中教职工凝聚力的思考与实践.青浦教育文明在线.2010

3.林美堂.谈教职工积极性的激励与调动. 高碑店教育网.2007

作者简介:

周建普,男,汉族,1954年出生,中南大学土木学院副教授,校工会委员,部门工会主席。

 

袁世平,男,汉族,1976年出生,工学博士,中南大学土木学院讲师,部门工会宣传文体委员。

 

附件信息:

中南大学 | 信网中心 | CSU邮箱 | 校内信息门户 | 在线投稿 | 校长信箱

版权所有:中南大学     站点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邮编:4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