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南大学工会网,您是本站的第位客人!
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与三育人工作的创新探索
来源:土木院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8/30   作者:袁世平 周建普

内容提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问题层出不穷,建设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的任务已刻不容缓。全国高校工会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深入研究,探寻高校师德建设的可行之法,发展创新性的三育人事业。师德建设提倡传承传统优良师德、弘扬新型师德。三育人工作则要深入探索、发掘教育精神,走出一条现代化教育事业的璀璨大道。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  高校工会  三育人  高素质  教职工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只有发展教育,才能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竭动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支持,为和平崛起提供有力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高校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随着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大学办学理念不断调整,导致了教师的劳动特点、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自主意识、规范意识、法律意识增强了,权威意识、服从意识弱化了,以灌输、动员为主要形式的传统的师德建设途径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逐步建立师德建设大格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创新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为全国人民吹来一阵和煦春风,它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五年以来的工作,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四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切是必要的战略要求。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十八大”精神,那就必须务实、求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的学识、发扬创新求实的精神。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特点

1、以人为本

教师的职业劳动就是一种奉献的观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潮流。传统的教师像蜡烛一样的牺牲精神已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形势,这种鞠躬尽瘁的为民族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的的确确激励着许多教师任劳任怨的耕耘。但是,当这种传统观念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话,只能是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束缚着教师自身的不断提高,限制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这些最终都不利于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活动。这种单纯强调教师奉献精神的观念,完全无法体现关心老师,支持教师自主成长的新要求。现在我们应该从最根本上转变这一观念,克服和匡正传统式的建设的盲目性,约束性等弊端,使师德建设更加健康合理。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就是我们不仅仅是关心学生的发展,我们也应该站在教师的角度,既有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也要忠实关怀教师的幸福生存和终身发展。这两者互相依存,既注重到师德建设的可欣是关爱学生,也树立起了人文关怀的教师观。我们鼓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但反对盲目的牺牲个人幸福。教师对自身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获取道德荣誉能够使教师获得无比幸福,但是,我们曾经把道德荣誉与幸福等同起来,那时候,我们事实上无视了教师的个性要求,对教师幸福的个性化理解充耳不闻,缺乏尊重,是一种对人本的冷漠。

2、时代潮流

时代不断飞速变化的进程下,师德建设也必须不断的进行充实和更新。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耿建符合时代潮流,桁架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要求,贴进教师工作,符合教学实际,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的新的体系。要密切关注时事动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位教师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师德,以实际行动为在校学生做出表率。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查找不足,积极整改,以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建设和节约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二、新形势下三育人工作的开展要求

三育人工作是教育工会的传统工作,“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996年,全国教育工会的传统工作,在继承、发扬“三育人”活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舒适的形象,创文明校风,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做贡献”(即树、创、献)活动。这一活动具有更鲜明的时代性、群体性和社会性,是“三育人”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和发展。开展“树、创、献”活动的切入点和着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

在党的十八大的号召下,我们看到在知识信息化的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与知识的传授与解惑,而是要唤醒未知晓的能力。由此,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智力开发,重视学生对获取知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分化又综合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的学科。这就向教师们提出新的要求——既术业有专攻,又广泛涉猎。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专精的专业知识,又拥有广博宽厚的基础知识,给予教育的特殊性,教育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实践过程。所以教师必须掌握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只有按照教育育人的规律去办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具备了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所需的求实,创新的良好品格,才能是自己的教育成果更具自觉性,避免盲目性。

 

三、构建新形势下师德建设创新模式的探索

1、关爱名师崇师德。

高校的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是学校的支撑,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驱动力。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化形势下,高层次人才正以趋利避害、趋高避低走向流动,凝聚人才已成当务之急。学校不仅要靠特殊优惠政策吸引,还必须给高层次创造型人才以人文关怀(即对人才工作条件的关注、生活的关爱、尊严的维护、业绩与贡献的肯定、影响作用的宣扬等),营造崇尚师德、尊重和关爱人才、发挥高级专门人才影响力的大环境。学院可从充分调动和保护高层次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角度出发,做一些创新性工作。例如,组织慰问专家、教授联欢会活动等。对专家、教授等高层人才的高尚师德和所做出的卓越成就给予充分肯定。这种慰问活动,将大大鼓舞了学院学术带头人的士气,对吸引和凝聚高级人才、激励创造热情具有一定作用。

2、形象展示铭师德。

以崇尚教师品德为主题,通过层层参与的演讲活动来弘扬师德,对激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引导教师进一步确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素质观,树立师表形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举办师魂颂演讲赛活动。在大赛中,演讲者以教书育人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了师表师德内涵,讴歌了教师的蜜蜂精神、烛光形象、绿叶品德、人梯风格,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师表形象;通过师魂颂活动,教师们更加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光辉与神圣,平凡、崇高和伟大。

 

四、“三育人”工作的创新探索

1、要坚持对育人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全面提升三育人工作的质量。

要加强对三育人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积极寻求工作上的突破和提升,把三育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要注重调整各方面的内在联系,明确各条战线的工作分工和职责,避免割裂相互间的关系,避免扭曲权利、推托责任,真正形成党政工团协调一致、互动互补的三育人工作格局,使育人的理念融入、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努力实现三育人工作良性互动、良性运转。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尽快建立完善三育人工作指标评估体系,做到责任清晰,任务明确,真正做到哪里有工作岗位,哪里就是育人场所,哪里有工作人员,哪里就有师表形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健康、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

2、要坚持凝神静气做好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常玉不篆,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广大教师要树立不进则退,缓进亦退的危机意识,要加强科学研究,凝神静气,立足学科前沿,多出精品,多出成果,提升学问、建设学科、繁荣学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我们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争当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教育工作者。

 

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进程正在迈着坚实的步伐稳步前进,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调节自身不足,顺应教育潮流的发展,更新观念,转化方式,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践行要求,为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陈潮光. 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 高教探索. 2007

2.杨学锋.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三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探析. 改革与开放. 2011

3.张光月. 如何弹拨管理育人"三部曲"——管窥师德建设的折射面.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作者简介:

袁世平,男,汉族,1976年出生,工学博士,中南大学土木学院讲师,部门工会宣传文体委员。

周建普,男,汉族,1954年出生,中南大学土木学院副教授,校工会委员,部门工会主席。

 

附件信息:

中南大学 | 信网中心 | CSU邮箱 | 校内信息门户 | 在线投稿 | 校长信箱

版权所有:中南大学     站点维护:信息与网络中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邮编:4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