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诗话桥”团队一行在团队创建人、省政协委员杨雨教授、何旭辉教授的带领下赴长沙县㮾梨街道进行古桥和古镇文化调研,调研团一行访古桥、观楹联、走街巷,深入了解㮾梨的特色文化。


调研团一行首先参观了高双桥、矮双桥、雅林桥三座古桥“大家眼前的矮双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距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雅林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单孔石拱桥,是‘梨江八景’之一‘茆港孤舟’所在地……”湖南省首届“卓越工程师”、中大设计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胡迎新向调研团一行仔细介绍着每座古桥的历史背景、结构构造和桥梁文化。每到一处,古桥古韵让调研团叹为观止,大家不时察看桥梁构造,测量古桥数据,了解历史渊源并打卡合影留念。

调研团一行随后参观了被誉为“六朝遗庙,千年名山”临湘山上的陶公庙,聆听陶公庙的文化历史,观看庙内楹联。陶公庙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矗立在浏阳河畔,穿越千年风雨,依然巍峨轩昂,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800年古樟冠苍翠巍峨、蔚为大观;庙内有匾额20多块、楹联21幅,匾额中年岁最久的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喜所写的“德化无疆”四字,庙内的戏楼古色古香,“古楼”二字由光绪皇帝之师翁同龢手书,被誉为“长沙第一戏楼”;山门正中“山中宰相,陆地神仙”的楹联原笔由是著名书法家周介陶所书。

从陶公庙出来,调研团一行在㮾梨街道陶公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琴的介绍下参观了三仙街和㮾梨文化长廊,深入了解㮾梨的民俗文化和狮岭仙踪、鹅湖夕照、梨江双渡、茆港孤舟、撑云石笋、夹岸桃花、东岗晚眺、古寺疏钟“梨江八景”的传说。三仙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梁朝天监六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为了改善周边居民的人居环境,更好地展现㮾梨的千年文化,㮾梨街道于2022年启动了特色街巷提质改造和城市更新,使三仙街这一千年老街重新焕发了生机。走在古朴典雅的街巷,调研团一行深入了解㮾梨旧事,直观地感受㮾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近200米长的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了与陶公庙相关的名人故事、梨江八景、陶公庙内的楹联匾额、相关诗词佳作等内容,考察团一行漫步其中,品读㮾梨的诗词和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的文化和传奇故事向任然我们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值得我们传颂和传承。

㮾梨地处长沙东郊浏阳河最美第七道弯的东岸(这段河流也被称为梨江),“西接长沙、北接星沙、南连武广、东临空港”,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于2011年获得“全国十大幸福乡镇”称号和湖南省“诗词之乡”称号,2013年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吟诵和创作诗词在这里蔚然成风。